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沁
编辑 | 苗正卿
虎嗅注:敢赚钱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能赚到钱。从下海经商、房地产、外贸、移动互联网,他们追逐一个又一个风口,只不过当下的风口是AI——存量经济下少有的新增量。
当很多人对AI无动于衷或者恐惧时,AI淘金者已经冲过一个又一个浪头了——AI赛道内部日新月异。
研发AI底层大模型是烧钱的游戏,2024年大模型厂商的竞争格局已定,资金向几大AI大模型独角兽和互联网大厂聚拢。据智东西统计,2024年1月-6月,我国大模型产业有35起亿元级融资,融资总额超300亿元,这个体量相比于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同日而语。融资金额最大的仍是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在2月拿下超70亿元融资。
独角兽们尚且需要融资续血,还在摸索商业化落地的应用场景,而新生的AI公司们则更难拿到融资。
最先赚到钱的,是找到商业化场景的小生意,来自一群野蛮生长的个体户们:有个体开发AI工具的,有用AI做自媒体的,有用AI辅助做跨境电商的,有用AI做设计图的,有用AI“复活”去世亲人的……
这群个体户属于“小B大C”,本质上是C端,是AI工具的消费者,但这些普通人用AI赚钱,进化为有商业化能力的超级个体,又具有一定的小B端的付费能力。
这是虎嗅AI星火第16篇报道。AI星火系列将持续追踪这些正在影响AI未来走向的参与者。
底层野蛮生长
清早7点左右,熬夜晚睡的调酒师陈子豪(化名)还在睡梦中时,常常会被朋友发消息催起床——学习如何搞钱。
陈子豪的搞钱大法,是用AI做自媒体号。
“去年7月份时,起号、涨粉很快。”陈子豪说。
陈子豪是北京朝阳区一家酒吧的调酒师,98年生人,笑起来有小虎牙,心怀志向:先还完几年前因炒虚拟货币所欠的债,赶在28岁之前创业,开一家自己的酒吧。
用AI养自媒体号,是他的一大副业。养矩阵号、带货、卖号,是商业化的几大步骤。
他曾制作一篇故事——在月球上活了一千年的人怎么送快递。给Chat-GPT一行提示词,它就自行续写:月球快递小哥本职工作需要多少光年,休息多少光年,工作日配送到地球,怎么从地球到火星再到土星……
之前Chat-GPT还没出免费版的时候,陈子豪让自己一位懂技术的发小,帮忙搞到了免费的GPT-4的接口。
用Chat-GPT生成文字小说,又把文字投喂给文生图片模型、图片生视频模型,最后制作成视频。AI主导或者辅助全流程,人需要在其中与AI对话、调整提示词,最后需要人力在剪辑、配音上做很多调整。
一个亘古不变的吸引流量的捷径是:色情与擦边。陈子豪的AIGC自媒体账号,走情感向,美女图片多。同时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三端分发。
作为草根AI自媒体,陈子豪用AI生成的美女图片引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至于变现,首选是带货,陈子豪卖情趣用品。其次是流量分成,他在视频下附上原小说链接,用户每点击一次链接,自己就分到几毛、几块钱。
除了情感向视频号,陈子豪还调研过新闻号(他和朋友们会去做市场调研)。有些大学生用Chat-GPT生成短新闻,发到今日头条,做新闻号。据报道,用AI自动生成文案,做今日头条图文号,可以日入500。
“有个做新闻号的学生跟我说,一个月能赚到9万多。如果批量做100个、1000个账号,岂不是来钱更多?”陈子豪说。
用AI做视频号、新闻号,都是赶风口,吃头菜。“如果有太多人去做新闻号,今日头条会被刷爆,就没有什么利润了。”
等到去年11月份,用AI做自媒体号的已经太多了,起号变难了,陈子豪开始卖号退场。一个养到7万多粉丝的账号,卖了1万多元,另一个号卖了8千多。
