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可穿戴智能系统和医疗保健中心携手韩国机构,开发出一种微型脑机接口,小到可置于头部的毛囊之间,未来有望造福残障人士。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IT之家了解,脑机接口通过在大脑的电活动与外部设备(如脑电图设备、计算机、机械假肢以及其他脑监测设备)之间建立直接通信路径来实现信息交互。目前,脑信号通常通过非侵入式的方式获取,即在人体头皮表面安装电极并使用导电电极凝胶以获得最佳阻抗和数据质量。尽管侵入式信号采集方法(如脑部植入物)也是可行的,但新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既易于放置又能可靠制造的传感器。
乔治亚理工学院乔治・W・伍德鲁夫机械工程学院的哈里斯・桑德斯教授洪耀(Hong Yeo)将最新的微针技术与他在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无痛、可穿戴的微针脑机接口无线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够稳定地检测长期脑信号,并且可以轻松地置于毛囊之间。与传统的凝胶或干电极相比,这种新型无线脑接口的皮肤放置位置和极小尺寸可能会带来诸多优势。
洪耀教授表示:“我开展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新的传感器技术以支持医疗保健,因为我之前有脑机接口和柔性头皮电子设备的相关经验。我知道我们需要更好的脑机接口传感器技术,并且发现如果能够通过微型化传感器略微穿透皮肤并避开毛发,我们就可以通过更接近信号源来显著提高信号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目前的脑机接口系统由体积庞大的电子设备和刚性传感器组成,这使得用户在日常活动中移动时无法正常使用这些接口。洪耀教授及其同事构建了一种微尺度的神经信号采集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轻松地在日常活动中佩戴,为脑机接口设备带来了新的潜力。他的技术使用导电聚合物微针来捕捉电信号,并通过柔性聚酰亚胺 / 铜线传输这些信号,所有这些部件都被封装在不到 1 毫米的空间内。
在一项研究中,六名受试者使用该设备控制增强现实(AR)视频通话,结果表明,高保真神经信号采集可持续长达 12 小时,并且皮肤与传感器接触点的电阻非常低。受试者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站立、行走和奔跑,而脑机接口能够成功记录并分类神经信号,准确率达到 96.4%,显示出用户所关注的视觉刺激。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可以查看电话联系人并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发起和接听增强现实视频通话,而这款新型微型脑传感器则在持续捕捉视觉刺激,同时给予用户完全的活动自由。
洪耀教授认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可穿戴脑机接口系统可能会实现实用且连续的接口活动,有望使机器与人类融合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洪耀教授坚信合作的力量,因为当今许多挑战过于复杂,非一人之力所能解决。他向其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以及使这项工作成为可能的杰出合作者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继续与团队合作,以提升用于康复和假肢的脑机接口技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关税逼近,美国网友在Shein和Temu上疯狂囤货,有人一次买15套化妆工具
从DeepSeek到“赤兔”:国产AI生态如何打破英伟达依赖?
高管拦都拦不住!马斯克为何毅然终结Model 2计划
马斯克被拒!加州检察长:他起诉OpenAI可能出于个人目的
消息称苹果watchOS 12将引入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依赖iPhone运行模型
一加Nord CE5手机渲染图曝光 搭载类似iPhone 16双摄模组
苹果重组销售部门 27年老将离职
英伟达:美国限制H20芯片出口,将损失55亿美元
19.99万的007GT,极氪今晚诚意到位了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研发难度远超AI汽车,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