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李晓宁:不只搭台子 更懂挑项目

回国之前,李晓宁是“美国梦”的标准范本。从高大上投行到草根级创业,他创立的创投圈开行业之先,免收财务服务费,通过合投赚钱。信心背后,是三年积淀。

2014.7.31   第 8 期   作者:黄齐

在7月25日创投圈的三周年发布会上,创始人李晓宁宣布其深度财务管理服务(FA,Financial Advisor)将全面免费。

创投圈是面向早期项目的股权投融资平台,为天使投资人和创业项目提供专业融资服务和对接。佣金被视为该类平台的核心收入,创投圈是首个免除FA费用的平台。同时,创投圈将成立“创基金”,以每个项目投20-30%的合投模式,通过投资盈利。

“等于说是把FA模式kill掉了,我们希望将行业内所有类似平台都提升到新的高度。”李晓宁表示,“服务费我们全免了,你们有本事也靠投资赚钱。“

李晓宁是“美国梦”的标准范本。回国之前,他是美林银行的副总裁,沃顿商学院的EMBA,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可以清晰感受到十几年美国时间留下的痕迹:结构化的分点叙述、对国际模式的熟络、以及掺杂在每个句子中的英文单词。

从高大上的投行到草根级的创业,李晓宁凭什么创行业之新?

初心:打破创投僵局

建立创投圈最早始于李晓宁对VC行业的观察。

2010年时,李晓宁发现,随着早期项目的投资金额缩小,基金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太低,2%的管理税不足以支付昂贵的专业人才费用;在另一边,中国的经济体量与美国相当,但美国有着6万-10万活跃的天使投资人,而中国仅不足100人。

基于此,他判断中国的天使投资人人数将经历爆发期,而天使投资人加互联网这种多边关系,应该成为投资早期项目的模式。

在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去沃顿商学院演讲时,李晓宁向他阐明了创业意向,但徐小平的第一反应是劝阻:“李晓宁当时已经是五百强企业的高管、曼哈顿的主流,回国创业所带来家庭的压力、分居的愁苦,我现在想起来都为他心痛。我相信在这三年他一定经受了无与伦比的压力测试。”

但李晓宁还是回国了,之后徐小平和李开复提供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最早的6个月,他带着2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开发人员在创新工场办公室写代码、搭理和修建服务器,在草创期办线下活动,李晓宁要跟进从拉投资人、找项目团队、筹备等全流程。

李晓宁将此形容为“屌丝级的创业”:“跟很多做IT、创业的人混在一起,从早晨八九点钟一直到晚上下半夜进行产品孵化,其实还蛮有意思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这段代码时光让李晓宁对于草根创业者有了感同身受的认知。

今年6月,创投圈刚获得A轮400万美金融资。实际上,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晓宁用自己的积蓄维持网站的运营开支,唯一收入是5%的深度财务服务费。融资不易,一方面是平台的故事难以打动投资人,“投资人一开始很难看到长期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2011年的团购电商热潮卷走了大部分VC资金,后来大面积溃败导致资金没有回笼,投资行业经历了一年多的低潮。

但李晓宁并没有过多强调困境:“对我来讲,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我从三年前就认定,创投圈只要熬过这一段就能有发展。”

从更长远来讲,他想打破中国创投行业的僵局:不足千人的天使投资人规模,最佳回报率仅为2.5倍,行业整体亏损。李晓宁希望聚集有资源的天使投资人,给创业者有意义的帮助,“三年后和三年前的区别是,很多人相信在互联网平台可以上找到好的项目。”

他回忆通过创投圈融资成功的中酒网,最初在创投圈举办的线下路演时,“就两三个人,干巴巴地在台上谈商业模式。”而今年,中酒网的采购规模将达15亿。

核心:有专业观点的推荐

在同行看来不啻为断腕的转型之后,是李晓宁对于团队筛选项目能力的自信。在他看来,创投圈的核心壁垒来自三方面。

一是技术。创投圈的网站构框架与设计、数据挖掘和分析等一整套技术能力均为自主开发,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的数据库“创业谱”,是CrunchBase在中国唯一的官方合作伙伴,有2.7万创业公司、3万创业者和5000名投资人的相关数据。

二是真实活跃的投资人。创投圈上的认证投资人包括徐小平、雷军、曾李青等,“徐老师投了几个项目,雷军投资了一两个项目。”李晓宁介绍,“我们基本上不太给他们直接推荐,但是我们推荐的项目他们都会接受。”

