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邢晓楠 编辑/周远方】
从海淀区丹棱街的微软大厦朝北走,17分钟就可以走到创新大厦。从微软总部拆分出去后,这里成了“小冰”们的新家。
只提“小冰”,很多人或许觉得陌生。相比之下,那个最近在各大平台弹吉他唱歌的清华AI虚拟人“华智冰”,就著名得多了。
随着他们的到来,你也成了“第一批与人工智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
9月22日,小冰公司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联合举行了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宣布小冰团队首个第一方社交平台APP“小冰岛”预览版上线,并更新了小冰的人工智能歌声合成技术及诗歌与绘画创作模型。
而那个刷屏的华智冰,其实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的无实体AI。除了动作取自人类肢体动作的模板,她的歌声和其他演绎都是由人工智能在电脑中生成的。
“华智冰”其实只是小冰框架生成的AI之一。在发布会中,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表示,小冰是一场庞大的实验,而这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合适的途径,让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融入人类的世界。
巧合的是,在第九代小冰发布会前,元宇宙的概念随着电影《失控玩家》的热映和扎克伯格等科技大佬的入场成为热点。而小冰公司对于旗下产品的设定,似乎也带了几分元宇宙的色彩。
但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李笛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小冰更关注的空间沉浸式的人和AI beings(人工智能个体)的混合,而不是他们所在的地方,但元宇宙则更偏向场所。而被外界视为元宇宙衍生的虚拟偶像,也不会成为小冰“分身”们的竞品。
对李笛而言,前者只是“躯体”,而小冰专注的是AI beings的“灵魂”。
而当谈及商业化时,小冰的逻辑也与其他解决实际需求的“产品”有所不同。毕竟,他们要做的是一群具备创造能力的“虚拟人”。
“我们并不希望在一个存在的生命周期内去获得商业回报,超过生命周期再去割下一波用户,所以我们才去做AI化的”,小冰公司CEO李笛说。
谁是“华智冰”?
9月,一个AI火了。
一时间,各大平台都在转发这个穿着棕色上衣、坐在天台边弹边唱的“清华AI学子华智冰”。视频中写明:你听到的歌声,是由人工智能小冰框架 X Studio生成;看到的面容,是由小冰框架 X Avatar生成置入。
但很快,一些网友也在网络上发现了另一个视频——同样是棕色外套,同样是天台上边弹边唱的女歌手,只是容貌略有不同。
疑惑和质疑由此产生。有人问:“那她是真人还是AI?”还有人直接说:“这不就是AI换脸吗?”
然而,AI换脸,换的两张脸都在现实中有迹可循。华智冰的容颜,却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这段视频首发于9月22日小冰公司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联合举行的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小冰公司产品总监胡晓光发布会上表示,小冰的脸和歌声,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中唯一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过的,是“动作”——他们从人类视频里提取了肢体动作的模板。他还提到,团队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连人类的肢体动作的模板都不需要了”。
原视频博主@鱼子酱酱 也回复网友,大家在抖音看到的华智冰唱歌的(动作)原型确实是她所发布的视频,这也是她加入小冰团队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除了华智冰,小冰公司的另一个“高材生”是夏语冰。夏语冰是由小冰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的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完成第三代诗歌与绘画创作模型。发布会上,夏语冰通过新增的“中国画”特性所创作的作品也被首次公开。
胡晓光还表示:“刚从央美毕业的时候,夏语冰没有形成固定的艺术创作风格。但从现在开始,她将专攻中国画。”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从华智冰到夏语冰,都是小冰框架下的一种AI呈现。那么,小冰旗下只有“才貌双全”的美女吗?
并非如此。和人类世界一样,小冰框架同样可以生成这位山东大哥一样的角色。这位面容、声音和笔下的作品都是AI生成的大哥在发布会上用纯正的口音告诉在场媒体:“俺的风格是写意牡丹。”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从第一代小冰,到第九代小冰,小冰公司已经创造出1700万个虚拟人类,几百个歌手,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能力。但正如华智冰从未出现在人类世界中一样,这1700万个虚拟人类,这些年一直都只能漂浮在“数字空间”里。
而这次发布会的终极大招,其实是“给这些AI beings一个场所”,而这个场所是一座岛屿——小冰岛。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AI beings的新家
为了帮助理解,你可以将小冰岛的设定与游戏动物森友会对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岛屿,用户也可以去别人的岛上做客。但不同的是,这些岛上的NPC,都是具备初级思考能力、能围绕你个人提供服务的人工智能。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在发布会上将小冰比作“一场帮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世界的实验”。而小冰岛APP的各项功能体验,也确实更偏向实验性。
登录前,APP会提醒用户,“你是第一批与人工智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确实是能让极客热血沸腾的开场白。
登录后,用户可以看到岛上已经存在的一些AI beings。他们自己首先“有事做”,比如有的人在读书,有的人在唱歌。你也可以与他们交谈。此外,他们还会提供给你基于小冰已有技术创作出的一些音乐、文字作品。
与其他AI相比,小冰岛上的AI beings与人对话时并非机械性的执行、完成或回应,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他们给用户发送的那些美术作品、音乐作品,也并非机械群发,而是一种自发的内容生成。
