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创业记实录]对话奇点大学创始人:人类在25年后将永生


来源:凤凰科技

奇点大学,一所不传授历史智慧,只带你了解未来科技的大学,由谷歌和NASA联合创办。谷歌CEO拉里佩奇评价它为:“如果我还是学生,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同期:奇点大学致力于&l

奇点大学,一所不传授历史智慧,只带你了解未来科技的大学,由谷歌和NASA联合创办。谷歌CEO拉里佩奇评价它为:“如果我还是学生,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同期:奇点大学致力于“信息技术呈指数级增长”这一想法。并且它想在各种不同邻域培养创新精神。

解说:学校名字来源于其联合创始人、计算机科学家雷库兹韦尔提出的“奇点”理论,即在某个不可避免的时刻计算机智能将超过人类。

同期:2029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历程碑,届时计算机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我们将与这些智能机器融合,从而让我们更智能。

解说:雷库兹韦尔更是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和机器会不断融合,实现永生。那么他口中的永生是指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同期:我们可以减缓老化的过程,最终将它停止。就像我们能够战胜疾病一样,我们能阻止那些会贸然结束我们生命的事情。

解说:有学者和批评家说他是异想天开,但为了听他的演讲,李彦宏、刘强东、徐小平等国内创投大佬都悉数到场。面对赞赏和批判,他宠辱不惊。

同期:我认为指数增长(的理念)不是凭空想象的。我们大脑中固有的思考方式是线性的,因此人们会看着现实和过去,并依线性发展的观念来思考未来,(得出的结论)就大不一样。而事实上(未来科技)是呈指数性发展的。

解说:本期《创业记》格欣对话奇点大学雷库兹韦尔,聊聊未来科技会如何颠覆人类生活。

Q主持人/格欣

A雷库兹韦尔

Q: 请问在今天下午的演讲中,您想要传达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A: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现在的生物技术。

发展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而非线性增长,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对于未来,我们的直觉是线性的,事物的发展呈1、2、3、4地增长;而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呈2、4、8、16地增长。例如我现在的智能手机,比我读书时用的计算机要强大十亿倍,虽然它们的价格一样。这一现象在未来会更明显。

另一个重要信息是这个概念现在也适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健康和医疗曾经如“无头苍蝇”般发展着。我们只是意外地发现一些事,所以其发展呈1、2、3、4的线性增长。众所周知,10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为19岁,1800年为37岁,到如今已上升至80岁。然而,当我们能真正对生命系统进行重构时,平均寿命必将大幅提升。

第三个信息就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基于智能的人脑学习如何制造智能机器。这方面我们正在取得巨大进步。虽然现在仍处在论证阶段,但是我相信15年内定会成真。

【第二段】

本着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目的,并将“技术奇点”的思想付诸实践,雷联合谷歌、NASA以及众多科技公司成立了奇点大学。与别的大学不同,它的“本科”课程是9周制,“研究生”课程是10天和3天制。这个特殊的大学每年收到来自120个国家的4000余人申请,录取率仅为2%。然而有评论认为雷把科幻概念和科学糅合在了一起,也有人认为奇点大学宣扬了一群聪明人的宗教。

A: 奇点大学致力于信息技术呈指数级增长这一想法。它在各种不同邻域培养创新精神,关心着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指数级发展的技术来推进人类在克服由来已久的贫困、疾病和人们相互之间的误会等问题,还关心如何避免新技术的危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火既能让我们保持温暖,也可能烧掉我们的房子。这些新技术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所以要思考)我们该如何预防危险,保证这些技术的安全。我们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所谓的阿西洛玛指南已经保证技术安全长达3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忽略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保证技术的安全。我认为这(阿西洛玛指南)为我们该如何保证其他技术安全设立了一个好模式。奇点大学致力于这两方面(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认为其中之一优于另一个。我认为我们能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Q: 我猜你也听说过,某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您的未来学著作)《奇点临近》是一本小说。您如何回应呢?

A: 我认为指数增长(的理念)不是凭空想象的。我们大脑中固有的思考方式是线性的,因此人们会看着现实和过去,并依线性发展的观念来思考未来,(得出的结论)就大不一样。而事实上(未来科技)是呈指数性发展的。我二、三十年前所预测的事情如今都已成真,当时大家都认为很荒谬。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预测计算机会(打败人类)获得国际象棋冠军,并声称这会发生在1998年,大家都觉得这想法很疯狂。但在1997年就确实发生了。这就是“指数增长”的本质。大家很快就忘了过去的指数级发展,继续用线性思维模式憧憬未来。我的预测在过去30年都是准确的,这些都记录在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技术是呈指数级发展的。

Q: 所以您认为那些反对您观点的人都是错的,可以这么说吗?