陈子豪只是在业余时间,追完一个风口,再赶往下一个。
顶层的厮杀
“专职搞,才能挣到钱。人家吃肉,我们跟在后面喝汤。”陈子豪说。
但是当行业卷起来,“草根”难分到汤了,“吃肉”的人在顶层厮杀,每个细分赛道都开始有了头部。
AI博主们已卷出多个细分赛道:“土豆人”接奢侈品、消费品广告,“数字生命卡兹克”飞快追新闻热点,“野菩萨”和“Zho”的特色是干货教程,“闲人一坤”做商业预告片,“海辛”做AI电影……
不同于“草根”AI自媒体画风的粗糙,头部博主们个个武艺高强,都有非常能打的长板:商业化如“土豆人”,AI绘图常常将产品和LOGO调到最大,近似“巨物崇拜”;认知启蒙向如“野菩萨”,将历史上经典的绘画/摄影/电影风格流派运用到AI绘图中,用“非理性的”“玄学”的提示词,制作出没有烂俗AI味的绘画;技术干货向如“Zho”,用视频教程构建了堪比教科书的知识大厦……
头部博主,大多本职做内容/创意行业,主业资源也能给AIGC的副业输血。
据业内人士介绍,头部博主“土豆人”的商业化路径很清晰,只接奢侈品、消费品的大牌的单子,不断用奢侈品的AI绘图来打样,小牌子给钱再多也不接。于是在奢侈品AI广告的细分赛道上,成为头部,后来者很难挤进。
一位AIGC博主“野菩萨”是85后,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中,做过广告业、传播业、甲方产品公司,目前在外企大甲方当管理层。在2022年底ChatGPT、Midjourney V4出来后,他开始副业做AIGC博主。目前,他做博主的年营业额相当于一家中小型广告公司。
他的营收路径是To-B企业服务、课程与社区运营、内容营销。其中企业服务占60%-70%,课程占20%左右,内容营销占5%到10%。
“野菩萨”的副业也依靠主业输血。他曾经在甲方产品公司做产品经理,对于消费品的设计、传播很熟悉,猎头们也知道他副业在做AIGC,会给他推荐一些活儿——来自尝试AI做传播的消费品公司。他现在在外企大甲方当管理层,也有业余时间,“感谢公司关键时刻拉了一把,promote(升职)我。”
“野菩萨”有两个年单企业客户,提供企业服务:用他的自媒体账号与品牌方做营销活动,也可以直接用AI绘图为企业提供产品营销图,以及为企业的商业环节加速,即降本增效,“以前头脑风暴想创意时,不知道把狗和赌场放在一起会怎样,现在把idea扔到AI里,立马生成一个完美方案,甚至几种不一样的方案。头脑风暴省点成本,做结案报告、PPT时省点成本,每个环节都省一点,整体效率就提升了。”
降本增效之下,图库行业受AI冲击很大。一位广告行业人士透露,以前每年要花60万元-80万元买版权图片,现在只需要买一两万块的AI账号就可以平替。
作为自媒体,最直接的变现方式是广告,为品牌定制产品图片或视频。一名在小红书上有数万粉丝的AIGC博主文渠(化名)透露,其客单价为图文一条5万左右,视频一条8万左右。但他接单少,只占整体收入的5%到10%,不靠这个赚钱,因为“不太想做执行类的”。他做一条几十秒到几分钟的AI视频,只需要三四小时,但跟品牌沟通修改需要一周。有一单赚一单,难以长期转化。
更长期的变现方式是课程+社群运营。文渠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课程,总GMV达到800万-1200万,在资源方(负责投流)、课程主理方(运营、销售转化)、课程内容方(课程导师)、知识产权方之间分配,文渠作为知识产权方可以分到一两百万。
文渠积累了一批学员,形成了创作者社群,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创作大赛。这种社群,一方面学员能训练产出能力,把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转化为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一方面优秀的学员作品能吸引品牌商合作和投放。
