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秘密揭晓:中子星合并产生新型引力波,揭示宇宙超铁元素来源


来源:澎湃新闻网

继助力物理学家首次发现引力波并荣获诺贝尔奖之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及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引力波研究今天又搞了一个大新闻!不过这次的信号并非来自黑洞合并。

继助力物理学家首次发现引力波并荣获诺贝尔奖之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及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引力波研究今天又搞了一个大新闻!不过这次的信号并非来自黑洞合并。

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上10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洲南方天文台、中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同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其最新发现。

两颗中子星的合并想象图

1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和《自然·天文学》同一天内连续在线发表7篇相关研究论文:太空中一个遥远星系里两颗中子星的合并,带来了各种新发现。

研究人员发现,中子星的合并,是宇宙中部分超铁元素的主要来源,之前它们的起源一直没有被确定。

相关论文称,本次最新公布的引力波信号由距离地球1.3亿光年(4000万光秒差距)远的NGC 4993星系中两颗中子星的合并产生。8月17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处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了这一引力波信号。

这次中子星的合并事件被命名为GW170817。除了产生引力波和电磁辐射,在合并事件发生两秒后,又发生了一次伽玛射线暴,产生了伽玛射线、X射线、可见光和红外光。

上述辐射特征印证了一个长期以来的预测:双中子星合并时,会喷射出辐射物质。

中子星是一种密度极高的致密星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日前发现的六颗脉冲星就是中子星。

在另一篇《自然》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GW170817事件,计算了哈勃常数——用于描述宇宙扩张的测量单位,他们计算出的哈勃常数约为70(km/s)/Mpc(Mpc表示百万秒差距),与之前的预估值一致。

美国马里兰大学天文系教授科尔·米勒(Cole Miller)在评论文章中表示,“GW170817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推动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多个领域的进步。它提升了我们在未来进一步观测中子星合并事件的兴趣。”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