截至目前,创投圈已有28573个创业项目入驻,1028位认证投资人,累计获得4706次成功约谈;在帮助创业者与投资人对接的120秒路演线下活动中,30%的项目可获得融资,每期有几百个创业项目报名。

三是专业的投融资建议和服务,简言之即挑项目的能力。这是创投圈区别于一般对接平台之处,李晓宁解释,“我们提供有专业观点的推荐,通过我们推荐的创业项目有很大比例获得融资。”

事实上,这种“专业观点”的养成很大程度得益于李晓宁的个人资源。李晓宁在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行工作多年,他的美国经验与海外视角为创投圈换得隐形的第一桶金。

“海外经验对于本土投资人确实很有帮助,市场正处于技术节点上,我投资或引荐的一些项目后来证明发展得很好,还有投资的选择、市场的顺序、项目前景的想象空间,这些并非一眼看透的事情,我可以提供建议。”李晓宁回忆,“我在北京从事VC行业的同学,一些接受过我们推荐项目的投资人,他们会带上创投圈的团队一起看项目。”

最多的时候,团队一周要看20-30个项目,几乎每天都在加班。“我们挑最聪明的人,项目见来见去,和一流投资人接触,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李晓宁这样解释团队能力的培养,“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见猪跑见多了也就会了。”

现在,团队中有3人专门负责筛选项目。“只要通过我们推荐的项目,就肯定能拿到钱。”李晓宁表示。

野心:搭建多向渠道

草根创业的同时,李晓宁也在为国内投资人搭建海外投资的渠道。

“李晓宁做的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是把2000家以色列的创业企业和中国前五名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融资对接,在中国和以色列之间进行跨国创投的破冰之旅。”徐小平说,“因为这个,我今年已经冒着哈马斯的炮火去了两次以色列。”

在李晓宁看来,美国和以色列在大数据等技术方面的突破是一大趋势所在,而识别技术的可拓展程度需要对市场和需求的精准把控。

他曾投资过以色列的一个手势识别项目Pebbles Interface。“核心技术是高清晰的距离感应,很枯燥,但你往前看就是3D感应,结合国内市场可以在智能电视上使用,比如用户在两米之外控制电视,再往前是体感,比如隔空触控。”这个项目后来被雷军跟投。

在国内,创投圈最早提出“动态基金”概念,即由多名投资人共同投资一个项目。对资金量不大的基金合伙人而言,可以以少量的钱投资顶级VC才能接触到的大项目,但要负责管理流程;对投资大佬们,又可省去管理环节,只负责挑项目和出钱。投资人降低风险,创业项目也获得更多潜在融资机会。

但李晓宁否认这种合投模式与时下热门的众筹相似。在他看来,早期项目的商业风险不可回避,能从天使融资进入A轮融资的企业比例不足5%,而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应当由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来做。

“为什么IPO需要严格审核?在美国这是‘寡妇的钱’,社会不能让寡妇的钱赔掉。”李晓宁说,“但是众筹这类早期项目的风险非常高,即使把它分成很多小块,也不能让‘寡妇’去投。”另外,创业者也无法在众筹中得到资源的帮助。

尽管国内类似的投融资平台有很多,但李晓宁并不认为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专业能力的培养、数据库的建成、获得天使投资人认可,创投圈老老实实走了三年。”李晓宁说,“并不是说国外angel list出了个什么功能,我们就赶紧抄一抄。”

创投行业大环境的改善也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国创投今天的氛围、文化、环境都越来越好,但仍远远不如我们需要的那么好。”徐小平评价,“所以接下来的五年会是创投圈也是中国创投行业的黄金五年。”

“创投圈今天想做的事情,就是带动更多钱进来帮助更多的项目,并且为投资人进行理性地、有节奏、有纪律地投资提供建议。”李晓宁说。

《创业记》为凤凰网科技频道创业类栏目品牌,分为《创业记·周末》、《创业记·项目》、《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三大栏目。《创业记·项目》每天一期,介绍海内外炫酷项目和创新产品。《创业记·周末》报道创业故事和行业趋势,分享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创业记·志刚和他的朋友们》为视频访谈节目,由商业作家李志刚担当主持,深入对话创业家。该节目关注新商业经济,聚焦明星企业家,为创业人群提供有价值内容。

栏目联系邮箱:lixun@ifeng.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