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无偿献血,献血好不好,献血的危害,献血的好处,献血后注意事项,献血法,血荒

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在人类的探月史上,130次探月,66次成功,成功率仅为51%。探月风险如此之高,嫦娥三号要怎样实现平安着陆?[详细] [网友评论]

落月探测

落月探测难于上青天:130次探月,51%成功

海王星冲日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12月中旬在月球着陆

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据了解,“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按照计划,嫦娥三号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详细]

《地心引力》只是碰上了小概率灾难,探月才充满风险
《地心引力》被一些人解读为航天灾难片,其中一颗卫星被炸所致的太空碎片是这一灾难的始作俑者——每隔90分钟来一场“流星雨”式的袭击,大凡近地轨道的太空站、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几乎都难幸免于难。

然而,这一灾难的缘由在现实航天活动中只是小概率事件。相比之下,像嫦娥三号这般肩负“落月”任务的探月工程才是真正的高风险。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据其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两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详细]

落月最后几米最危险
太空飞行非常复杂,任何事件出错都可能导致失败。美国航天局月球探索分析小组成员、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杰夫·普莱夏介绍说:“如果你发射的是绕月飞行器,你可以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修正它,然后任务还可以继续下去。但如果着陆过程中出了问题,你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在月球上,因为通信信号延迟时间短,你或许还能知道出了问题。要是在火星上,着陆都已经失败了,你还不知道呢。”

普莱夏还指出,数十年来,登月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落月的危险小了很多,但最危险的阶段就是最后几米。对软着陆而言,最重要的技术是避障。“当你接近月表时,如果用成像系统或雷达等扫描发现有障碍,就需让探测器移动一下位置。无论是否真有障碍,重要的还是看避障技术,”普莱夏说。[详细]

调查
  • 1.您认为落月探测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此问必选)
  • 2.您认为嫦娥3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此问必选)

为何探月如此困难?

嫦娥探月飞控中心迎来严峻挑战
嫦娥三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此次任务飞控工作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是“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探测”,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是“两器协同控制、巡视器的遥操作”。对于应急处置能力、飞行控制精度和天地协同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陈宏敏表示,中心成立十多年来,在不断的挑战中成长进步,嫦娥三号任务对于我们来说挑战前所未有。概括来讲面临三个“首次”、三个“全新”和四个“不可逆”。

三个“首次”。中国人首次要将飞行器降落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北京中心将进行遥操作控制;首次启用两个深空站;首次使用大功率变推力发动机进行轨道控制。

三个“全新”。北京中心新建了深空干涉测量信号信息处理中心,为任务提供高精度测轨控制;全新研制了遥操作子系统;将启用全新的遥操作大厅。

四个“不可逆”。近月制动控制、15公里降轨控制、动力下降控制和两器分离遥操作控制,过程复杂、控制约束条件多,具有不可逆性。[详细]

“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存在哪些技术难点?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有哪些技术难点?欧阳自远院士介绍到,从技术上来说,还有很多困难,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软着陆在另外一个天体上,这里面的过程很艰难。

欧阳自远介绍,月球车是被锁在着陆器里头的,开始是一块儿降落在月球上的。这要经历几个关卡:第一,从地球上飞过去要被月球抓住,跑得太快飞跑了,跑得太慢撞上去了,所以一定要恰到好处。速度、距离要刚好飞到月亮边,被月亮抓住,变成月亮的卫星。

第二,要安全着陆。在月球上不能像嫦娥一号那样硬着陆,要软着陆,软着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月亮上没有空气,因为在真空里降落伞毫无作用,所以必须把它调整到是很低的一个位置上,朝着目标降落。下降速度越来越快的话,到了月球表面就会被砸碎。因此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着陆器下方安装几台发动机,把整个着陆器往上推,这样就可以慢慢降落。

另外,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的一个技术难关就是着陆器如何过夜。月球的晚上是漆黑的,极其寒冷的,达到零下150度到180度。“连仪器都承受不了,所有仪器都会被冻坏,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到了晚上,月球车和着陆器都得冬眠,趴在那儿不干活,但是里面得保温。用现在各种各样的电池都不行,后来论证下来只能用一种电池——核电池,这样我们又得去研制核电池。” [详细]

人工智能

嫦娥三号突破核心技术 六大创新应对艰辛探月旅程

此刻,嫦娥三号翱翔在浩瀚太空,接下来的旅程备受关注。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

记者3日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了解到,嫦娥三号研制团队迎难而上,集智攻关,在着陆减速、着陆段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冲击的缓冲、月面热控保障、月面移动、月面巡视过程的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三姑娘”保驾护航。 [详细]

嫦娥3号技术改善我们吃住行

嫦娥三号发动机技术对百姓生活紧密相关
嫦娥三号”被长征火箭顺利推上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提供的各种类型几十台发动机,以完美的表现,再次铸就了中国人民“奔月梦想”的新的里程碑。

庆贺之余,有人不免感慨:“奔月在遥远浩瀚的太空,离我们太远了。”其实,“嫦三”动力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经过成果转化后,在民用领域大展身手。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在你我身边。

环境:火力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污染了土壤和大气,往往通过填埋,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和浪费。六院利用燃烧技术研制出了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备了系统单元集成能力,让粉煤灰不但不再成为污染土壤和大气的元素,而且变为氧化铝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有效地保护土壤和空气。

食品:木糖醇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食品,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然而,生产木糖醇的机械设备和航天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发射“嫦娥三号”火箭的每台主发动机上都有三千多道焊缝,要经历温差、震动、辐射的严苛考验,长期的工作使六院积累了大量的焊接工艺技术经验。生产木糖醇原料的大型反应器,不仅设计复杂,而且对焊接的要求极高。六院应用焊接的绝招绝技生产出大型结晶机、反应器,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生产出木糖醇、山梨醇等,让百姓的生活更有滋有味。

出行: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出现“油荒”,如何将油田的石油更顺畅、快速地运到炼油厂或其他地方?原油通过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管道输送到炼油厂,每隔大约100公里,就需要一套泵设备给它加力,否则这些黏稠的液体不可能走完长长的旅程。六院依托发动机涡轮泵技术研制了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有强大的动力输出,更具有不间断可靠性工作、抗腐蚀的特点,使石油运输更快捷、安全。 [详细]

红绿灯图片

2025年嫦娥五号返回后中国或实现载人登月

据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要实现载人登月,首先得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不仅要在月球上安全着陆,机器人还要在月球上打钻、着陆器在月面挖掘和收集样品,并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此前,对于我国实施载人登月的预测将在2025年,而中科院的空间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中给出的时间是2030年。“这些都不是国家意志,但中国一定会加快自己的速度。”欧阳自远说,“2025年,我国应该是能够按国家航天规划实现载人登月的。”[详细]

祝愿承载着14亿国人“奔月梦”的嫦娥3号顺利实现软着陆!
084
凤凰网科技频道出品 编辑:王蕊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