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曾经特立独行的歌手丁薇回来了,隔了十几年,她还会有那个调调么?


来源:好奇心日报

曾经特立独行的歌手丁薇回来了,隔了十几年,她还会有那个调调么?

5 月 14 日,歌手丁薇在“一席”演讲。她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观众似乎有些茫然。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拿出手机查看她的资料。直到丁薇在演讲过程中提到她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电视电影配过乐时,台下数百名观众才突然有了反应。

一个歌手如果 10 年不发专辑,遇到这样的场面再正常不过。

如今要让人记起丁薇,除了配乐,恐怕只能提她的“当年勇”——在 2000 年那会儿,她是能够横扫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人物。《断翅的蝴蝶》、《冬天来了》、《女孩与四重奏》这些歌曲一经发行就备受欢迎。

一直以来,丁薇这个名字和“先锋”、“另类”这样的标签绑在一起。

1993 年,还在读大学的她签约了大地唱片。次年公司发行了一张名为《校园民谣 1》的唱片,丁薇有一首《上班族》在里面。

这张包含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寂寞是因为想念谁》的唱片最终成为了一代学生的集体回忆。不过丁薇自己不觉得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只是因为出《上班族》时,我还是在校的学生。”

1995 年,丁薇推出了单曲《断翅的蝴蝶》。第二年,同名专辑发行。这张专辑中丁薇自己写的歌曲只有四首,还不能完全算一个职业的词曲作者。之后她原创的作品陆续多产了起来,不仅给自己写,还为刘德华(《我要你的每一天》)、那英(《爱要你才完美》)写过歌。

在这个过程中,丁薇大量运用电子、古典、摇滚等元素,养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90 年代的内地被港台芭乐情歌垄断,丁薇的声音显得独树一帜。另外,那个时候接触欧美音乐的人比较少,自小听了不少欧美音乐的丁薇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的异域元素,自然也给听众带来了很多的新鲜感。乐评纷纷用“先锋”、“另类”等一些词语形容丁薇的音乐。

回顾这段时期,丁薇自己也有些得意:“我现在想想也是,2000 年就做出那样的东西是挺吓人的。”她说,2000 年之前作品给听众带来的震撼,可能要比这一次发布的新专辑《松绑》带给听众的更刺激。

《松绑》是一张原定于 2008 年发布的专辑,但是一直拖到了 2017 年 6 月 23 日。

丁薇是唱片黄金时代的受益者。1990 年代,唱片公司通过发行主流唱片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以至于它们愿意拿出一部分来投资相对小众的音乐。

丁薇 1998 年签约了 BMG 唱片公司。她向《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介绍说,与她同在 BMG 的刘德华那个时候一张唱片在大中华地区可以卖出 100 万张,保守估计,一张唱片就能赚 40-50 港币。所以 BMG 愿意给像丁薇、李泉这样的另类歌手一些机会,在他们身上的投入不多,但也足够让他们的音乐被社会听到了。

但当唱片公司陷入困境时,她同样也是受到波及最严重的一批人。1990 年代后期开始,盗版情况日益猖獗,2000 年之后,网络上可以听到越来越多免费的歌曲。随着愿意掏钱卖音乐唱片的人越来越少,唱片公司只能选择牺牲掉另类风格的音乐,用主流歌曲争取市场。虽然丁薇仍然在尝试创作性的内容,但 2004 年发行的《亲爱的丁薇》被包装成了流行风。这也算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

“我的第三张专辑《亲爱的丁薇》就有类似的问题,封面跟我的音乐没有关系,还会误导别人。“丁薇说。“大家会觉得丁薇做了一张很主流的唱片,然后去唱片里找与封面雷同的内容,认为这就是我的风格,但恰恰不是,我专辑里很有个性的东西,反而没有被凸显出来。”

《亲爱的丁薇》之后,丁薇从流行音乐的台前消失了。如今要发的这张《松绑》,原定的名字是《纪念》。在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丁薇几乎没有任何单曲作品,更是不怎么出现在媒体面前。

究其原因,还是对音乐圈当时的状况失望。

丁薇讲究“个性”。她之所以下决心踏上音乐之路,也是受到了“有个性”的声音的驱使。大学时,她收到魔岩唱片的负责人张培仁寄给她的两张唱片:Tori Amos 的《Little Earthquakes》和 Rickie Lee Jones 的《Pop Pop》。

