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盒子邹浩:海尔小微主的互联网创业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道,“鸡蛋从外面打破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如果从内部打破就一定是新的生命。”海尔近年来转型正是从内部打破的过程,将员工变为创客,将大企业组织转变为众多紧密联系的小微企业,从而组成海尔的生态系统。

2014.9.10   第 14 期   作者:李珣

从青岛流亭机场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海尔工业园区。在占地800亩的庞大园区上,除了海尔集团总部的办公楼外,还分布着各类车间和工厂。

然而,这里最吸引人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工业大生产,而是小微企业和创客们的故事。

三个月:海尔创客的互联网速度

“水盒子项目从今年2月底立项,到5月28日正式发售,前后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水盒子项目的创始人邹浩带着骄傲的语气说。有着8年净水行业经验的他,于2013年8月加入海尔。如今,他的新身份是海尔的小微主。

水盒子是一个净水机伴侣设备,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APP时刻监控水质的变化,同时还具备提醒更换净水机滤芯等实用功能。它的最大特点是完全原创,目前海内外均没有与之类似的产品。

水盒子产品

事实上,水盒子这一原创性的产品完全是互联网化的,这不仅体现在其可以与手机APP 连接控制上,更重要的是其诞生及制造方式也完全是互联网化的。首先,水盒子创意的产生来源于同用户的交流。此前,海尔水设备部门在开展制造和销售业务外,开通了一个与用户交流的线上平台。这一平台被划分为若干个“话题圈”,其中一个话题即是水质监测。而水盒子的灵感来源,正是水质监测的话题圈。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水和空气的质量和安全。然而与这一现象不相符的是,目前国外发达市场净水机的安装率高达92%,而中国的净水机安装率不及2%。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潜力巨大的中国净水市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前整个净水市场的发展迷茫,那就是虽然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安装家庭净水设备,但用户对于设备的净水效果却“无法感知”,净水效果到底怎么样?什么时候该更换净水机的滤芯了?这些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用户关心的这些话题也成为水质监测话题圈讨论的热门话题,而邹浩的创意源泉正在于此。当时负责这一话题圈的邹浩就开始思考,能否有一种方式可以解决用户的这些痛点。在邹浩思考解决用户关心难题之时,海尔集团正在进行着一场内部“创客化”改造运动,用海尔内部的话讲就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正是要让员工从原来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创业者,鼓励内部创业,海尔为这些创业的小微提供平台资源,最终实现人人创客。

对用户需求的深刻认知与公司鼓励创客的机制结合在一起,邹浩很快开始了内部创业之旅。而做出这一选择意味着,邹浩需要放弃原有的薪酬,只拿少量的基本工资。但同时,如果项目发展良好,邹浩也能获得创业带来的增值。在风险面前,邹浩选择了“赌一把”,并与公司签订了进度书。

小微创业后 很多事情邹浩主动去推进

邹浩说服了另外一位同事加入。从方案设计、开模具、找资源、生产,邹浩和同事以互联网的速度飞快前进。尽管还是在海尔园区内,但他们的身份已经转变为创业者。邹浩说,那段时间加班到凌晨4点是常有的事儿,这跟在公司上班时完全不同的状态。“水盒子有一个模块需要整合,以往的思路是等着公司来推进。但自己创业后,立马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找这一个资源”,邹浩用具体的案例说明心态的变化。

以创业的心态加班加点,邹浩在3个月的时间拿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可以检测水质的智能水盒子。3个月实现了从产品创意到产品的转化,这在传统时代的制造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而借助内部创业机制和互联网方式,从传统制造走出来的邹浩,硬是在这么短的周期下做出了产品。

除了生产制造之外,邹浩和同事更是将互联网的方式带入了定价和销售环节。如果按照传统的定价体系,核算价格之后水盒子售价在499元左右。而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定价则需要更多考虑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经由线上的反馈调研,水盒子采用线上预售的方式,将预售价定在了用户普遍能接受的299元价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水盒子共卖出去8万台。而与此同时,水盒子第二代、净水机水盒子二合一设备、智能水杯等迭代产品都在筹划或者制造中。