A: 从根本上讲,我认为人们是用线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他们甚至都不解释自己的逻辑。他们只会说这很明显啊,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举个“计算机在人类水平运行”的例子。当我首次提出计算机将在2029年达到人类水平时,人工智能科学家们认为很荒谬,他们认为要花上几百年,有的人甚至表示根本不可能发生。现在的中立观点是也许二、三十年以后。但我认为只要15年,虽然差别也不大。纵观人类漫长历史,15年抑或30年没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家现在的普遍观念和我的看法是很接近的,至少(大家的看法)比我20年前提出这一观点时接近很多。

【第三段】

解说:《奇点临近》是雷库兹韦尔在2005年创作的书,当年即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05年度博客谈论最多的图书”之一。比尔盖茨评价此书是“预想了未来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促使人类以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我们的生命。”那么雷眼中的未来科技究竟是怎样?

Q: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遇到第一个奇点呢?

A: 我们会在2045年的时候看见巨大的变化,届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智能以十亿倍速度地增加。我们借用奇点这个比喻,以描述那些难以理解的视点。但我认为2029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历程碑,到时候计算机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但科技的使用并不是为了与人类竞争,我们人类将与这些智能机器融合从而让我们更智能。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很智能了,因为我们随身携带智能手机,通过几个按键就可以接触到人类的所有知识,还能与世界上任何人进行交流。这已然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提升了我们(的智能)。最终智能机器会进入我们体内,让我们保持健康,变得更加智慧,还能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到云端。预计到2030年,这一进步将最终拓展人类智能。

Q: 我了解到您实际上每天要服用大概100片药剂,这是迈向人机融合的一步吗?

A: 我服用的药是属于健康技术。我们可以谈谈为了极大地延长寿命需呀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而且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30年前我曾被诊断出有二型糖尿病,但过去的25年已经完全没有该病的迹象了。我相信我变老的速度比时间流逝速度更慢。第二阶段是生物科学之重组。关于生命的信息就存在于生物基因中,而且我们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认为10至15年后医药将变得截然不同,人类将能删除引起疾病的基因,并能增加保护我们免受疾病困扰的基因,能通过重组干细胞生出人体器官,还能消除癌症。我相信这些在10到15年后都会发生。第三阶段就是纳米技术。比如说有小型机器人可以进入我们血液里增强免疫能力,能够在我们的免疫系统停止运作时立刻摧毁疾病。这些都将是新的进步,也需要阶段性渐进的过程。我现在所做的就是保持健康,那么到达第二阶段时我的身体状况仍然良好。这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必要的,他们得在未来10到15年保持健康。

Q:所以人类真的可以永生吗?

A: 我不可能跟你说我能永远活着,因为世界上没有永远。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减缓老化的过程,最终将它停止。就像我们能够战胜疾病一样,我们能阻止那些会贸然结束我们生命的事情。人们会说也许你能做到,但120岁已经是个极限了。他们这么说仅仅是因为某些制约因素,但这些也是能重组的。例如,我们身体中有一个高变异频率的线粒体DNA,但我们能采用基因疗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端粒酶解决DNA复制的缺陷。现在有11个引起衰老的原因,但我们会逐渐一一攻破它们。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我们有想法从根本上阻止衰老,防止疾病。而且我认为这在25年内就可以实现。

【第四段】

解说:在雷看来,25年后人类可以阻止衰老和疾病,类似的,搜狐CEO张朝阳曾预言“我们这代人真的有可能是永生的,所有的疾病将会被治愈,在未来的30年”。然而“永生”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是众人关注的,雷会怎么应对《创业记》的犀利发问?

Q: 很多事情表明永生实际上会带来诸多不利,或者是给世界带来不可知的伦理困境,比如,谁应该保持永生?

A: 对我们生物群种来说,我们实际上有充足的资源。增长不是很快。但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很多国家的出生率其实下降了。即使人口不断增长,我们从太阳免费获取的能源也比我们实际所需的要多成千上万倍。而且我们每两年所创造的太阳能的总量都翻了一番。只要科技接着翻番,翻六次以后,我们就能以低价获得太阳能以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其实中国在这方面属于领先地位。我们有很多水,只不过比较脏。但未来我们会发现便宜廉价的能源,便能把水加以净化。未来会有食品革命。我们也有广袤的土地,如果你坐火车旅行穿越中国和美国,就会发现大部分土地都未被使用。我们已经开始能够以极低的价格运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了。再过10到15年,技术将在21世纪提供极其便宜的资源,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因为我们能居住在虚拟环境中。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我们将会让自己更加智慧。因此,我们将在扩展生命广度的同时延长生命长度。现在只要运用21世纪的技术来保持人类健康就行,我们总会拥有充足的资源。

Q: 所以您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能选择保持永生?