“刚听 Pop Pop 的时候,我好奇怪,她怎么是这样唱歌的,还有点五音不全的感觉,听了大概好几年,突然有一天,傻了,不对,她唱得太好了。你不认识她,但光听唱片,感觉能看到她所有的表情。”丁薇说。

在这两张专辑之前,丁薇接触的比较多的是惠特尼·休斯顿或者迈克尔·杰克逊这样殿堂级别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她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同他们差太多了,因此不会成为一名好的歌手。Tori Amos 和 Rickie Lee Jones 这两位不算大红大紫的另类乐人的作品让丁薇意识到,流行音乐最动人的地方是表达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虽然声称“我跟流行音乐界这十年没有什么来往”,但从 2007 年至今的 10 年,她创作了 40 多部影视剧配乐作品,她同音乐制作人 Salt 林朝阳为《失恋 33 天》创作的配乐还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

配乐的这些工作带来的收入,足够养活没有专辑输出的丁薇。事实上,根据丁薇自己的说法,专辑从来不是她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作为一名专业的词曲作者和制作人,她已经发表了超过 100 多首的歌曲作品。

但如今为了宣传《松绑》,她还是得出来做许多之前未曾做过的事。

“一席”的演讲就是一个。和其他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演讲者一样,丁薇在演讲中分享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她的创作历程和理念。半个小时的演讲进行得很顺利,但为了这场演讲,丁薇准备了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

如果“一席”是在丁薇刚出道声名鹊起的时候找到她,她可能不会答应。因为从小接受音乐学院教育的丁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除了创作,音乐人不参加其他任何活动。年轻时的她把创作之外的活动视为一种禁忌,拒绝态度之冰冷甚至会令对方有些难堪。

丁薇在大地唱片的时候,曾有人来找她拍牙膏广告,她以“我一口四环素牙,有什么好拍广告的”为由拒绝了要求。还有导演很喜欢她的音乐,为她度身定做了一个角色,说是她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出镜就好。丁薇甩下一句“我绝对不干不是音乐的事,我演不了戏,你找别人吧”作为回应。

“因为年轻的时候非常清高,“丁薇说。”但是后来我也会懂得一些东西,我也会比较柔和地去处理一些事情。”

丁薇有首《冬天来了》。当时北漂的她正在和唱片公司闹矛盾。她选择把自己雪藏,没有出作品,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那是南方长大的她第一次一个人在北京过冬天。雪上加霜的是,她父亲不久前被查出得了癌症。在这样的困境中,她写出了这首歌。

“可能什么都可以让我去写一首新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节奏,我听着这个很可爱,或者这个鼓的音色很有趣,我拿个什么东西跟它配搭,配着配着可能我就有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了。”丁薇说。

创作《狗》这首作品的时候,丁薇就是凭借想象加工完成的。她收到朋友的邀请创作一首歌,想到朋友家里有条狗,就莫名地蹦出了开头的歌词:那一年回家路上遇见一条狗/哀求的双眼看着我/他好像喜欢我要跟我一起走/我却在犹豫要不要这可怜虫……

这首并没有真实故事的歌曲在真实的社会中反响颇好——丁薇还接到了动物保护组织致谢的留言。不过,最让丁薇自豪的是她通过《狗》收获了一种新的创作能力。

“我真的很兴奋,因为我以前都是先写旋律,然后再填词,我故事性的歌词很少,我很少写有故事的歌词,我的歌词写的相对抽象一点,或者都是比较含蓄的。”她说。“《狗》的词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恰恰那个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用特别朴实的词,在这里边写出了暗藏的一种情感,它不是那么明,不是说得那么清楚。但是写完了以后,实际上它里面有一种背后的哲理在里边。”

不过,严格来说,“丁薇跟流行音乐十年没什么来往”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2006 年《超级女声》的评委里有她,2007 年《快乐男声》有她,一直到 2014 年央视综艺频道的《完美星开幕》也有她。这最后一档节目,还曾因为丁薇直言不讳的点评,而给她带来不少麻烦。

丁薇说,参加选秀节目,是制作人以“她能有机会影响年轻人”的理由说服了她。

丁薇复述当时的话:“你看事情不应该用这个角度去看,你不能只看到这个平台好像它不是那么专业,但其实它还是跟音乐相关,你可以表达你对音乐的观点,你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不呢?”

