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00万中国用户,日搜索量增长237%,150家企业客户,这是领英进军中国半年的成绩单。数字背后,与微信深度合作,向移动端全面迁移,沈博阳如何在高大上和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
2014.7.31 第 119 期 作者:黄齐
和微信深度合作之后,领英将逐步从以邮件为中心向以手机无线为核心迁移。
和本土社交应用强调“人情”不同,领英坚持“无趣而有用”的工具属性定位。
沈博阳试图在高大上和本土化之前寻找一个平衡点。
在领英半年的媒体会上,总裁沈博阳反复提到微信。事实上,领英和微信的关系早已远超最初定位的“互补”。
在账号互通的基础上,近期领英与微信在账号实现了双向绑定,此后领英用户增速明显提升;领英专门为微信开发的“聆听名片”可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也可链至领英客户端。
得益于此,与年初相比领英日新增中国用户数增长了80%,移动端提升了20%;其中,用户通过手机注册占整体注册量的49%,移动端流量占总体流量接近一半。
沈博阳向凤凰科技透露了下一步的拓展可能性:“我们在考虑,未来是否跟微信更深度整合,比如直接用微信的ID来登录或注册;领英消息改成以微信通知,而非现在的邮件方式;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能够在微信进行消息推送的,除了以商户方式入驻的服务号,只有滴滴打车、京东、大众点评等腾讯系企业。如果得到类似的“特殊对待”,意味着领英与微信更高级别的战略合作。
微信慷慨分享了5亿中国用户的移动船票,而领英为此作出的交换是国际市场的3亿职场用户:用户只要在微信设置中启用LinkedIn,其LinkedIn账号将显示微信账号和二维码。
“等于说微信的二维码也会出现在领英3亿用户的账号上。”沈博阳说。
同时,与微信合作是领英无线化转型的一部分。一方面,舶来的站内信模式在中国饱受诟病,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社交网络都有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
沈博阳透露,下一步领英很可能限制活跃用户每日接收邮件的总量,以避免过分打扰,更重要的是,逐步从以邮件为中心向以手机无线为核心迁移。
“现在注册LinkedIn还需要提交一个邮箱,用户要扩展人脉需要上传手机或邮箱的通讯录。”沈博阳说,“但是更流畅的无线用户体验是,用户下载手机客户端后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号注册,自动读取手机通讯录。不只中国范围,全球的LinkedIn都在向无线迁移。”
和微信的深度合作,让领英的中国对手们又加深一重忧虑。本土职业社交app脉脉的创始人林凡曾向凤凰科技表示,对于用户量未过“安全线”的社交产品而言,具备社交基因且体量庞大的腾讯能造成致命威胁。
但从目前看,腾讯更可能把职业社交的垂直领域“外包”给领英,以换取其全球影响力对腾讯国际战略的帮助。
在开发接地气产品的同时,领英坚守作为严肃职业社交网站的核心价值: “无趣而有用”的工具属性,服务90%的被动求职者。
刚在纽交所上市的智联招聘CEO郭盛曾表示,LinkedIn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LinkedIn有500万中国注册用户,一个月使用1-2次;而智联招聘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7700万,一个月使用10次。”
“但是当你的用户找到工作之后,每周来几次?”沈博阳对此反问,“LinkedIn跟传统招聘网站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服务的职场人士不一定要找工作,他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每一个月来一次。传统招聘网站只解决短期的偶尔的需求,一旦这个人找到工作了,他的用户就消失了。”
缺乏真实职业身份的8000万用户,在沈博阳眼里只是“8000万份简历”。
对于从社交关系向招聘转向的平台,如新浪微博推出的“微招聘”,沈博阳并未正面评价,只表示每个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都愿意去做新的尝试,希望找到新增长点,“但前提是主营业务在健康良性地发展。微博这个土壤是特殊的单向社交关系,和好友关系还不太一样。”
在中国本土职业社交平台中,职业社交app脉脉是与领英最为接近的形式。但和脉脉强调“人情”不同,领英并不强求DAU(日活跃用户数),而更偏向“工具”。
据领英中国的技术负责人黄振裕介绍,领英中文网站现已提供精细化搜索服务,包括公司、名称、职务乃至人脉范围的设置均可自主选定。同时沈博阳坚决表示,绝不会推出“职场吐槽”之类娱乐功能,将保持严肃的职场社交环境,而该功能是脉脉核心产品之一。
目前,领英和脉脉的目标人群并不一致。在领英5月份公布的500万中国用户组成中,60%来自北上广深,42%拥有经理以上职位,34%来自外资企业,20%拥有海外工作经验。
而脉脉的用户均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中,以百度、搜狗、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居多,更关心本土人脉关系流动而非领英的“连接全球”。
仅仅半年,LinkedIn全球品牌带来的效益已经显现,比普通用户来得更快的是企业客户。
据沈博阳介绍,目前企业招聘方案的付费客户已包括华为、百度、腾讯、阿里、顺丰、联想等150家。
企业客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二是有海外扩张需求的中国企业,如华为,“每到一个新地方开办公室要招人,不可能找当地猎头,价格贵且难以筛选,通过LinkedIn派几个人在北京办公室就能解决全球需求”;三是想招聘海外人才回国的中国企业。
“从这三类企业赚的钱,已经比台面上号称自己多大的招聘网站收入都高了,足够我们买更多时间,把用户变得更多。”沈博阳说,“不要把眼光放在中国的500万用户,我们告诉企业,这是卖给3个亿用户,只要你有本事把业务发展到国外去。”
同时,成本很低。LinkedIn模式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这个商业模式是标准化的,卖100个企业跟卖1万个企业,对于网站成本没有大的差别。”
基于已有用户群的商业成功,让沈博阳重新反思本土化的边界,过于“接地气”的产品是否会损坏既有用户的体验?
在他一月份任职最初,有两个极端的声音向他涌入。“一方表示,LinkedIn在中国肯定失败,因为他没有办法本土化。另一方表示,使用LinkedIn就是因为它高大上,如果变得太多我就不用了。”
沈博阳试图在两者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我们现在必须把已有的用户服务好,不能现在跟58一样做地推、拉那些所谓非常低端的职场人士,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一开始沈博阳有过将领英个人用户部分全部免费的极端想法,但他很快发现这在中国行不通。“付费账号不是为了营收,是为了保护网站的生态,不让垃圾和骚扰信息破坏正常的社交需求。”
在市场推广方面,接下来领英将和特斯拉与Uber分别举办大型活动,这是线下策略的一部分。领英“入乡随俗”地购买了百度的品牌专区,但并未在电视、地铁等媒介投放广告。
这种以活动形式呈现的市场推广方式是中国领英独有的,“我们更希望和用户直接交流,传递品牌价值。”沈博阳表示。
截至目前,LinkedIn总部对于领英中国的用户数没有提出考核要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得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