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迎来泼天富贵,在 TikTok 封禁令即将生效的前夕,大量美国人涌入小红书,使得小红书在昨天成功登顶 美区 App Store 。要知道,在这之前,小红书从未进行海外运营,在这之前压根儿没有下载排名。
于是,从昨天开始,小红书的首页就变成了这样:
没想到国际互联网在小红书里实现了,学英语这个事儿,有语境确实挺重要的,我之前一直在学abandon,现在至少已经学到 refugee 了。
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涌入大量美国用户,小红书如何进行内容风控和审核,以及,小红书是否就要从此被墙?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认为有必要从产品角度和商业角度,来深度分析一下,内容社区产品在内容风控上的一些要点。我们将从事件原因的角度,具体分析小红书的实际情况,然后通过总结「内容风控策略」的核心要点,来预测小红书面对大量外来内容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内容风控。
一、为什么是小红书?
为什么美国用户,没有涌入更像 TikTok 的抖音,或者进入美国本土的ins、Facebook,而是涌向了小红书?
主要是4个原因:
1. 小红书不分区,小红书在最早期的阶段,本身就是个海淘应用,大量中国留学生用户,在海外使用小红书,所以在各国的应用市场,都能够方便地下载中文版小红书,而且所有用户都在一起,没有进行国家间的隔离。
2. 抖音虽然更相似,但是抖音的用户注册门槛,隔绝了外国用户的使用。首先,抖音本身没有上架美区App Store,美国用户想要下载抖音,需要先翻进来搞一个国区Apple账号,其次,抖音在注册阶段采用的策略是,支持非+86的国外手机号注册,但注册完成后,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而实名认证的方式,只有身份证……
3. 小红书刚刚进行改版,社区氛围非常接近 ins 的内容,加上刚刚改版、完全符合上下滑动操作习惯的第二个Tab “热门”,都让 TikTok 用户能够比较轻松地进行迁移和适应。
4. 没有大量进入美国本土的ins、Facebook的原因是, TikTok 用户本身对于 TikTok 被封禁非常不满,因此对美国应用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态,在 TikTok 大V的号召下,选择直接进入中国软件,彻底摆脱美国政府的管辖范围。
所以,大量 TikTok 用户涌入,就会产生大量内容,小红书的内容风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小红书又应当如何处理这些国外用户,封还是不封?
二、内容风控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一个内容社区的用户角色,大致可分为内容生产者(创作型用户)和内容消费者(浏览型用户),既有内容的生产创作,又有观众能够消化掉创作产能,形成良好的社区内容生态。
对于一款产品,从风控角度来抽象,其基本业务框架的模型可以总结为“业务”、辅助业务的“增长”、保障业务的“风控”和支撑以上三点的“数据”。
“业务”自然是产品最关键的地方,“增长”“风控”和“数据”都是辅助业务良态运行。对小红书的内容业务来说,协调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内容生态,是最关键的核心,辅以用户增长(包括用户增长和创作者增长两个方面),并且对社区进行风控。
通过业务的发展和增长、风控的积累,形成用户基础数据、注册信息、浏览行为、视觉偏好、用户标签等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再反向支撑业务发展,形成产品内的数据打通。
那今天我们着重分析的,就是风控这一环节。金融产品、信贷产品有风控非常好理解,但其实,所有类型的产品都需要有风控。电商产品要防薅羊毛,社交产品要防欺诈,而内容产品,则是要对平台内容的质量和合规性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内容社区等UGC产品来说,风控线就是生死线。内容和社区产品的风控压力来源于监管侧,风控对象是用户在平台发布的内容。
1.内容风控要“控”什么?