市场嗅到了AI的气息,开始尝试为之买单,但既有拥抱AI的,也有对AI迟疑的。
一位AIGC博主明宇(化名)接触到的品牌方中,拥抱AI的品牌往往有创新基因,类似英伟达、英特尔等AI强相关的科技公司,或者像福特汽车这种虽是百年老店、但有创新基因的公司。
PR公关们开始尝试投放AIGC制作的广告,但对AIGC既爱又怕。公司底下做事的人在观望,想行动,推流程到上层,但上层又容易审核不过。
一家鞋服类的百年老店,其员工曾找到明宇,尝试做AIGC的广告,但推进流程后,国外总部又叫停了,总部称自家是百年品牌,讲究手工制作,如果用AI做广告,手艺人们会跳脚的。另一些品牌则觉得,AI的伦理道德还不清晰,不想贸然使用AI来商业化。
AI的风,吹动了市场,但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这时做AI业务的团队就要承担教育市场的成本。
明宇发现,很多单子到最后都流产,相当于在沟通中为对方企业做了免费咨询,后来如果对方不太懂AI,就不接单,“我就跟客户说,建议你懂了再来。”
一拨人还在迟疑中试探,而整体的AIGC市场已经滚滚向前了。互联网大厂早已布局AIGC营销:阿里妈妈的万相实验室用AIGC制作商品图、服饰模特图;百度推出了AI广告平台“擎舵“;抖音、快手则主攻AIGC短视频,生成短视频脚本/成片、数字人视频。其中抖音博主“琳琅姐”用数字人做短视频带货,以极低的运营成本,已售出8万件商品。据报道,快手人士透露,相比今年1月,今年6月快手平台的AIGC广告收入规模提升了12倍。
下一波浪头
也有人已经从AI自媒体赛道抽身而出了。
曾经做AI自媒体的陈子豪就是其中一个。做“草根”AI自媒体的陈子豪,到了2023年11月,发觉起号变难,于是转移阵地。他和一帮一起搞钱的发小讨论决定,转移重心到跨境电商。
他们什么货都卖,跟着季节卖,比如在夏天卖防晒衣、墨镜、凉帽。进货从全国各地的厂家进。一个发小常驻义乌,跟当地商家学做抖音电商。
做跨境电商,AI能派上用场。在AI里输入文字,就能用AI自动生成产品图,还能用AI把产品标题、产品介绍翻译成英文。
逗猫激光笔出海亚马逊,售价翻数倍
陈子豪卖一款红外线激光灯,逗猫用的。一款批发价一两块的激光笔,贴上“猫”的标签,再出海,就能身价翻倍。据查询,这种简易版的红外线激光笔,在1688上批发价最低在1.5元,在拼多多上单价在2-10元,在亚马逊上售价在6-10美元,精致一些的逗猫用激光笔在Temu(拼多多海外版)加拿大站上可售30加币。
AI把“钥匙扣逗猫灯”翻译为“Key ring funny cat light”,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款逗猫激光笔,产品图片上的英文就是AI翻译的,但还很粗糙,比如“Key ring funny cat light”,笔者推断原文是“钥匙扣逗猫灯”。但是野蛮生长的商家们管不了这么多,先用上再说。
用AI来给跨境产品P图,既省了模特,还能省去场景、摄影、灯光等费用。
但也有AI还不能理解的跨国文化。例如产品图要符合当地的情景和气候,“卖帽子到夏威夷,你就不能P个冰山。如果卖到法国,你就不能P个黑人上去。”陈子豪说。
陈子豪有一个搞钱小团体,是一帮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们,父母大多是做生意的,这帮发小也对赚钱充满干劲。那位常常在早上7点催他起床的,就是小团体里的大哥,一位挣钱狠人——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工作完再回回消息、学学工具,三四点睡下,第二天早上7点起来继续赚钱。
为了激励伙伴的斗志,大哥常常给陈子豪发来视频:视频里大哥坐在自己挣来的豪车里,把两摞十几厘米厚的红色人民币,在镜头前掂量晃悠。