三十岁:再不创业就晚了

“我现在32岁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十岁?我感到,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再不创业就晚了”,邹浩聊起自己创业初衷时说道。

事实上,82年出生的他,一直拥有一颗不断折腾的心。在大学还没毕业时,邹浩就开始了创业,曾成立一家网络公司,做组装电脑、建网站等业务。尽管第一次创业以亏损5万元而结束,但在当时的邹浩心中,的确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2005年,大学毕业后,邹浩因缘际会进入了水处理行业,此后就一直专注这一行业。在毕业后的9年时间里,他换了几个公司平台。邹浩表示,他做出换公司选择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同事、老领导的邀约而加盟新公司,当然也会考虑自己的发展空间。

他坦言,当年进入海尔是慕名而来。但刚进入海尔的时候,还是有不适应的情况。直到海尔创业平台的推出,他感到自己三十岁应该做的事情来了。“他现在尽管很累,但我们能看到他做的很快乐”,海尔的一位同事评价道。

水盒子小微团队

“只要你敢赌我, 我就敢拿生命来跟你赌”,邹浩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跟海尔目前的关系。他认为,海尔的创业平台给了自己足够的信任和放权,是大干一场的时候了。目前,邹浩的水盒子项目已经成立了实体公司“浩海科技”。除了海尔集团的投入之外,他本人也已经投入了40万。同时,这一公司也吸引了其他的资本和资源进入。

邹浩称,当前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非常明确,海尔集团跟他们签订一个进度目标或者销量目标,完成目标后,多出来的增值由公司分享。谈及公司的未来发展,邹浩表示,希望三年后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实现让海尔集团回购公司。

也就是说,水盒子已经从一个内部创业项目,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微企业。这一小微企业,在海尔的体系内孵化,借助海尔的体系完成快速成长,通过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又会反哺海尔体系。

小微创客:海尔的自颠覆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道,“鸡蛋从外面打破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如果从内部打破就一定是新的生命。对海尔来讲,需要的是从内部打破,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颠覆。”

近年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以管理著称的海尔启动大规模的转型。而这些转型,都是张瑞敏所言的主动“从内部打破”的过程。自2005年开始,海尔开始实践“人单合一”模式,员工有权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依据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决定自己的收入。2014年,海尔战略推进的主题颠覆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将封闭的组织变为开放的生态圈,让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

在创业方面,海尔目前正在进行以下的探索:自主创业、在线和在册创业。“自主创业”简单地说,就是让员工自己去发现项目,自己来做,即自创意、自发起、自组织;“在册和在线创业”指的是员工可以把企业内的一些创业项目拿到企业外部去做,变成具备自主运营权的小微企业。这样的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海尔平台上的资源,也可以将社会资源引进到海尔这个创业平台上,小微成员可以是海尔的在册员工,也可以是在线员工,没有传统企业的边界。

海尔小微企业化转型后 很多员工围绕生态圈创业

水盒子、车小微、天猫商城小微……这些创业团队背后孵化出来的正是一个个的小微创业企业,截至6月底,海尔集团共有169个小微企业。也就是说,海尔将原来一个大企业,转变为众多相互紧密联系的小企业,组成海尔的生态系统。

无论是邹浩的水盒子小微,还是更小的“车小微”,我们看到海尔集团正在完成一个“自我肢解”的过程,从一个海尔变为无数个小海尔,并且辅之以孵化体系和激励机制。这些小微化的“海尔”无论在市场的敏锐度,还是产品服务的反应速度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颠覆。在这一体系下,海尔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完成重生的增长。

《创业记》为凤凰网科技频道创业类栏目品牌,分为《创业记·周末》、《创业记·项目》、《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三大栏目。《创业记·项目》每天一期,介绍海内外炫酷项目和创新产品。《创业记·周末》报道创业故事和行业趋势,分享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为视频访谈节目,由商业作家李志刚担当主持,深入对话创业家。该节目关注新商业经济,聚焦明星企业家,为创业人群提供有价值内容。

栏目联系邮箱:lixun@ifeng.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