现在到了自己专辑来“影响年轻人”的时候。

这张专辑在 2008 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过第一版的混音处理。然而丁薇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好像还不如没有混音之前的好,没有我们的小样好,那个时候就会很失落。“

也会有市场的考虑。”我们去瑞典混完音回来以后,发现当时的市场太烂了。如果我们发出去了,那我们只是为这个曲库增加了十首免费听的歌而已。”丁薇解释道。

丁薇想了解听众听到她的音乐的反应,而不只是淹没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当中,因此她觉得在当时发行专辑“没有什么希望”,于是和她的音乐制作人 Salt 林朝阳决定把专辑放一放。

2015 年,也就是丁薇认为时机成熟而重启专辑制作的后一年,丁薇签约了英国的独立厂牌 Cooking Vinyl。这个厂牌虽然在中国名气不大,却与许多丁薇喜欢的歌手都有合作,包括疯狂的玛丽莲·曼森以及她所钟爱的歌手 Suzanne Vega——丁薇还如愿和 Suzanne Vega 在《松绑》中合作了歌曲《流浪者》的英文版《Gypsy》。

从专辑请来合作的乐手到具体的录制都让她感到满意。《松绑》中请到的嘉宾包括 Sting 的吉他手 Dominic Miller 以及 Eric Clapton 的鼓手 Ian Thomas、录音和混音的足迹则涵盖了伦敦 Abbey Road(披头士、平克·弗洛伊德等乐队在此录过音乐)、Metropolis Studios(艾米·怀恩豪斯的代表作《Back to Black》在此录制)、Air Studios(由被称为披头士伯乐的乔治·马丁创立) 这些传奇录音棚。

至于《松绑》这张专辑的理念,丁薇此前这样描述过:“时间与成长,爱与离别,孤独与自由,迷茫与坚定,独立与盲从,每个人都拥有这些对立但又统一的感情,我相信,生活里的许多遗憾其实是美好的。音乐给了我一颗坚定而自由的心,我希望人们彼此间有共鸣,不漠然。”

《松绑》这张专辑基本上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发行,会成为丁薇覆盖范围最广的作品。这也意味着丁薇需要许多之前没有过的尝试去融入陌生的音乐市场。

即使有 Cooking Vinyl 厂牌资源的支持,这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语言设置了一种天然的障碍。拿英国本土举例,英国电台有多个频道,根据不同音乐的种类和面对的人群播放不同的音乐,最主流的 Radio 1 只会播放 Justin Bieber 这样的主流偶像歌手的作品。丁薇估计自己的音乐会在专门播出另类音乐或世界音乐这样相对冷门的频道播出。

丁薇提到了制作过程中她收到的一些反馈。

“我们在做这张唱片的过程当中已经接触了很多英国人,每一个听过这张唱片的人都认为语言不是问题,他们认为这张唱片他就算没有听懂一个词,他也能听得懂,就是音乐里面带的情绪”,丁薇说:“实际上词是一种辅助,词不是决定性的……我们对这个唱片有信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唱片的音乐很好。”

很显然,她也希望类似乃至更多的反馈能在国内出现。

关于《松绑》、音乐创作、以及现在的市场环境,我们还和丁薇聊了更多

Q=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D=丁薇

Q:您对当下的音乐环境是怎样的看法?

D:我觉得现在这个环境已经在慢慢变好了,包括各个网站的版权的规范化,大家也都可以有商有量的,比如说你是要收费下载还是想免费试听,大家都是可以商量。而且相对来说信息也是更透明的,我觉得跟以前比的话,我觉得哪怕是一个独立音乐人,你可能就是一张专辑,你也可以跟网站去谈一些你们的售卖的合作,我觉得挺好的。

Q:你以前曾经批评过唱片公司不够多样化的问题,现在还这样看吗?

D:我觉得多样化从来都不是唱片公司去想的事情。曾经有过,在 90 年代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唱片公司在主流唱片上挣了很多钱,他们整个公司在资金雄厚的情况下,他愿意拿出一小部分来投一些相对个性一点的、另类一些的歌手。

实际上我们这批人,包括像魔岩,也都是因为滚石有钱才会去做魔岩这个品牌,如果说滚石不赚钱,它拿所有的钱去做这个,那是不可能的。当时在我们 BMG 有梅艳芳,有刘德华。刘德华一张唱片在整个大中华地区可以卖 100 万张,100 万张什么概念?你大概不一定有概念,它的价格是一张唱片差不多 100 港币。不管怎么说,一张唱片能收回来四五十块钱肯定会有,然后再去掉一些制作费。100 万张你自己算个账就知道了。所以 BMG 觉得我和李泉这些人,我们也可以做你,因为我们不会伤筋动骨的来做你。

Q:那现在的情况如何?