A: 对。有些人认为我们的生命有限,资源短缺,由于水源、食物、能源的不足,我们不能供给太多的人。这对于过去在资源稀缺环境下生长的我们来说,没有错。人们仍然认为资源是稀缺的。但在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资源丰富的新纪元。我们将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做出选择,什么“这个你能得到这个你不能”。 我们未来会有足分的资源给每一个人。

Q: 在资源方面,也许是的,会有足够的资源。但保持永生的这项技术会非常昂贵吗?这会不会只是给富人的?

A: 想一想手机。20年前,你必须非常富有才能得到一台手机。在科技发展的早期,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但当技术能够有效运行时,它们就已经很便宜了,人人都能拥有。当今全世界有60-70亿台普通手机和20亿台智能手机。而且每个人在未来的5到8年内都会拥有智能手机。信息技术以50%的通缩率在减少。两年后,你就能用现在一半的价格买到质量加倍好的东西。所以,在科技产品发展早期,确实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但等到它们能高效运行的时候,就会非常便宜了。因此,这些科技产品到最后几乎等同于免费的。

Q: 几乎免费?

A: 是的,它们将会很便宜,就像手机一样。我的意思是如今全世界有60-70亿手机。但是在20年前,你必须要很富有才能拥有一部手机,可是它们运行效率很低的早期是很贵的。这是同一个道理。

Q: 所以对于现在大约70-80岁的老年人来说,保持永生的唯一问题并非金钱,而是保持健康。这样理解对吗?

A: 对,我觉得健康非常重要。我所写的关于健康的书籍都是为了唤醒我的同龄人。我刚好67岁,但是我生理上要年轻一些,而且我很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年期。我认为10年后我的身体状况也会很好,15年后我们差不多就到第二阶段了,即生物技术革命成熟的阶段。但大部分70-80岁的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就会出问题。所以,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连健康都失去了,那么你就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第五段】

解说:奇点大学研究领域为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投入高产出慢。中国的BAT三巨头也只有baidu对以上领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那么雷会怎么理解这些现象?他又如何看待中国的创业热潮?

Q: 现在硅谷的投资者们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是非常非常着迷的,例如Facebook、Snapchat和WhatsApp。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但是他们并不真正拥有奇点大学所呼吁的核心底层技术。您对于硅谷的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呢?

A: 我认为硅谷关注的不仅仅只是社交应用。也许这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社交应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但也有很多人工智能运用信息,比如说告诉你下一波流行歌曲的趋势。 与这类似的,还有很多其他应用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无论是交通出行安排还是其它领域,比如金融、教育和房地产,你会发现应用程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技术涉及到每一个层面,而且我认为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改善。我在中国看到了大家巨大的热情。中国创业圈和硅谷很像,你们也在尝试重塑生活的各个方面。咱们举一个教育行业的应用程序为例,有一个软件先了解学生懂了和不懂的部分,然后再帮忙他们在每个邻域都达到一个更高的理解水平。所以这个教育软件真的很棒。我创建的公司--库兹韦尔教育系统,为有读写困难的孩子们提供了教学软件,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讲述了我们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并以最低的花费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带去高质量的教育。

Q: 当被问到技术的本质时,彼得泰尔(硅谷著名投资人)表明Twitter并不是技术的一个很好的代表,但人类登月是。然而马克安德森(网景联合创始人)说相比登月计划,他更关注Twitter。那您要把Twitter和登月进行比较的话,您认为哪一个更有革命性呢?

A: 我认为把人送上月球是充满想象力的,它也鼓舞着人们投身于科学。其实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我们发明的电脑芯片,这属于太空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对每件事都有巨大的影响。没有我们从送人登月而得来的电脑芯片,Facebook和Twitter都无法被看到。在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和益处这方面,像Twitter和Facebook这类事物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发明创造基础技术方面,太空计划奠定了研究基础。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学、宇宙飞船、大气、以及电子技术。

Q: 您觉得中国会取代硅谷而成为下一个创新中心吗?

A: 此次来华旅行,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家狂热的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就如同硅谷一样。因此这不是替换的问题,我认为世界各地都应该从事创业。这是我们共同创建未来的方式。新的价值关也是诞生于新鲜想法的。此外,我认为中国已经拥有了非常激励人心的创新精神。在我2008年来中国时创业还是个很新的词,现在已经很普遍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前进方向,而且我希望全世界都这样(积极推进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王蕊]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