“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受今年第19号台风“天兔”影响,钱江潮来势更为凶猛,不仅提早了来潮的时间,其涌高也比正常情况高出20多厘米。当天共计有超过12万人前来“弄潮”。
钱江大潮呈一字排开之势奔向观潮城的观赏台,潮水击打着海塘,咆哮奔腾着,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详细]
方志记载观潮风俗,最早的大概是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文云:“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弄潮,是由观潮延伸出来的一种风俗,我们留待后文讨论。不过这里所说“数百里士女”聚集江边的壮举,其实也就是观潮,则是不必怀疑的。事实上,这一天也就形成了一种节日庆典。
弄潮,是一种竞技类习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前引《元和郡县图志》关于观潮的文字里就已经提到了“弄潮”,只是有些语焉不详罢了。对于这一习俗的基本特征,我们应该是比较清楚了。看来这是一种危险性比较大的竞技活动,青年人在钱江潮到来之际,要当众显示一下自己的水上功夫,与别人一决高下,成为当年十分时尚的竞技活动。这和今天西方人的“冲浪”似乎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据这一带的老人回忆,直到近现代,钱江观潮时偶而也还会看到当地的一些年轻渔民,在潮头表演“抢潮头鱼”的绝技。他们长期与涌潮打交道,深谙水性,身手非凡,届时只穿一条裤衩,腰系一只鱼篓,肩扛一竿鱼兜,抢在潮水涌来之前,奔跑在潮水尚未冲激到的那片滩涂地上,眼疾手快,步履矫健,用鱼兜将潮头上被卷得晕了的鱼儿敏捷地兜过来,放进自己的篓中。 [详细]
当然钱塘江大潮只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不需要任何鬼怪故事来解释原因。那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像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详细]
据记载,秦始皇南巡至杭州,前往会稽祭奠大禹时,因“水波恶”而无法渡江,不得不西行六十公里,从今富阳县境江面较窄的河段过渡。秦时,钱塘江“水波恶”并不能肯定这就是涌潮,但说明水势汹涌渡江难。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却早已广为流传,而且伍子胥被奉为“潮神”,说明伍子胥与钱塘江涌潮有着一定联系。东汉王充批驳这一说法时,钱塘江已出现壮观的涌潮。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北方早已出现涌潮,在王充之前,西汉时枚乘《七发》中所说的“广陵涛”,也在长江,出现在今镇江、扬州一带,当时的涌潮很壮观。随着河口的下移和变迁而逐渐衰退。年代一久,人们也就逐渐忘记,甚至也就不知道哪些地方曾经有过涌潮。然而,钱塘江的涌潮不是衰退而是更加强劲,因此,人们便逐渐把伍子胥与钱塘江的涌潮联系起来。其实,长江口的北支如今也还可见到涌潮,只是不如钱塘江涌潮壮观而已。
如果继续往前查阅,还能见到《越绝书》中的记载。伍子胥被害后,越王勾践与计倪商讨出兵攻吴时,便考虑到钱塘江“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钱塘江已有涌潮,这一时间为公元前483年(伍子胥自刎)至公元前473年(越灭吴)之间的十年时间内。 [详细]
宋元时代,钱塘江涌潮可以上溯到富阳以上的恩波桥。当时的涌潮不仅能够到达杭州,而且还可继续逆流而上。60年代后期开展大规模治江围涂以来,杭州以下江道逐渐缩窄。如今,海宁八堡以上江道已缩窄1/2—4/5。潮波传播远不如过去通畅。70年代以来涌潮已无法抵达钱塘江大桥,但在江道刷深畅通时,仍能上溯到闻家堰附近。
钱塘江涌潮的逐渐下移是总的趋势。唐宋时的观潮在杭州一带,从元末起,已呈下移趋势,明末以来,盐官逐渐成为观潮胜地。本世纪70年代中期,在江道刷深的情况下,杭州三堡一带也能见到气势不凡的潮景,并继续向上挺进,穿过钱塘江大桥。近几年,在六和塔以上珊瑚沙自来水厂一带还能见到壮观的涌潮,甚至上溯到浦阳江口。[详细]
记者自海宁公安方面获悉,时逢农历七月十六,正值一年一度的天文大潮期,加之受“潭美”影响,当天钱塘江涌潮至盐仓“回头潮”景点一带水位明显增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潮。中午12时50分左右,该景点一波“回头潮”经碰撞后引发“南潮”,潮水冲上第二塘坝将海塘防护设施约100米铁丝网及30米堤坝石块冲毁。很快,潮水再次冲上作为安全观潮区的第二塘坝,部分正在塘坝上观潮的游客应猝不及防,瞬间被潮水冲带至海塘堤坝内侧,近百名游客全身淋湿,另有30余人受伤。据悉,该起突发事件未造成严重人员伤害,大部分受伤民众在及时就医后已无大碍。
民警告诉记者,“南潮”现象非常罕见,正常情况下,钱塘江潮水一般是自东往西翻卷,因台风由南向北刮,使得江水南面起浪,与原本的潮水相撞,形成“南潮”,直扑海塘。该民警还表示,所幸游客们所处位置已是安全区,虽被波及但无生命危险,若私自进入塘坝下方,那情况不堪设想。 [详细]
2. 海宁老盐仓:交叉潮汇合后向上游推进,在盐官形成一线潮。钱塘江在老盐仓转弯,一线潮因此碰到海塘急剧回头,形成回头潮,这里是第二个危险点。
3. 萧山美女坝:潮水涌向萧山区美女坝时,由于海塘转向,这里有两个危险点。美女坝曾经多次发生潮水伤人事故。
4. 杭州下沙七格:钱塘江在七格又拐了一下,这里又是观潮的危险点。
5. 杭州三堡处:此处有一个丁字坝,也是观潮危险点。
6. 萧山九号坝:九号坝在美女坝上游一二公里处,这里海塘转弯,潮水冲击丁坝和江堤,同样能形成“回头潮”。
7. 杭州七堡:七堡水文站一带有个丁字坝,伸入江中约五六百米,潮水冲向丁字坝后潮头迅速抬高,并形成回头潮,但许多人却喜欢上丁字坝或到江里游泳,这里是又一大危险点,而且近几年事故多发。 [详细]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详细]
1、观潮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潮水的涨落规律、习性有充分的认识。
2、观潮与活动要选择安全区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标志,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注意沿江堤坝上的警示标志,并严格遵守。不要越过防护栏到河滩、丁字等上面去游玩、纳凉,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3、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不要惊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带撤退,并立即向周边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呼救。在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的情况下,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 [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