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9
导语:2014年伊始,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枪袭《查理周刊》编辑部,造成至少十名记者及两名警察死亡。欧洲各界展开反恐游行的同时,也有相关人士提出文明差异和宗教信仰的认异感才是造成问题的关键?如何解决好“沟通”的问题,值得探讨。
法国讽刺刊物《查理周刊》总部8日遭持冲锋枪与火箭发射器的武装分子攻击,导致至少12人死亡,10人受伤。法国总统奥朗德将此案定性为恐怖袭击,巴黎为此处于提防恐怖主义的最高警戒状态;警方正在疑犯可能藏身的法国东北部城市兰斯展开追捕行动。[详细]
法国当地媒体“le Figaro”公布了《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事件遇难者的名单。据悉,遇难者中包括《查理周刊》主编、3名漫画家、2名分析家、1名排版设计者、1名技术部工作人员、1名校对员、前市长智囊团负责人,以及2名警察。另有11人受伤。[详细]
经历了多天震惊、恐惧、愤怒、伤痛等情绪,当地时间11日,法国全国超过370万人参加集会大游行,哀悼在多起恐怖袭击中丧生的17名遇难者。60多名国家首脑和官员赴巴黎出席游行活动,各国民众也自发组织各式活动声援。这场连环袭击,令今年反恐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全球关注。[详细]
7日前遭受恐怖袭击的法国《查理周刊》杂志社14日扩印发行新一期杂志,前期100万份杂志已经销售一空。《查理周刊》分销商发言人表示,将增印200万份。[详细]
法国总理马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表示,政府还将设法增加情报机构的资源,提高他们的电子监视能力,并阻止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在监狱里对其他人灌输激进理念。司法部称,目前有152名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在押。 [详细]
“我们不是查理,我们是穆罕默德。”这样的口号17日和18日出现在全球多个有穆斯林聚居的国家和地区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中,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和拉合尔等地,数百人聚会抗议《查理周刊》,并冲击当地的法国领事馆,法新社记者被打伤。 [详细]
美国政府立刻作出了强烈反应。在获悉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强烈谴责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并称法国“多次捍卫了美国世世代代所重视的价值观”。[详细]
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相关活动。王超副部长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与法方共同应对挑战,维护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中方一贯主张不同文明、宗教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详细]
言论自由是西方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在《查理周刊》惨案后,英勇捍卫言论自由的勇气值得赞赏,但如果仅仅从“我们都是查理人”的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国际社会的反思需要更深入。自由的尺度在文明间、文化间、宗教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法国人认为的自由在一部分穆斯林眼中很可能就已经超越了尺度。而常常以“我”为中心的西方文明恰恰忽视了作为“他者”的伊斯兰文明在现代化冲击过程中的调整和适应。当这些调整和适应出现某种偏差时,西方却做了更进一步刺激性的反应,一手制造了“文明冲突”的经典案例。 [详细]
在谴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残忍行径的同时,需要重新反思全世界媒体的伦理尺度。穆斯林与西方世界的冲突源于两种文明之间的鸿沟,言论自由必须重视这座珠穆朗玛峰。《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对法国的穆斯林而言不是幽默作品,而是占主流地位的欧美文明对处于弱势的伊斯兰文明的百般羞辱。文明共同体之间需要的是良性对话,如果不能寻求“认同感”,那么“认异感”才有可能是一剂解毒良药。[详细]
震惊和惶惑之余,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面对别人的神、面对那些不但愿意为自己的神而杀人而且不畏惧自身的灭亡的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暴易暴固然无补于事,但仅仅呼吁宽容(tolerance)、包容(inclusion)、尊敬(respect)和爱(love)就能够克服和超越深深植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吗? [详细]
英勇捍卫言论自由的勇气值得赞赏,但自由的尺度在文明间、文化间、宗教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如何调整以“我”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和“他者”的伊斯兰文明的偏差,进行文明共同体之间需要的是良性对话,才是解决“认异感”的一剂解毒良药。
凤凰网 传媒频道出品
编辑: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