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近日,江苏省卫生厅建议H7N9禽流感预高危人群服用板蓝根冲剂等中成药,一时江苏、上海等地出现抢购板蓝根热,这种每在流行性疫情爆发时便会出现的“神药”是否真的那么神奇?请继续阅读。[详细] [网友评论]

食品安全

还原人耳

红绿灯图片

专家称板蓝根对H7N9无特殊功效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以根、叶入药。中药用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并长期被用来预防各类流行性病毒。

针对最近的H7N9,钟南山等专家都表示:人感染H7N9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事先服用板蓝根对预防病毒有作用目前还没得到证实。并建议不要盲目服用板蓝根来预防H7N9。[详细]

板蓝根抗病毒 解毒作用受质疑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详细]

板蓝根可提高免疫力 但有一定副作用

板蓝根具有一定提高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长期服用小剂量的板蓝根很可能会使致病菌或病毒产生耐药性。[详细]

板蓝根作用被夸大 盲目上“神坛”
2003年非典期间,板蓝根热卖,多地出现买断现象,甚至出现跨省抢购现象。2003年2月11日,兰州晨报记者走访了兰州市的几家大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3年2月10日起,板蓝根卖得很快,以前他们每天最多卖出去10包,而这两天平均每天能卖出去150包左右,而且每个人买的数量也很多,有的是给广州的亲戚朋友,有的是自己用来预防。

2006年人禽流感,2009年甲流爆发期间,以及最近H7N9病毒出现,板蓝根再次出现脱销现象。许多消费者盲目认为板蓝根可以抵抗病毒,而没有深入了解过这种药究竟是否适合自己。[详细]

调查
  • 1.H7N9来袭,您会抢购板蓝根吗?(此问必选)
  • 2.您知道板蓝根并不适合某些人群服用吗?(此问必选)
  • 3.您知道板蓝根具有副作用,健康人群无需服用吗?(此问必选)

还原人耳

板蓝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每一种中药都有其药性,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药,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临床显示防治风热性感冒和病毒性肝炎等有一定作用。

但是,板蓝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板蓝根冲剂可治疗普通或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所有的感冒。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30%左右的感冒是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而板蓝根对其无效。[详细]

体质虚弱人群、糖尿病患者、老人、小孩、孕妇服用板蓝根要慎重
板蓝根不适用于体质虚寒、经常拉肚子,经常感冒者、慢性胃肠炎患者、低血压、精神不振者、过敏体质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板蓝根。

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宜擅自服用含糖的板蓝根颗粒剂,如果长时间服用,可能出现肝脏蓄积中毒、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等。

小孩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详细]

健康人服用板蓝根 会引发腹泻、低血糖等疾病
人在健康状态下如果长期服用过多的板蓝根,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感冒患者一味依赖板蓝根,吃多了反而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引起腹泻、低血糖等症状。此外,一些药物过敏者,过多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瘙痒等症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尽快到医院确诊就医,切莫给自己乱开药方。[详细]
盲目服用板蓝根贻误病情 要人命
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初始阶段,其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而因为“板蓝根”们具有的某些清热功效,服用后会一时减轻症状,造出病情好转的错觉。若真的感染了H7N9病毒,服用“板蓝根”等只会掩盖症状,贻误治疗。[详细]
红绿灯图片

万能药是梦想 也是迷信

有的人为了预防感冒把板蓝根冲剂当茶喝,甚至当做一种平安药,定期饮用,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或者说,这种心态并不正确。

全世界有60多亿人,光是极为罕见的疾病就有6000多种,而普通病症就更多了。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而因为人的体质不同,这些药物用于个体时剂量、用法也都有不同,因为,不可能真的有一种包治百病,甚至万病的“万能药”。人们追求万能药,就是“病笃乱投医”,和拜鬼神是一个道理。这种心态,不仅无益于疾病的治愈,甚至可能造成并发症,从而加重病情。科学的对待疾病,并寻求专业的治疗,才是健康的保证。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要迷信某种“神药”,这的确不是一个好玩的“笑话”,而是值得反思的“现象”。
凤凰网科技频道出品 编辑:杜苗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