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现金1454.68亿元、定存及其他高达2800亿元的腾讯,也在优必选解禁后减持套现了10亿港元。除腾讯外,股东王琳、夏佐全、民银资本也纷纷抛售。头顶“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宠儿优必选,已沦为弃儿。
文|黄 鹤
在2024年底,解禁后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股价迎来大跌。随后的1月3日和7日,股东腾讯控股分别减持了928.95万股、975.31万股优必选股票,套现了10.34亿港元左右。
减持后,腾讯持有的优必选股票比例从8.05%降至2.08%。之后减持,腾讯无需再发公告。
腾讯减持优必选后表示,会将资金用于股东回报或新投资项目。据「数智研究社」了解,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腾讯持有现金1454.68亿元,定期存款及其他为2800.49亿元,根本不缺钱。也就是说,腾讯可能已经不再看好优必选的未来,优必选的基本面也已经留不住腾讯这样的投资者了,当下退出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和腾讯一起减持的还有股东夏佐全、王琳和民银资本。当年的“宠儿”优必选,已经沦为“弃儿”。
“吞金兽”起了“内讧”
12月29日晚,优必选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CEO周剑与赵国群、夏拥军、夏佐全、王琳、熊友军分别签署终止协议,以结束一致行动方协议,该协议自12月29日生效。
与此同时,周剑则承诺自2024年12月29日起12个月内,不会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持有的7040万股优必选股票。
据「数智研究社」了解,解除一致行动方协议的背后,是创始人和股东们就优必选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有几位股东主张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维持技术领先优势。但也有股东认为,优必选应该在当前机器人的细分领域里尽快实现商业化。
这是分歧的核心,也是路线之争后各大股东用股票投票的结果。分歧之后,除了导致管理层决策出现混乱外,投资者们继续持有优必选的信心,也动摇了。
不缺钱的腾讯,在1月3日和7日进行了两轮减持套现了10.34亿港元。减持完毕后,腾讯持有的优必选股份从8.05%降至2.08%,仅剩下661.86万股,后续继续减持的话也不必再发公告披露了。
除了腾讯减持外,股东王琳在解禁后连续三次减持了272.6万股,累计套现1.7亿港元。股东夏佐全减持200万股,累计套现1.12亿港元。民银资本更是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清仓”了所持有的174.8万股股份,套现1.38亿港元。
不管是“内讧”还是腾讯、王琳、民银资本还是夏佐全们的减持背后,与优必选持续亏损息息相关。
「数智研究社」了解到,从2020年到2023年,优必选的营收从7.40亿元增至10.56亿元,但净亏损也从7.07亿元增长至12.65亿元,四年时间累计亏损39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虽有收窄但仍然亏了5.16亿元。算下来,四年半时间优必选亏掉了44亿元。
与此同时,优必选还面临短期的偿债压力。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优必选货币资金只有7.75亿元,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却高达9.66亿元。
为了缓解资金困局,优必选在2024年一年时间内就配售了三次,分别是8月配售142万股募资1.31亿港元,10月配售506万股募资4.36亿港元,11月配售700万股募资5.87亿港元。三次配售下来筹措的资金,比IPO时募集的10.42亿港元还要高。
不过,作为经营者和管理层的优必选的高管们不直面亏损,反倒不断给投资者“画饼”,称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订单会增加到2000台左右。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却不提“道路布满荆棘”的事实和现状。
“先发优势”不再
优必选,曾被称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黄埔军校”。
2012年,周剑在深圳创办优必选。2013年,优必选就推出了第一款小型桌面级人形机器人Alpha 1S。该产品虽在业内引发注意,但外界却将其视作一款“智能玩具”。
2015年,优必选开始布局大人形机器人,并从头开始关节设计、控制系统等,这一年优必选还成立了优必选深圳研究院,2016年又在北京成立了机器人研究所,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任所长。深圳和北京研究院有明确分工,深圳团队主攻Walker工程化落地,北京则专注于攻克算法控制和探索前沿方向等方面。
很快有了成果。2016年,优必选率先将540台Alpha 1S送上了春晚的舞台。自此以后,优必选便为人所熟知,投资人也接踵而至。这一年,优必选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也达到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这一年,全球四足狗赛道开创者之一的宇树科技也悄悄成立了。
2018年的CES上,优必选推出了双足机器人Walker,2021年的WAIC上推出了升级版的Walker X。短短几年间,优必选便成为少数几家初步掌握基础技能的人形机器人,出尽了风头。这一年,宇树科技拿到了变量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2021年,优必选的4个大型机器狗亮相春晚舞台给刘德华伴舞,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一年,特斯拉首次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国内的小米、傅利叶等公司纷纷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从优必选公司挖人。这一年,北京机器人研究院的负责人赵明国因身体原因离开。此后多位技术骨干被多家公司高薪挖走。
这一年,优必选也开始谋划上市。不过直到2023年底,优必选才登陆了港交所。在此期间,优必选深圳研究院的技术骨干谢铮也选择了离开。
到了2022年,特斯拉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2023年推出Optimus第二代,实现了灵活行走、下蹲起立等动作。在2025年的CES展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计划将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2026年目标产量将扩大十倍,生产5到10万台。
除了特斯拉外,英伟达也推出了机器人模块Jetson系列。专注于芯片产品的英伟达,要做到AI训练软件到机器人提供动力硬件的全套解决方案,想想都觉得可怕。
国内看,包括比亚迪、广汽、奇瑞、赛力斯和理想等在内的车企,也都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最让人吃惊的是,异军突起的宇树科技直接把人形机器人价格打到了9.9万元起。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已经超过了100万家。玩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起了大早”的优必选虽然顶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头衔成功上市了,但上市并不意味着“上岸”。经历“内讧”风波的优必选如果不能在技术上维持领先,或无法实现商业化的话,迟早会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