来自内容侧的风险主要有三类。
其一是政策层面的内容合规,要符合监管的要求。监管要求的内容可参考最新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于各项违规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大致概括可分为涉政、违禁、暴恐、色情等四类,这部分是政策红线,一旦触及,轻则约谈,重则下架、封禁。
其二是社区氛围的良性导向,如谩骂、隐私等。这一类型的内容虽然不会触及监管红线,但倘若内容社区充斥各种负能量,对于社区氛围是非常严重的损害,伤及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影响产品商业利益。这一类型内容风控还包括对于产品运营主体的保护,例如对吐槽公司工作人员的内容进行限流处理、对平台和产品的诅咒进行删除等,属于商誉和公关层面的维护,同时也是对产品官方公信力的维护。
其三是社区用户安全的保证。对于内容和社区产品而言,平台内一定会存在导流、灰产、诈骗等不法手段,如何保护平台内用户的财产安全和产品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互联网发展至今,导流、诈骗等行为往往是成熟的灰黑产产业链所为,他们拥有丰富的反监查和防过滤经验,揪出他们并进行处理,需要平台与其斗智斗勇。
2.内容风控的方法和手段
在最最早期的阶段,对内容进行风险控制,只能通过编辑人工进行审核。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稿件审核需要时间长,时效性也被大大削弱。一般的公司,很难负担起庞大的内容审核团队。
之后,诞生了关键词过滤等手段,成为成本较低,并且使用最为广泛的内容风控措施。对于命中预设的违禁关键词的内容,直接阻止发出或者转交人工审核。这种方式性价比极高,耗费成本小,但基本可以过滤掉大多数的违规内容。
关键词过滤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准确率较低,经常出现误伤和漏网的情况,对于内容和社区平台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前文已经讲过,哪怕一篇违规内容被放出来,产品都有可能被封禁,内容风控是一件“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的事情。再加上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通过拼音、乱码、谐音等方式绕开关键词,关键词过滤逐渐不再能胜任内容风控的工作任务。
以上基本还属于规则的范畴,之后内容风控的发展,就进入了AI+策略的时代。
内容风控方面的AI,其实叫机器学习更加准确,这是一套组合拳。举个例子,对于一个视频稿件的审核,就需要对整个视频进行逐一拆帧,然后通过OCR文字识别检查字幕,此时对于字幕的检查和文字内容的检查基本一致,文字识别涉及到NLP分词、语义理解等AI技术;对于画面,则是图片识别,识别图片中可能出现的违禁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个准确率的问题,暴恐视频不能够通过,但游戏视频也存在战斗画面,如何保证不误伤;对于音频,则需要两个方面的审查,一方面是视频当中的语句,将语音转文本,再通过文字的审核策略来审核,另一方面是音调识别,例如识别音频当中的娇喘等无语句的声音。
这些在内容风控方面应用的AI技术,其实远远早于最近这几年的大模型AI技术,在内容风控上的AI应用,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且完善的生态。
机器学习本身还是就稿件论稿件,而一个优秀的内容风控平台,是需要配合策略的。策略产品经理是近几年一个特别火的岗位,提供更精细化的、动态的、效率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于策略来说,内容的风控不能只在单个内容上,还需要结合更高的维度,给予更加精细化的识别判断。策略要从单个内容出发,延伸到发布该内容的用户基础信息、关系链、过往内容、实名可信度等等诸多维度进行调参和计算,以判断这名用户的这条内容是否需要更细致的识别。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即使平台的机器算法再先进,所有的内容还都需要过人审核。所有内容过人,所有内容过人,所有内容过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至于原因,还是上面那一条,内容和社区平台不容有半点闪失。
不过机器审核越先进,能够为人工审核提供的辅助也就越全面准确,人工审核的效率自然也就变高,审核人员的压力也相应减弱。
另外,对于内容风控,又会有前置风控(先审后发)和后置风控(先发后审)等不同的方式,所以在小红书等平台,有的内容刚发就被风控限流,有的内容则是刚发正常、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就被毙了,这就是前置风控和后置风控的策略产生作用。关于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分析优劣和适用场景。
对于小红书来说,随着内容量越来越大,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审核人工进行扩容,恐难以解决问题,一定会更多的由技术和机器进行介入。此次涌入大量外文内容,囿于审核中心本身都是中文母语的审核员工,也势必更加依赖AI对于英文内容的处理和识别。
三、预测一手,如何收场?
对于小红书来说,对于此次大量美区 TikTok 用户涌入,的确不是一件那么“幸福”的事情,毕竟,小红书的目前的整体战略并未有太多国际化的考量,产品技术上,也并没有做好全球化的准备。
所以对于小红书的高层来说,此次大量美国用户带来的烦恼,恐怕要比喜悦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小红书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才能比较适宜当前的情况和现状?
