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 · 数智化1型糖尿病防控新体系建立
科技
科技 > 传媒 > 正文
站内

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 · 数智化1型糖尿病防控新体系建立

3月29日,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核心成果——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在合肥成功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刘同柱,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执行总裁鹿晓亮,深圳市爱宝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锡锋,中国科大-讯飞医疗数字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郑雪瑛等领导专家共同出席见证,该成果标志着安徽省在慢病防治领域首次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正式迈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国家队”行列。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核心成果,该项目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统筹推进,翁建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讯飞医疗、深圳爱宝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学研机构协同攻关。项目聚焦1型糖尿病诊疗痛点,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与临床经验,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X1,构建覆盖筛查、分型、治疗及管理的全链条数智化防控体系,为全国慢病管理提供了“安徽范式”。

项目首席科学家翁建平教授在开场主持中用几组数字,生动诠释了研究1型糖尿病的初心与使命。我国现有100万1型糖尿病患者,日均需进行7次血糖监测和4次胰岛素注射,但65%患者仍经历夜间严重低血糖,仅20%能达到理想控糖目标。基于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切关怀,翁建平教授团队15年来持续攻关,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创新,重构1型糖尿病“筛-诊-治-管”全病程管理闭环,为患者打造贯穿预防、干预、康复的全周期智慧化服务生态。翁建平教授表示:“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的发布,并非冷冰冰的技术突破,而是科技与人文的温暖相拥。”

致辞环节,葛均波院士表示,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T1D)尤为突出,其诊疗面临诸多痛点和难题,亟待打破学科壁垒,革新诊疗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的发布,是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同时,他也强调了要在医学伦理等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让技术发展真正为患者带来福祉。

刘同柱书记在致辞中强调,此次成果发布是安徽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不仅彰显了安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科研攻关能力,更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服务全民健康的责任担当。

陶晓东总裁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迈向以大模型为核心深化发展的当下,此次成果发布再次证明了临床医生正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成立9年来,讯飞医疗始终秉持科技创新要回归医疗本质、解决临床问题的理念,将专家临床智慧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精准诊疗和长期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在发布环节,郑雪瑛主任围绕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的技术能力进行了展示,通过新发病的妈妈对孩子可否吃甜食的焦虑、带糖生活青少年的旅游出行规划以及1型糖尿病孕妇如何生育健康宝宝三个生动的案例,清晰呈现了专病大模型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个性化建议,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技术层面,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X1能力底座,依托"权威知识中枢""动态感知网络""决策支持引擎"三大技术突破重构诊疗范式,打造最懂糖友的智能健康伙伴和最懂临床的AI医生助手。在权威知识中枢构建上,系统整合65个专科场景临床路径、135部诊疗指南及2000万份真实病例数据,形成国内领先的1型糖尿病知识体系。动态感知网络上,依托AIoT技术实时监测14维代谢参数,异常血糖捕捉灵敏度达99.2%,较传统方式提升40%。决策支持引擎上,系统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X1的AGP图谱分析、医学知识、医学深度推理、血糖预测、多模态交互能力,可生成膳食、运动、胰岛素调整等八大维度个性化方案,推动诊疗迈入“千人千策”精准时代。

目前,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在1型糖尿病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表现优异,在预防、诊断、治疗、随访、饮食运动、妊娠等65个核心场景的测试中效果超越GPT-4o和DeepSeek-R1。通过实时监测、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和智能决策有效支撑,不仅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智能、更精准的健康管理体验,更将重塑慢性病防控的新范式。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