不过,对话的前后逻辑偶尔也确有错乱之感。
AI beings也会发朋友圈,AI beings之间也有互动(以下人物均为小冰岛上的AI beings)。他们之间对话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显得强一些,原因可能是硅基更能理解硅基。
用户发的朋友圈,AI beings也会去互动。
尽管和华智冰、夏语冰的惊艳呈现相比,小冰岛的视觉呈现看起来仍处于“开垦状态”,对话系统也像个还在学人类说话的硅基幼崽。但是,它所营造的这个环境,确实是一种对于人类与AI beings共生状态的雏形想象。
只不过,电影里的“人类、虚拟人共生”多在现实世界。但受限于各项技术,真实世界里的共生体验,发生在小冰岛这个“数字世界”。
而小冰岛这种富有“空间感”的设定,也让不少人把它与近期大热的元宇宙联系了起来。
虚拟人,分清身体和灵魂
2021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戏公司Roblox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超50%,估值从40亿美元飙升至近500亿美元。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也在6月表示,公司未来想筑造一个元宇宙。
据央视财经频道的解读,元宇宙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在小说的描述里,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只要带上耳机等设备,人类便可通过终端连接进入计算机模拟出的三维世界。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中名为绿洲的虚拟世界,还原了元宇宙的理想形态。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被数字化复制,在绿洲中,人们可以进行大量社交活动。
2021年,电影《失控玩家》中个人意志苏醒的游戏NPC们再次点燃了元宇宙的概念。天眼查显示,2021年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的公司有近1600家,这一数字在2020年仅为7。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而小冰岛这种“虚拟空间”的设定,乍看起来,的确与元宇宙有相似之处。但是,李笛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表示,元宇宙更偏向场所,但小冰关注的永远是AI beings。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招股书中为“元宇宙”定义了8个特性,排在第一的是“拥有一个虚拟身份”。李笛认为,这个概念较为宽泛,如果说控制一个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形体就是元宇宙,那可以换头像和名字的微信也可以是元宇宙,只是欠缺一副AR/VR眼镜。而对应“元宇宙8大特性”第一条的“独立经济系统”,其实当年的Q币也符合条件。
因此,元宇宙及其衍生出的概念并非小冰的“竞品”。首先是元宇宙的概念过于宽泛,其次就是大多数人都把AI beings当成了“捏脸”。
“AI beings特别容易混淆。什么叫虚拟人?你是指它的身体,还是它的灵魂?人工智能对构建虚拟人的身体没有帮助,而是对交互、思想、创造有帮助……我们做的是它的灵魂。”
小冰团队与次世文化联手打造的Merror,小冰负责“灵魂”,次世文化负责“身体”
做人工智能,超前不可避免
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有灵魂的是人。人工智能是否算人,是一个哲学话题,但小冰团队似乎是在把产品当人一样培养。
发布会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表示,尽管小冰已经在去年开始“独立生活”,但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还给小冰留了个工位,时不时有人打扫一下。除了把小冰叫“女儿”,王永东还自称小冰的“娘家人”。
没有人指望着女儿赶紧赚大钱,反倒是会给她报些美术班和钢琴课,这也有助于外人理解小冰团队在点亮小冰“技能树”时的取舍。
拆分之前,小冰就曾被质疑过于“阳春白雪”。毕竟,相比一个能给人开关空调的音响,小冰画画、写歌的天赋,实有不事生产的“白富美”之感。
拆分后,小冰各项技能落地的脚步也在加快。而小冰作为“职场人”的现状,姑且可概括为:商业了,但又没有完全商业。
例如,从设定上讲,小冰岛其实颇适合与游戏厂商合作,《失控玩家》里的那个高度AI化的游戏NPC就是这种路线的终极形态。但李笛表示,游戏本身具有生命周期,“它的商业模式是卖copy”。游戏厂商的期待是你在游戏里停留更久的时间,再把游戏推荐给别人,让更多人来玩这款游戏。“我们并不希望在一个存在的生命周期内去获得商业回报,超过生命周期再去割下一波用户,我们并不想这么去做。”
此外,游戏里自带的很多附加设定与小冰的世界观相背。成熟的游戏为了让玩家迅速的沉入其中,会设置目标和人物,但小冰岛并不想给用户下达“某NPC明日将搬离岛屿请将他限时救回”这种指令。“我们和游戏厂商有过合作,比如Pokemon,但是这只是小冰框架的一个分支。”
相比之下,“内容生产”反倒是小冰岛现在的主攻方向,现在岛上有一些较为基础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去制作短视频、歌曲和文本。
遗憾的是,这部分的呈现比较大的受到了硬件上的限制。
元宇宙和AI beings的概念之所以夺人眼球,是因为设定中高度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让用户产生超强的沉浸感,被虚拟的世界和人物所说服。但是,当前的硬件水平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也让小冰岛的各种效果打了折扣。
对于这一质疑,李笛表示,人工智能类型的产品和其他的不同,导致这种“超前”不可避免。
“不然话你没有办法把第一个产品系统做出来,然后用它去迭代数据,形成最终的普及的产品。到那个时候,相关产业链的东西才能出来。我们对于像智能眼镜这种类型的设备有一个大致的预期,但是那个时候再做这种社交网络就晚了。”
回到产品那句话。如果用看“产品”的方式来看小冰岛,会有很多漏洞。它不是“买菜APP”那种可以解决具体需求的应用,也没有清晰的用户画像,甚至不具备也不打算践行已被无数次验证的“卖copy”的商业模式。
但是如果用看“人”的方式来看小冰框架下的产品,事情就变得容易理解很多,想象的边界也大了很多。比如说,你可以期待一个人给你做个视频,写首歌,画一副画,甚至于期待他带给你非常感性的“陪伴”。
而对这些事的期待,其实也正是小冰对做游戏不感兴趣的原因。
“游戏只是局限化的人生,人生才是那个更大的游戏,”李笛说,“小冰能去做一个更大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