我们先穷举一下小红书所有能走的路。我预测,小红书大概率会走向第4条路和第5条路的融合版。
1.放任不管,保持现有产品策略,中美用户自由交流,畅游国际互联网。
这条路径显然不存在,基于当前国情和中美两国的立场,完全不做干涉,这不仅不是所谓“自由”,反而会适得其反,严重损害社区用户的氛围和利益,同时也会引发监管上的关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不是自由,有限的自由才是真正自由,有规则有法治才能享有自由。
2.学习抖音,通过注册手机号和实名认证,将国外用户拒之门外。
在这次 TikTok 关停风波中,美国用户之所以没有涌入和 TikTok 相似程度更高的抖音,就是因为抖音的用户注册门槛,隔绝了外国用户的使用。抖音采用的策略是,支持非+86的国外手机号注册,但注册完成后,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而实名认证的方式,只有身份证……
美国人民没有身份证,自然无法正常注册使用抖音,只能刷一刷未登录状态下首页的视频,做一个纯纯的内容消费者(浏览型用户)。
而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因为更偏向中产和精致人群,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是海外留学生,甚至小红书在最早期的阶段,本身就是个海淘应用,所以如果直接一刀切,对于小红书本身的用户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并且小红书并没有像抖音一样,通过不同的产品进行用户分区,以前抖音只做国内,国外有 TikTok ,所以抖音一刀切没有任何问题。小红书只有一个主产品,需要兼容国内用户和人在海外的用户(注意,是人在海外的用户,而非海外用户,这里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在注册阶段一刀切,对于产品和生态来说,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行为,确实不太高明。
3.考虑物理分区,借此契机推出国际版,开启国际化征程。
这可能是个方法,但在现在并不现实。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因为一次巧合,就改变公司战略,这并不明智,大概率最终既捡不到芝麻,又丢了西瓜。而且国际版开发也是需要时间的,等产品做出来,热度也早就过去了。
4.在当前用户混杂的情况下,加强内容审核风控,把控好水龙头的出水口。
前文提到,对于内容平台来说,风控的主要对象,是内容生产者(创作型用户),包括笔记内容发布、评论内容发布、头像昵称等,只要内容发布的口子审核过关,即使平台内有美国用户,也不会影响如今已经有3亿月活基本盘的小红书。
有人用国内不能使用 Facebook 和 ins 来类比,认为国内用户不能与国外用户共用使用一个社区产品,但我认为这有本质区别,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和中国人在外国的地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逻辑。
小红书公司在国内、审核在国内、数据在国内、风控规则在国内,甚至公司党委下,已经有4个党支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国用户使用中国产品,只要风控到位,无论是在内容层面还是国家安全层面,都是比较容易掌控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国际化在未来是一个趋势,如何让中国科技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我们还在进行各种探索, TikTok 的国际隔离路线是一种探索,也许小红书的社区融合路线,也是一次宝贵的探索,某种程度上,秉承文化的自信,这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的绝佳窗口,也是展现真实中国、让国际上抹黑中国言论不攻自破的机会。
5.算法分区,建设虚拟的“软墙”,产品上生态融合,客观上用户软隔离。
推荐算法下的用户社区,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茧房,不同兴趣的用户,看到的内容本身就已经被隔离,“看不见的墙”一直都存在,甚至小红书的茧房比抖音要更严密,这一点,我们体感上就有感知,在小红书上很难刷到其他圈层的内容。
当前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美国人攻占首页的情况,一方面是事发突然,算法也需要一点时间进行调教,另一方面是国内用户也都图新鲜,客观上增加了国外博主的热度。
所以现在大量外国用户进入后,只需要加强内容风控,在把好发布关的基础上,进而在算法上进行区隔,以后美国人只和美国人玩儿,国内兴趣圈层只和同圈层的玩儿,非常妙哉。不同圈层偶尔能串个门儿,但也不会掀起什么大浪。
这种策略,对于小红书的好处很明显:
第一,算法推荐策略的调整,主要是后台策略的调整,不影响前端App的功能流程,甚至不需要发版更新;
第二,不影响小红书整体业务战略,既定的业务框架继续进行;
第三,数据上享受到了国外用户增长的机遇,用户新增表现佳;
第四,兼顾到国内监管的要求;
第五,为未来的国际化留下种子。
算法分区后,对于用户来说,一切又回归平静,首页上的推荐依然是本来该有的内容,只是在用户看不见的角落,又多了几个新的茧房,茧房里的人也在茧房中劳作,以为那就是全部的世界。
列举出小红书可行的路径后就发现,在充分考虑成本、利益和监管要求的背景下,采用第四种和第五种同步进行的方式,是小红书最有概率采用的方案。
无论小红书最后采用何种方案,其实都并不影响内容风控的基础原理,对于商业平台来说,能否做好风控,往往决定着平台能走多远。在本文中,我一直强调的是“内容风控”而非“内容审核”,审核只是风控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审核也不是目的,将平台的结构性风险降到最低,才是目的。
拭目以待,小红书此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将影响中国产品出海的路径探索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