D:个人可以开始多样化,当然这要看每个人自己的情况。就是说你选择你到底要做什么样的音乐,你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当艺术家还是你想当一个有名的艺人,还是说你想当一个大众特别喜欢的一个民谣歌手。其实是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规划,包括你自己作品的特性,它是有多样性的一个环境。但是有的人可能就是想成功,成功只有几种可能性,自然而然不会往更多样化上去想。

Q:相比上一张专辑,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D:我不是那么明确说我这一阶段要怎么样,因为我不喜欢重复自己已经做熟的那种东西,所以基本上如果再去做新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放弃掉一些惯性的思维。比如说你听到我写的《冬天来了》,基本上我不会再写一首一模一样的这样的歌了。

Q:比如说你有一个灵感,觉得跟以前很像,就会不用,有这样刻意的过程吗?

D:会,因为我每次写完东西我都会像老师检查作业一样去检查自己的东西,首先我这个东西绝对不能跟别人有相像的地方,如果我发现有一句好像有问题,跟谁的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像,我必须改掉。如果这首歌改了就不顺畅的话,可能这首歌就不要了。第二是如果我发现我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尤其是我自己的东西,发现又落入了自己特别惯常的一种方式,比如说这个和声下面一定是接这个和声,这个鼓到这个地方一定是这样,我就会提醒我自己应该再去想一想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人的审美和你的创作手法方式很多东西还是不能变的,也变不了多少,我们只是在自己的意识范围能够意识到的地方,这个地方我是可变的情况下,我是会想办法从另一个角度去想问题。我希望它是新的,就是这么简单。其实人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你最近听了一些什么样的音乐,你看了一部什么电影,或者你在跟别人讨论一个课题,这些都在你新的创作里面自然而然都会有变化。但它都是慢慢的,并不是刻意的。

Q:在英国做这张专辑,你会担心有什么文化差异上的事情吗?

D:我们在做这张唱片的过程当中已经接触了很多英国人,每一个听过这张唱片的人都认为语言不是问题,他们认为这张唱片他就算没有听懂一个词,他也能听得懂,就是音乐里面带的情绪。实际上词是一种辅助,词不是决定性的,你去听一段音乐,不需要词你也能知道这个音乐到底是在说什么。尤其是音乐里面的语汇的那种方式,我们对这个唱片有信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唱片的音乐很好。

第二,我认为在欧美来讲,其实大家对于中国音乐没有概念,没有人知道中国音乐长什么样,也没什么人关心这个事。但是我觉得中国现在在国外这么强大,大家说起中国人就想到钱,他们觉得中国人就是有钱。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借助一些机会让欧美的人去听一下,有一些中国的音乐长成这样,实际在表达形式上跟他们的很多东西是共通的,他们可以理解。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唱片在国内好洋气,一点都不中式,没有人认为我这个唱片是一个中式流行歌。但是外国人听起来,他还是觉得你这个唱片里面有东方的味道,有意思吧?我们自己听不出来东方味道在哪里,我自己都找不到。

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去刻意强调什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定要加上一点东方元素,一定要弄二胡、琵琶在你那里面,那就叫做中西结合了,一定要用中国的语言去怎样。其实我觉得你再怎么弄,你还是个中国人,你的音乐里面就会带有这个味道。所以一方面我们想既然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已经得了这么多好的反馈,那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当然流行歌曲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它毕竟是有词的,如果你没有词或者像世界音乐的话,可能在那边会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后来还是要去做一首英文歌的原因就是这个,要不然会有点过于给唱片公司找难题,就是我一首歌都不让你们听懂。

Q:你理想中的听众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D:我的听众他们对于听音乐已经有一个自己的喜好了,他不是一个初级的听音乐者,他肯定不是没怎么接触过音乐的,他已经听音乐听得比较深了,他想获得一些不一样的音乐,某种程度他跟我是同一类人,肯定我们是共同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我希望是这样的人,我们能互相找到就可以了,我并不求一定是大众人都喜欢我,这不太可能,我只希望不要错过。如果有人的确喜欢这个音乐,他应该有机会听到,他去选择喜不喜欢都可以。

题图由乐童音乐提供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