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 2013.11.8
第53期 2013.11.8
如今,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俨然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通信平台。在微信整顿朋友圈营销、梳理规范公众平台之后,其商业化前景和实力也随着移动游戏的推出而逐渐明朗。这一聚集了海量用户和极具商业前景的现象级平台产品,其开放性问题自然备受关注。在今年,腾讯曾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了对微信开放的承诺,但到现在,其真实的开放程度不尽如人意。微信的开放和不开放之间,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博弈?[网友评论]
在微信的开放问题上,无论是马化腾、刘炽平等腾讯高管,还是具体负责开放平台业务的负责人都在不同的场合许下了承诺。
今年5月,马化腾在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称,移动社交游戏可能是微信商业化的最大突破点。第三方游戏开发商不必担心微信在游戏业务上的举动,因为微信会将游戏做成开放平台,接下来会引入很多合作伙伴。
马化腾在会议现场表示,除了游戏外,和O2O企业、商家和个人用户的合作也是微信未来商业化的重点。 [详细]
随后在今年7月,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腾讯开放大会上表示:“腾讯今年要为第三方带来30亿元的分成……无论是微信、手机QQ,还是Qzone,以及手机管家等移动服务,将来都将会开放”。
刘炽平介绍,能够有这样的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接入的开放者和用户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还包括腾讯分成策略的调整,层级分成机制加大了对小开发者的扶持力度。
刘炽平同时表示,腾讯开放平台上,优先级别分别是用户-合作伙伴-腾讯自己;腾讯开放平台的定位是服务提供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者。 [详细]
在今年10月底,腾讯开放平台副总经理侯晓楠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腾讯开放平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创业平台,有超过40万的开发者,今年的收入分成超过30亿。
据介绍,腾讯开放平台上已经有超过2万家企业产生了盈利,其中有12家开发者每月的分成收入超过1000万人民币。
侯晓楠表示,“在之前,腾讯开放平台主要是定位在PC上,提供流量、支付渠道等核心关系链;但在今年,我们把这些能力全面复制到移动侧,包括腾讯QQ、微信、微博,打通各个流量平台开放的体系。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连接创业者和用户,为开发者提供整套方案。” [详细]
在与微信开放承诺的同时,微信的公众平台规范和商业化尝试也逐步展开。尽管公众平台的开放更加规范了,但其商业化核心价值的开放却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在微信的发展中,公众平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腾讯方面也在不断的新政策的调整中,明确公众平台的定位。从公众平台的去媒体属性,到区分服务号和订阅号,折叠订阅号,同时给予服务号开放了更多的权限。
一收一放之间,腾讯完成了对公众账号的规范,也给了希望在此平台发展的企业和个人更加明确和清晰的信号。
新版的公众平台升级了认证体系,对于服务号的认证收取每年300元的年审费用,用于支付给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费用。此外,微信还开放了部分高级接口和开放者问答系统。开放的高级接口权限包括语音识别、客服接口、获取用户地理位置、获取用户基本信息等。据微信官方介绍,高级接口的申请和调用均免费对外开放。 [详细]
微信对朋友圈数据和权限,也基本是一个限制的态度。除了在早起封杀了美丽说等朋友圈营销的权限外,近日来,又针对来往等竞争产品的链接进行了封杀和限制。
11月1日,微信对来往送红包活动的链接进行了屏蔽,点击来往邀请好友链接后,微信提示“经腾讯手机管家检测,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现已终止访问该网页”。此举异常眼熟,今年8月淘宝曾叫停了面向微信的第三方淘宝客应用的数据接口,宣布屏蔽外链二维码图片,阻止导向微信的流量。 [详细]
在当前阶段,移动游戏无疑是微信商业化的核心,也是第三方开发者最希望接入的平台。然而,在腾讯在移动QQ和微信两个平台上推出移动游戏,正式试水商业化之后,就再也没有大声谈过任何有关“开放”的话题了。
只要看看iOS中国区的榜单,我们就不难理解腾讯突然“失忆”的原因——在收入榜上,有“天天爱消除”、“节奏大师”和“天天跑酷”这3款出自腾讯的游戏排在前10的位置,“天天跑酷”更是在上线之后,迅速将霸占收入榜榜首数月之久的“我叫MT Online”挤下了王座,也刚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月收入突破1亿元的国产游戏。
正式推出4款游戏,有3款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它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腾讯对“开放”这件事马上就不那么上心了。
据开发者介绍,更为严峻的一个现象是,腾讯一旦与第三方无法合作,腾讯就会迅速复制同类型的产品,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来覆灭开发者,这等于回到了2010年3Q大战前的老路上。[详细]
《天天爱消除》、《节奏大师》和《天天酷跑》这三款微信游戏靓丽的运营数据让人羡慕。《天天酷跑》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个月收入突破1亿元的国产游戏。但在取得靓丽成绩的同时,腾讯对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入方面,渐渐了没了后话。
开放,或者不开放,这是一个问题。承诺和现实之间差异的背后,是腾讯这家公司内在基因和当前商业环境的现状所决定,也反应了开放与封闭这两条路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博弈。
在回答是否开放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下什么叫做开放。谈到开放,往往与开放平台挂钩。开放平台只是开放的一种形式。互联网公司的开放,有业务层面的开放,有技术层面的开放,还有文化层面的开放。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核心价值的分享。
对于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有心中的标准: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中,有人说腾讯最开放,腾讯生态系统的第三方最赚钱;也有人说阿里最开放,电商生态繁荣盛世;也有成员认为百度最为开放,搜索引擎本身就是开放的。 [详细]
无论你认为腾讯是否足够开放,有一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不要对公司业务与技术层面的“开放”或“封闭”捆绑上道德寓意。
某家公司相对开放、某家公司相对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其商业模式、发展阶段决定的。对任何公司来说,不可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开放不见得就一定好,封闭不见得就是糟糕——对公司、对业界,皆是如此。
一家商业企业,可以选择开放,也可以选择不开放。 [详细]
然而,作为一家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拥抱开放更利于未来发展。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竭泽而渔”、“杀鸡取软”式的发展将遏制整个行业市值的扩大,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放大整个行业的价值,延长整个行业的周期。如果一个行业中,仅有一家公司占据几乎绝大部分的利润,那么这个行业将不可持续。借用开发者的一句评价,“如果继续吃独食,本来大家能赚十年的钱,现在只能一家公司赚三年了”。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建立一个开放健康的生态系统,将给企业构建有力的护城河,使企业自身获得持续发展。微软Windows开放给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商,构建了微软在桌面时代的霸权;苹果iOS系统开放给众多的应用开发商开发APP,建立起了移动时代的帝国。
作为一款移动互联网的现象级产品,甚至是腾讯国际化的希望。微信要做的心态不应该仅仅是“吃独食”,而应该是培育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开放与否,归根到底是一家公司的商业选择。首先,它无关道德;其次,它需要标杆型的企业开行业之先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不能永远停留在丛林法则的“有你无我”的逻辑中,更应该形成一个健康活力的商业生态系统。
腾讯,作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在“是否开放,开放程度如何,怎样开放?”这一系列问题上应该有一个明确回答和承诺;更重要的是,这些回答和承诺应该落实在踏踏实实的行动之上。
策划/编辑:李珣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