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发生命科学活力!第19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
科技 > 传媒 > 正文

迸发生命科学活力!第19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深圳召开

11月21-24日,第十九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9)在华大集团总部——华大时空中心召开。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家、专家和行业领袖齐聚中国深圳,分享组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共同探讨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未来发展与合作方向。

今年是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25周年,自2006年以来,ICG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主旨,发扬人类基因组计划“共有、共为、共享”的精神,倡导学术自由、激发创新精神、促进生命科学领域合作,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组学领域学术盛会。

会议现场

传承与创新:为推动全球基因组学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监事长刘斯奇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国际基因组学大会自首届在杭州举办以来的发展历程。历经18年的发展,ICG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国深圳、武汉、青岛等城市,以及海外城市如美国费城、比利时根特、泰国曼谷等,这展现了ICG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他强调,华大的使命不仅限于研究,还致力于推动基因组学在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期待本次大会能加速推动组学技术与应用的进一步融合,推动组学领域未来的创新发展。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监事长刘斯奇致辞

在11月21日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未来”为主题的预热会议上,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回顾了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内的基因组学领域重要里程碑,强调了伦理考量、数据开放共享以及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科学先驱的致敬,以及对创新和跨学科合作的愿景。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以线上视频方式发表演讲,通过阐述其近60年间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五次交集,分享了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以及在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等谜题过程中的体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线上视频演讲

苏丹国家科学院教授Mohamed Hassan强调了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疫情、粮食安全和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加强全球伙伴关系,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利用在线平台扩大知识获取范围,对于弥合教育差距至关重要,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

苏丹国家科学院Mohamed Hassan教授作主题演讲

科学盛宴:100余场学术报告+科普嘉年华

本届大会涵盖了从组学突破到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脑科学与衰老、公共卫生和精准医学等一系列前沿科学主题,汇聚了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100余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组学领域的发展。

肠道菌群及其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香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于君发表“肠道微生物组在胃肠癌中的作用”主题演讲。于君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特定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关联,发现了新的病原体——咽峡炎链球菌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还率先利用粪便微生物作为非侵入性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并在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研究为胃肠道癌症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

香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于君作主题演讲

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大学教授Karsten Kristiansen强调了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在开发下一代益生菌方面仍有潜力。他的团队构建了人体肠道细菌基因组集(CGR2),提供了3324株人体肠道培养菌株的高质量基因组集合,其中包含的基因组数据涵盖人体肠道微生物中的527个物种,包括179个尚未被报道的细菌新物种。Kristiansen教授强调了这些新鉴定的细菌在对抗代谢紊乱方面的潜力,称其有望为下一代益生菌开发提供参考。

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大学教授Karsten Kristiansen作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荣誉教授Lars Bolund在演讲中介绍了目前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大规模测序以及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比较进化研究,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体细胞进化。他强调,受遗传构成、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衰老并不是一个严格按时间顺序发生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对干细胞或组织、器官进行医学干预来改变衰老过程。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荣誉教授Lars Bolund作主题演讲

鼻咽癌在我国高发,但由于其病变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超过8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对后续治疗造成极大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其在鼻咽癌精准诊疗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确立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开发出新策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等,让我们看到了鼻咽癌精准诊疗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作主题演讲

斯坦福大学教授Dean Walton Felsher发表“精准肿瘤学如何利用疾病弱点治愈人类癌症”主题报告,介绍了致癌基因MYC在治疗癌症中的潜力。MYC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致癌基因之一,已被证明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在淋巴瘤、白血病、骨肉瘤和胰腺癌等各种癌症中,通过增殖停滞、细胞凋亡和免疫系统参与等机制,使MYC失活可导致肿瘤显著消退。Felsher教授强调,这可能为治疗多种癌症类型提供一种广泛有效的策略。

