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亚型最早于2008年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小水鸭中首次被分离出来,是一个全新的禽流感重配病毒,其8个基因片段全部来源于禽类。在中国爆发的H7N9首次直接感染人类。
病毒的基因如一部旋转楼梯,如果各个台阶稳定,传染性就不明显。但目前已发现其中3个“台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假如再有一个“台阶”移位,就会破坏“楼梯”的稳定性,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导致“人传人”了。[详细]
病毒的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病毒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几百万次,时时刻刻都自动地发生突变。此次H7N9病毒可能是携带H7N3和H7N9亚型病毒的韩国野鸟迁徙至中国长三角地区,接触了江浙沪一带的鸭群,使后者染上了H7亚型病毒,此后再与当地携带H9N2亚型病毒的鸡群接触,最终经基因重配成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
同样,这种变异也会发生在人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传染病病毒携带者,比如艾滋病、乙肝、流感等,但因为病毒毒性弱或者本人抵抗力强等原因,并没有发病,本人无任何症状。不过,一旦这些人接触到鸟类、鸟类排泄物、分泌物,感染到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就可能在这些宿主体内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组变异,就可能让禽流感病毒从人流感病毒那里获得在人群间传播的能力。[详细]
他解释说,研究中大部分病毒——不管是来自人类还是禽类——表面的蛋白质血凝素都表现出变异现象。河冈义裕说,这些变异让它们能轻易感染人类细胞。[详细]
2003年,H5N1病毒在东亚和东南亚再掀波澜,泰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及中国均未能幸免。这一轮疫情导致数十人不治身亡。此次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毒性之强均前所未有。被病毒攻陷的人会患上严重的典型肺炎,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死亡率高达75%。这些现象与数据都说明H5N1病毒发生了突变,导致其毒性增强,宿主范围扩大。
近一段时间在中国长三角地区散发出现的H7N9亚型最早于2008年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小水鸭中首次被分离出来,后来在中欧、北美等许多国家相继现身。截止到2013年4月16日20时,共报告7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6人。[详细]
工业化之前的农业,是以自然养殖方式为主的农牧业,一切都按动物生长规律及生活习性来进行捕食和饲喂。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人们为了快速、批量地生产所需的动物产品,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通过高能量饲料、高度集约化饲养和快速促长方式,人为改变动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打破了病原体与宿主的生态平衡,促使病原的变异,而发生新的疫病流行和跨物种感染,这使得某些人畜共患病出现和暴发。
同样,如果人类给野生动物更自由、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它们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对它们的干扰,那这类流行病毒就不太可能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体。[详细]
相关行业人员要更注意。现阶段主要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流感病毒怕高温。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流感病毒能够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剂都很敏感。因此从正规渠道、正规农贸市场购买的各种蛋类,经过高温烹煮加工,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两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需要谨慎食用。[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