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美国密歇根湖的湖面上出现了多条龙卷风的奇观,这一场面被当地一名摄影师捕捉。画面中,湖面上空的乌云伸出数条大小不一的风柱,高速旋转着从天而降,从天际垂到湖面,将湖水吸起,形成“龙吸水”的景象,场面壮观。
美国是龙卷风多发的国家,经常出现水上龙卷风。但多条水上龙卷风同时出现,形成“多龙吸水”的景象,并不多见。 [详细]
另一位市民在香港仔家中,在相若时间同样拍得海面水龙卷短片,她表示从未见过这种天文现象,相信当时香港仔区大部分市民都会看到。但天文台表示,昨日没有接获水龙卷报告,相信市民看到的条形云状气流,因末端未有接触到海面,故不算正式的水龙卷,只能称为漏斗云。 [详细]
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 龙卷风将湖或海里的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水柱水如同被吸入空中一样,俗称“龙吸水”,也称“龙卷水”。远远看去,被龙卷风卷上空中的水柱不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详细]
其相互关系是:母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气旋组成的,它的作用范围在10-20千米,其威力属海龙卷之首;龙卷气旋是由各个龙卷涡旋组成,作用尺度在3-10千米;龙卷涡旋也称小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漏斗组成,作用在1-3千米范围内;龙卷漏斗也是通常所见的漏斗云,它的尺度约为300米,一根漏斗云里,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吸管涡旋,所以也称母涡旋。
吸管涡旋是海龙卷群中最年轻的,它的尺度一般不超过30米,但其破坏力却是最大的,有时比台风威力还大,主要是它那涡旋轴范围小气压梯度特别大,压力差可达20百帕以上,为台风内部平均气压差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其内部风速极大,多在每秒100米以上,要比台风大几倍,所经之处常能造成极严重的灾害,海龙卷能把海上船只和海水吸入空中。更有趣的是1949年南半球的夏天,新西兰下了一场“鱼雨”,鱼从天而降,这就是海龙卷的作用。 [详细]
美国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在春夏季,美国主要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与来自西部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在低地平原相遇,积雨云开始积聚,当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
美国发生龙卷风最频繁的区域是佛罗里达州和夹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的地带,即所谓“大平原”地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像“大平原”一样在赤道这侧有这么多暖湿空气,而在另一侧又有这么宽广高大、贯穿南北的山脉。因此这里多发龙卷风。[详细]
1982年秋到1983年初夏的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由于海面温度高出许多,海上的对流大大加强,墨西哥湾的海龙卷群出现特别频繁。1983年5月墨西哥湾出现的海龙卷群,在海上肆虐一番后,夹带着狂风暴雨,直袭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登陆后威力不减,吹毁民宅、厂房、汽车和树木,造成两州伤亡100多人,接着又袭击邻近几个州,从美国南部到东北部,持续4天多,狂风大作的同时,还下起滂沱大雨,洪水泛滥,其造成的灾害不亚于飓风,可见在海上的船只如遇上海龙卷,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据此有人推论,在海上出现的几个著名危险三角区,有可能是海龙卷作祟的结果。我国南海很具备产生海龙卷的条件,特别是西沙群岛,在夏秋季海龙卷经常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海龙卷近千个。 [详细]
龙卷风具有突发性、短暂性、范围相对小的特点,而且移动迅速,产生原因复杂。事实上,科学家们还并不清楚为什么有的风暴会产生威力巨大的龙卷风,而有的则只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龙卷风;是什么原因令龙卷风威力大增,又是什么原因令龙卷风渐渐止息。
此外,龙卷风是一种致命的极端天气现象,接近和观察龙卷风的工作十分危险。就算观测人员冒险获得清晰的观测图像和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雷达系统等观测设备必须在离暴风中心几千米之内,但在威力强大到足以掀翻房屋的龙卷风的袭击之下,观测设备也有被破坏甚至被席卷而去的危险。因此,目前龙卷风的预测、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虽然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是龙卷风预测的可靠性程度依然很低。美国作为世界上龙卷风预报做的最准确的国家,预测的误报率高达70%~80%,平均预警时间也仅仅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2分钟提升到目前的十七八分钟左右。 [详细]
要学会识别龙卷风。当云层下面出现乌黑的滚轴状云,云底见到有漏斗云伸下来时,龙卷风就出现了。龙卷风从正面袭来时,有一种沉闷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如果听到这种声音,应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在田野空旷处遇到龙卷风时,可选择沟渠、河床等低洼处卧倒或就地蹲下,两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以降低身体高度。
迅速打开一些不是正对龙卷风来向的门窗,但不能全部打开。
不要在龙卷风前进的东南方向迎风躲避,这样极易遭到伤害。[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