大哥的目标是,赚到7000万——赚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没意思,要休息就挣够钱再休息一辈子,靠利息生活。
发小们分散在天南海北,陈子豪在北京酒吧打工还债,有一位在义乌学做电商,有一位在四处进货,有一位在越南挖矿。他们大约每周打一次线上视频电话,大哥分配大家的商业任务。我见到陈子豪的上一周,他们刚刚在视频电话里确立了新的战略重心——跨境电商。大哥管仓库,陈子豪做Shein和Temu,其他人做亚马逊和TikTokShop。
有个发小是团队里的技术高手,开发了VPN,为大家收集各种AI工具,集合成一个网站,还替大家搞到了免费的GTP-4接口。
陈子豪的一位发小用AI做室内家居设计图,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另一个发小用AI做室内家居设计图,一个月能接4-5单,每单几千到几万块之间不等。赚的是数字游民的钱——客户大多是年轻人,要么四处旅居,要么离开大城市、迁往环境优美的乡村,自建农家院或小别墅,需要找人帮忙设计室内装修。
“我们这群人,都是有志向的。”陈子豪说。
2024年的AI大模型之战,从模型层卷到了应用层,但是能赚到钱的AI应用,还凤毛麟角。
其中一个赚了钱的AI应用,是一款美食记录APP“胃之书”,创始人是个人开发者赵纯想。他做产品是UI驱动而非产品驱动,这意味着这款app在功能上不一定多么齐全完善,但一定要看上去美丽。
成本方面,接入大模型厂商的API,而大模型都在打价格战,使用大模型API的成本越来越低,而胃之书的开发者只有一个人,即创始人本人,几乎可以说是0成本。
据AI产品黄叔测算,胃之书近期一个月(7月)收入在47000元左右,虽然数额不大,但几乎是纯利润。
胃之书的营收,靠付费订阅。在付费卡点的设置上,在初创期,永久会员与年度会员同价,刺激用户心理来付费。
据报道,作为付费内购app,胃之书在刚上线的五月,收入就达到了1.2万美金,冲到苹果美食佳饮分类里的第三名(第一名是下厨房)。
胃之书的思路,是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和用户,而非拿着锤子找钉子。胃之书针对的需求,类似小红书里的一人食记录。用户不会因为它是AI就额外多花时间。一款AI应用的竞品不是另一家AI,而是小红书、B站、游戏等其他早已找到场景的应用。
赵纯想在小红书上build in public,实时分享应用迭代的动态,小红书的用户群体与胃之书的群体刚好匹配,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而赵纯想的帖子下,女性用户们最多的评价是“你的设计好美”。
草根AIGC自媒体、AI应用个体开发者们搞钱的热情,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看到新世界。
他们不是因为用AI才赚到钱。以他们的嗅觉和干劲,在任何时代都能赚到钱。
人家在创业,把义乌小商品卖到三十多个国家,凭一己之力打通全球商业闭环,而我只会写AI的稿子,本质还是打工。
我开始畅想自己的搞钱路子。
我英语挺好,提出可以帮他们校对产品的英文翻译。陈子豪说,“AI翻译就大差不差了,大哥这么忙(凌晨三四点睡,早上7点起),都没想过雇人。”
是啊,AI不就是来代替人工的嘛。
我还辅导过学生申请留学,是某种英语辅导+创作咨询+心理咨询的结合,打电话聊到凌晨三四点都不累,还价值感爆棚。
陈子豪说,我好像看到你的赚钱路子了,你为什么不在小红书上做个人IP呢?
他嗅到了商业合作的机会,跟我说:如果你做个人IP,我们可以合作,我帮你做小红书、抖音号。
我有点激情澎湃了。
“你先别激情澎湃,你先做起来再说。”他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