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今日,三只松鼠被骂上热搜。
起因是三只松鼠一系列酸辣粉、螺蛳粉等食品广告宣传海报,被网友认为存在丑化中国人的问题。
那么,这件事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几张宣传照。
这一组广告图,乍一看挺有风格,采用民国时期广告宣传方式,各种粉类方便食品也令人垂涎欲滴。
但是,海报中模特形象却引发争议。
又现“眯眯眼”?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几乎已经成“老生常谈”的模特“眯眯眼”妆容。
这几组照片全部由一位女模特完成,并且不同照片中这位女模特穿着打扮各异,十分有特色。然而,比起她的穿着打扮,这位女模特更令人关注的是她的眼睛。
“眯眯眼”。
这也是三只松鼠这组宣传照被网友骂的主要原因。因为“眯眯眼”是西方对中国人,或者说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具有种族歧视意味的恶意丑化。
有大量网友在三只松鼠官微最新动态下评论讽刺其称,“是不是不是眯眯眼就不能吃你家零食?”
三只松鼠此次模特问题,实际上也不是个例。
前不久,清华美院和迪奥都卷入了“丑化中国人”的争议。
首先是清华美院举办的一场时装秀。
今年6月,清华美院办了一场时装秀,引发了大量争议。
在这场时装秀上,所有模特的妆容几乎清一色都是“眯眯眼”,相关图片、视频传至网络后,瞬间引来大量网友指责。
很多网友认为,这些模特本身容貌并不难看,但却刻意要画成眯眯眼,有故意迎合西方对中国人“眯眯眼”的歧视性印象。
清华美院这件事发生没多久,迪奥和一位中国摄影师陈漫也卷入了“眯眯眼”争议。
起因是迪奥在上海办了一个名为《迪奥与艺术》的艺术展,其中一张由摄影师陈漫拍摄的作品引发争议。
这张照片中,一位中国女性手持迪奥经典包,但是妆容风格偏阴暗,尤其是眼睛也呈现“眯眯眼”形象。
不久,摄影师陈漫此前拍摄的一些照片也被网友扒出,称其涉嫌故意丑化中国人。
比如陈漫拍的这组名为《中国十二色》作品,照片中的中国女子依然是一水“眯眯眼”造型,可谓毫无大众认为的那种中国女子传统美。
最终,陈漫不得不发文道歉。
还有最近刚上映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也卷入了“眯眯眼”丑化国人的争议。
这部电影宣传重点包括逼真的动画技术以及不错的剧情,甚至有影评将这部电影称作“支撑起国漫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但是,《雄狮电影》这部动漫中人物画风也招来大量观众不满。原因就是人物造型清一色的“眯眯眼”,令人不适。
从电影预告画面来看,这部电影动画制作水平的确逼真,人物画风也有其特色;但是,也确如观众批评所言,影片中所有人物眼睛也都是小眼睛。而且这种小眼睛在一些体型肥胖的角色上,更显违和。
了解了上面这些事件,再回到三只松鼠这些海报上来,海报中的这位模特形象被网友批评并非空穴来风。
网友观点不一
一方认为三只松鼠确实丑化国人
一方认为不必上纲上线
不过,对于三只松鼠这次海报宣传是不是丑化国人,网友们的观点也并不统一。
认为三只松鼠宣传就是丑化国人的网友称,模特造型可以有很多种,为何偏偏选择“眯眯眼”来宣传产品。即使大家不全是浓眉大眼,但也应该挑选符合大众审美的形象作为宣传。三只松鼠选择这样的模特造型宣传产品,就是打擦边球来获取关注。
而也有大量网友认为说三只松鼠“丑化国人”是反应过度,缺少自信心的表现。这部分网友认为三只松鼠宣传照并无不妥,采用什么样的模特造型只是为了商业宣传需要而已。
三只松鼠:涉事海报系19年10月上线
模特妆容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
已第一时间下线
三只松鼠也于今天中午发布声明回应称,涉事海报于2019年10月上线,页面中模特为中国人,其妆容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无刻意丑化。三只松鼠表示对于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并由此产生的不适深表歉意,已于第一时间将页面替换。
笔者认为,凭主观猜测揣测他人的意图这种“扣帽子”行为的确不值得提倡。虽然三只松鼠官方称模特妆容形象是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并无刻意丑化。但是作为一家面向大众的企业来说,一言一行就必须要考虑到所有潜在影响。
这次宣传海报事件,即使三只松鼠本意只是想用独特的风格宣传产品,但也应顾及到广告形象会不会产生歧义,导致部分受众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应当了解相关形象的客观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宣传产品等商业行为中“踩坑”。
对于三只松鼠这一组海报,你认为选用的模特造型有问题吗?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