斯坦福大学教授Dean Walton Felsher作主题演讲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牛津大学Water Bodmer教授深入剖析了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在癌症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虽然传统癌症研究的重点是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但由DNA修饰(如甲基化)所调控的稳定的基因表达变异也是推动癌症研究的关键因素。Water Bodmer教授强调,DNA编码的功能RNA在正常细胞的分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对癌症的发展进程有重大贡献。此外,他还强调,生殖细胞中功能性RNA编码区域的突变可能是遗传易感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牛津大学教授Water Bodmer作主题演讲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卢光琇教授分享了她在遗传性肿瘤和罕见病综合防治方面的经验,她表示,上医治未病,针对遗传性肿瘤和罕见病,需要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卢光琇教授和林戈院长带领团队参与由长沙在全国率先启动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家系调查—基因检测—生殖干预”为一体的遗传病罕见病新型综合防控体系“长沙模式”,致力于在大人群中识别遗传性肿瘤和罕见病高风险家族,开展综合性防治,目前相关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遗传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卢光琇作主题演讲

情绪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人类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但其复杂病理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分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界对精神疾病背后的机制有了新的理解,但相关研究依然充满挑战。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瓯江实验室精神健康与药物研究所所长刘芳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目前已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的神经递质受体复合物,特别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通过综合、回顾相关数据,确认它们如何能够对治疗干预措施产生影响。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瓯江实验室精神健康与药物研究所所长刘芳作主题演讲

全球中枢神经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约7万亿元,且增长不断加快。但脑神经系统十分复杂,导致缺乏靶向和高效的对因治疗手段。科学家发现,人脑内蛋白异常增多、聚集和折叠,与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那么,特异性地减少该类致病蛋白的积累或阻断其信号通路,或是针对该类疾病的有效对因治疗手段。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王玉田以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渐冻症等疾病研究为例,阐述了多肽介导的蛋白降解在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他介绍道,相对实验室常见的调节致病蛋白的技术,多肽技术成熟且具备快速、可控、安全等优势,这使得多肽介导的蛋白降解更利于临床应用。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王玉田作主题演讲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朱健康重点介绍了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强调了它们在医疗、衰老和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利用好DNA甲基化和基于CRISPR的工具靶向表观遗传变化,将有助于疾病管理和衰老干预。在农业领域,高油酸大豆、低GI大米以及富含营养的西红柿等基因编辑作物则是促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他强调,这些创新将尖端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更好地应对健康和营养领域的全球性重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朱健康作主题演讲

长时程的哺乳动物活体3D介观成像对于在系统水平上研究天然生理过程中的不同细胞行为和细胞器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光学异质性、组织不透明性和光毒性则为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导致研究者往往会在视场、分辨率、三维成像速度和样品健康状况之间进行权衡。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其在介观活体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方面的最新突破。基于计算成像方法的介观活体荧光显微镜,研究者可以在几乎不破坏细胞活性的同时,在哺乳动物活体组织中实现高分辨率、高速、长时间、低光毒性的三维观测,这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打开了新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作主题演讲

全球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于11月19日正式公布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该名单旨在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的顶尖科研人才。本次大会上,科睿唯安为入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大学教授Karsten Kristiansen以及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陈金妙进行颁奖,以表彰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颁奖

此外,大会还围绕“妇幼健康和儿童教育”“组学技术与科学突破”“生物多样性”“宏基因组学”“生命前沿与智能计算”、“公共卫生、人口遗传学与精准医学”、“基因编辑与生物制造”等主题进行探讨,并以“科普嘉年华”为主题,邀请生命科学及科普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生代表,畅谈生命科学的多姿多彩,探索其向教育场景转化的前景与应用。同时,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今年5月,举办的ICG-19泰国分会场,以“组学、健康与长寿”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基因科技揭开衰老的奥秘,探索有效应对衰老挑战的路径等。据悉,ICG-19三亚专场将于2024年12月4日至6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届时将以“组学引领更深更远的蓝色生命经济”为主旨,特别关注农业种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深海生物研究与资源挖掘等关键议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