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强 致死率高 一文读懂“超级真菌”
科技
科技 > 科技创新 > 正文

耐药性强 致死率高 一文读懂“超级真菌”

事件回顾

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在2018年5月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他感染了一种“神秘而致命”的真菌,医院迅速将其隔离在重症监护室。90天后,该男子在院内死亡,但这种致命的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了下来,院方为此对墙壁、病床、门、水槽、电话都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目前,这种超级真菌在美国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

——《纽约时报》

这则报道近日席卷各大媒体头条,而主角正是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据传其耐药性强,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而且生存时间长,真相到底是什么?

01“超级真菌”到底是什么?

2018年5月复旦大学黄广华教授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合作报道了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该菌株是从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和高血压的76岁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得到的。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正式确认并经科研文章发表的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例已经达到18例,不包括疑似病例。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廖万清教授表示,这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来源目前还不明确。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该物种可能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较高。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陈昌斌教授表示,“耳念珠菌很可能通过一种特殊的免疫逃逸机制规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进而在人体长期潜伏,通常情况下不显山露水,但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时,该菌能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致病菌”。

也就是说,目前媒体上普遍报道的“超级真菌”指的就是耳念珠菌。事实上,耳念珠菌不同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有的对药物很敏感,有的就体现出高耐药性。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多重耐药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级真菌”,不能一见到耳念珠菌就说它是“超级真菌”,这个概念在传播中极易混淆,造成公众误解。

02“耳念珠菌”最早起源于日本?

耳念珠菌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日本学者从人类外耳道分泌物中首次分离了上述“超级真菌”,故命名为耳念珠菌。不过,当时分离出的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并不耐药。此后,全球已经有几十个国家检测到了这种超级真菌,并对临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多烯类、棘白菌素类)耐药。近年来,美国的纽约市、新泽西州和伊利诺州相继发现了这种真菌,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将其列入构成“紧急威胁”的真菌名单。据报道,消灭真菌的主要药物对耳念珠菌无可奈何,这使得该细菌成为耐药性真菌感染的新范例。截止到2019年3月29日,美国通报的病例有617例(确诊587例及疑似30例),其中纽约有309例,新泽西州有104例,伊利诺州有144例,美国受到感染的人近半数都在90天内丧生。还有1056例患者被发现定植有耳念珠菌,而全球具体感染的病例数不详。

03“超级真菌”的习性更像细菌?

通常的真菌,粘附或寄生在人体内是不会导致人体发病的,只有在人体的正常菌群环境失调之后,才可能引起疾病。比如,我们的肠道、皮肤、口腔都有大量的真菌,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真菌才会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疾病发生。而且一般的真菌通常也不会引起院内大范围感染,即便附着在医院环境或医疗器械上,一般也不会引起流行性的疾病。但耳念珠菌不但能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导致发病,还能通过医院的设施和器械传播导致发病,这很像是细菌。从这个角度而言,耳念珠菌不像真菌,而像细菌,能通过医疗器械传播,而且比较耐药。

耳念珠菌的特点

1. 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导致死亡,如血液、心脏和脑部感染;

2. 对现有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均能产生耐药;

3. 临床鉴定困难,如在1996年韩国分离出的耳念珠菌,被错误地鉴定为希木龙念珠菌;

5. 可以在医院内和护理病房内播散,并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周。

04“超级真菌”真有那么可怕吗?

事实上,“超级真菌”的传播并没有事件描述中那么可怕。此前媒体报道所述的18例感染病例中,现在绝大部分广谱的抗真菌药都可以治疗它。其次,这些病例是在近年间从不同医疗机构陆续检验出来的,并不是某个时间段或几家医院集中出现的,是散发现象。此外,从各国的医学临床观察中,它的致死率与其他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且,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健康人具备完善的免疫系统,感染“超级真菌”的几率较低,大众也不必过于恐慌,对于多药耐药真菌,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发老药新用或联合用药清除真菌的策略。政策层面,各国相继开始重视该菌,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美国CDC发布警告,让全美医疗机构注意耳念珠菌感染,并且每月定期更新监测信息。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从五大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对细菌真菌诊疗能力的提升,强调感染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细菌和真菌诊疗体系建设等。2017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发布了对抗耳念珠菌的指南。2018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感染、重症、呼吸,血液,皮肤、微生物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启动了《中国念珠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编写,有望年内发布。

05如何预防“超级真菌”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也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1. 对于家属人员或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需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病人或病人使用的物品后更应注意;

2. 提醒院内护理人员勤洗手;

3. 用抗菌剂彻底清洗病房和院内物品;

4. 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相关病例,随时了解疾控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做好预防。

06“超级真菌”引出了新问题?

此次超级真菌事件,从另一侧面折射抗生素滥用问题。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或真菌中出现的耐药性,日益对现代医学构成威胁。需要注意的是,真菌作为真核生物体,比细菌更为复杂,但有关病原性真菌规范化的菌种鉴定、耐药性检测方法以及传播规律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作者:

刘宁宁 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陈昌斌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

梅一堃 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

责编:陆唯怡

本文发布于2019年4月17日,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社、央视网、腾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