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斯大林格勒战役,雪崩般的死亡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 有关苏联的那些书


来源:好奇心日报

斯大林格勒战役,雪崩般的死亡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 有关苏联的那些书

来自亚马逊
  • 《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
  • 安东尼·比弗
  • 海南出版社
  • 2015 年 4 月 1 日
  • 41 元(亚马逊)

《拯救大兵瑞恩》一篇让人也开始意识到战争的可怕之处。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可怕的一场战役不是诺曼底登陆,而是德国和苏联之间异常残酷、持续 4 个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样来说吧:诺曼底登陆导致约 1 万名盟军官兵死亡,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在这场噩梦般持续数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由于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加起来超过了 100 万人。就像苏联将军瓦西里·崔可夫(Vasily Chuikov)说的,俄国第 42 警卫团一个团打死的敌军士兵就比德军一路拿下巴黎死的人更多。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在其历史著作《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中,出色地描写了这场被众多军事历史学家视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争,讲述了其宏大的战争规模、其难以置信的荒谬性和造成的伤亡人数之多。

比弗是一名前英国军官,曾撰写多本战争研究著作。他生动、详尽地描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从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Operation Barbarossa)为开端,到一年半以后德军将领在伏尔加河上的投降结束。此外,比弗还在书中生动地记录了这场战斗的内幕故事,从士兵所使用的俚语、俄国人对狙击手的崇拜,到战役中一些德国军人宁愿自杀也拒绝投降的执着观念。

如果比弗的描述有所不足,可能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其行动规模太宏大,整场战役期间发生的各种独立事件更是数量惊人。除非读者在阅读比弗的描述的同时,不断地参阅书中的几张地图插画,否则读者会很容易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地名和组织名称中如坠云里雾里。

比弗在书中描写了战役中的几位关键指挥官——其中,德国第 6 集团军军队指挥官弗里德里希·保罗斯元帅(Field Marshall Frederich Paulus)也许称得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此外,比弗还描写了一些德国贵族军官之间的分歧,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盲目追随希特勒,而另外的一些人则徒劳地渴望通过罢免希特勒来拯救德国。

不过读下来,读者似乎也感受不到比弗笔下这些主人公的面貌和个性,因为他们个性的一面已经淹没于周围混乱不堪的环境中。

无论如何,斯大林格勒战役依然是一段空前的战争历史,而比弗则凭借自己敏锐的战略意识和他对战争复杂性的了解向世人讲述了这场战争。在他描写的故事里,最引人关注的是 20 世纪两位著名的独裁者,他们完全无视各自国家的人民。

在比弗看来,作为一名军事领导人,希特勒在这两位独裁者中表现地更为糟糕。尽管斯大林既严厉、又冷酷得可怕,但他最后听从了战地指挥官的战略建议,并凭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与此相反,希特勒却是一名爱操控的空想家,不愿意接受违背他自己想法的事实。在此之前,希特勒的假想敌人曾经是犹太人和共产党,在德国入侵苏联期间,他对犹太人和共产党人释放了纳粹一贯的暴行。现在,他的敌人是德国贵族军官团,认为他们的懦弱和谨慎是战败原因。

装甲师上尉温里希·贝尔(Winrich Behr)曾被派遣前往希特勒的总部,向希特勒说明第 6 集团军已经被包围,正忍饥挨饿,士兵逃散,整个军队已经精力耗尽,再继续下去,他们一定会被击败。贝尔试图说服希特勒下令撤退第 6 集团军。但希特勒一心只想要一场精彩的反击战。贝尔这样写道:“他活在一个由地图和旗帜组成的幻想世界里。从那时起,我所有关于希特勒的幻想都破灭了。”

正如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德国被击败是一系列因素组合的结果——俄国广阔浩瀚的地形、漫长的补给线、泥地、严寒、破坏坦克发动机的砂砾。但众所周知,挫败德国进攻计划最主要的原因,是俄国人战斗至死的顽强意愿。比弗没有神化这一点。他列举出了俄国人的怯懦、逃兵行为,以及德国军队中来自苏联的志愿者部队。但他也肯定了俄国人狂热的英雄主义和纪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苏联体制的产物。

“苏维埃政权对待自己的士兵几乎和敌人一样无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一共处决了 1.35 万名士兵。”比弗写道。红军士兵一旦逃跑就会被枪毙。如果有士兵“看到有其它士兵试图逃跑或向敌军投降时没有马上开枪”,这些士兵也会被处决。

正因如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如比弗所说,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 当谈及斯大林格勒战役当时的情况时,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表明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平民生活被毁灭后的废墟之中”。德国军队大规模的轰炸造成的废墟瓦砾为巷战创造了条件,而纳粹侵略者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可以被视为是一场全面战争,更是极权主义战争的极致。它是以乌托邦社会为最高价值的意识形态下的一场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因此,战争双方都没有尝试努力去减少平民伤亡、也没有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士兵免于牺牲。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军队再一次采用了地毯式轰炸。这种不分军民的攻击方式最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德国用于当地小镇格尔尼卡。他们从斯大林格勒驱逐了约 6 万名平民到德国做奴隶劳动力。在苏联步兵第13师的 1 万名士兵中,只有其中 320 人在这场维持 4 个月的战争结束时还活着。

简而言之,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段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而比弗在书中给出了详尽而权威的描述。

翻译 熊猫译社 李秋群

题图来自 Wikipedia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