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今年的CES依然是AI的舞台。无论是从消费电子产业,还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人工智能都是绝对的主角。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和过往车企参加CES往往展出各式新奇的概念车型不同,今年更多车企将展示重点放在了汽车的智能化升级上,无论是智能座舱、操作系统还是自动驾驶,都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
今年,共有250多家汽车技术相关公司参展,数量创下历年之最。从宝马、丰田、现代、长城及极氪等众多车企,到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乃至各式汽车行业供应商,都在CES上大谈汽车智能化。
宝马在本次CES中首发了旗下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包括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预计最快将于2026年落地中国。芯片厂商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扩展汽车智能化业务。高通一口气对外宣布了基于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近十项最新合作进展,覆盖数字座舱、智能驾驶、两轮车等多个领域。
国内科技公司们同样带来不少汽车智能化的思考,在黑芝麻智能与德州仪器的展台上,斑马智行与芯片厂商们联合研发的汽车OS与芯片软硬协同、舱驾融合台驾吸引了不少行业人士的目光。这套单芯片多系统舱驾融合解决方案,可以为行业打造智能化技术底座,更好支持大模型上车。
CES 2025 黑芝麻智能展台
CES 2025 德州仪器(TI)展台
同时,斑马在CES期间透露,此前发布的元神AI智能座舱已经与德系、日系等国际头部车企达成合作,预计今年将陆续披露落地进展。
无论是从车企、芯片厂商乃至汽车科技公司们的展出来看,汽车智能化已经不再是早期的单一功能、单一场景的智能,而是系统性地智能化体验,AI大模型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核心技术。
智能驾驶仍然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展会上,英伟达对外宣布将同丰田共同打造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其最新推出的新一代汽车智驾芯片Thor已全面投入生产,计算性能预计较上代提升20倍。
但行业对智能座舱的重视度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究其原因,在于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已经明确,几乎所有车企乃至核心供应商都在发力端到端,开始出现同质化趋势。
与之相比,智能座舱的标准仍未确立,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 AI 大模型下的未来智能座舱形态,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呈现百花齐放的多样化特点,将带来更多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01|触控交互为何不适用于车内?
过去一年,智能座舱已经从一个行业名词迅速扩散成一个大众词汇。特斯拉确立的新能源汽车形态迅速普及到整个汽车行业,电车、混动车乃至燃油车都纷纷在车内安上大屏,大模型加持的语音助手相继上车,车机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指标之一。
咨询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自2022年稳步提升,2023年已经达到66%,预计今年渗透率将突破80%。但同时,当下各车企在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上已经呈现趋同态势。Canalys指出,可充分调用软硬件生态的OS+AI将为下一代智能座舱带来更具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体验。
当下的智能座舱生态已经陷入发展瓶颈,不仅同质化严重,消费者也不断吐槽车机如同“智障”。
一些头部车企已经开始试图打破以中控大屏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设计。宝马CEO Oliver Zipse就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当下车企们发力的中控大屏是错误的,未来十年中控大屏将逐步消失。
斑马智行CTO司罗赞同Oliver Zipse的观点。他认为,面向未来以自然语言为交互核心的汽车智能化,远远不是一块简单的中控屏所能达到的,甚至中控屏往往会限制更充分完善和完整的体验。
本届的 CES 上,宝马在其最新推出的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中引入了多个不同维度的新交互方式,包括视平线全景显示、全新3D抬头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以及 BMW首创向心中控等四个全新交互模式。加上融合AI大模型的新世代操作系统X,宝马认为这将树立起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行业标杆。
从各家对下一代智能座舱的不同探索中可以看出,关键仍然是如何改进以触控方式为核心的交互方式。而AI大模型所带来的自然语言交互新范式的革新,将有望打破当下的困境,触控交互终将会被淘汰。
作为国内最早介入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科技公司,斑马智行一直在思考汽车智能的未来。去年9月,斑马对外发布了基于通义大模型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舱“元神 AI”,建立起AI时代下的人车关系新范式。
斑马智行CTO司罗介绍,元神AI从融合感知、组织服务、认知进化等多个方面来共同完成自然语言交互。比如,在人机交互场景下,当前的车机仍然需要唤醒词来表达明确的指令,“但这并不是一个最自然、最优的体验方式。”司罗认为,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应该是利用“多模拒识”的能力,车机通过多模态的信息来智能化的判断人机交互的需求,区分人人交互还是人机交互。
国内厂商如蔚来也在旗下“Banyan 榕”操作系统中进行多模拒识方面的探索,强调“多模拒识”是旗下NOMI GPT认知中枢的重要一环,让车内助手与人的交互更自然、更流畅。
未来,智能座舱应该是以自然交互为主,而不再是以触控交互为主。汽车可以凭借车内外的各式传感器,融合感知当下场景,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交互更加自然、也更加无感。
02|为什么现在的大模型上车仍有问题?
去年至今,车企们争相将大模型搬上车机,各式大语言模型加持下的车机助手层出不穷。车企们在发布会上不断展示车内助手的作诗、画画乃至旅程规划的能力。
但时至今日,当下大模型上车并没有为用户的用车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消费者感知力度不强。车企们争相将各式娱乐应用复刻到车机大屏上,但用户打开率极低,常常沦为营销的噱头。
至今,庞杂的车载应用中打开率最高的仍然是音乐、音频、导航三大类软件,更多的游戏乃至视频等诸多花哨的应用使用率长期不高。斑马智行首席产品官蔡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今天车内服务的用户时长、频次上去看,实际上用户是用脚投票的,(车内应用)并没有真正大发展。”
他在斑马智行元神AI发布会上直言,当下用户在智能汽车上高频使用的音乐、音频应用,实际上和早期传统汽车上用收音机听广播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升级成了APP。
“坦诚地说,现阶段车内场景下还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 AI 解决方案。”司罗说。即便是当下市场经常提及的车内AI助手,更多情况下也被人嘲讽为“智障助手”。
这不仅是因为当下汽车芯片算力限制,导致汽车智能化水平不高。更关键的是,当下汽车智能化并没有打通,各式服务生态被割裂在一个个APP内。蔡明指出,当下车机内的诸多智能化操作,仅仅局限在局部智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司罗认为,在车上真正智能化的体验,不应该是人来找服务,特别是不应该让人通过触控的方式来找服务。“通过触控的方式在车上找服务,对于安全性,对于使用的便捷性来讲,其实都是不是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大模型的加入让从业者看到了跳出触控交互的希望,以自然语言为核心的交互方式已经成为下一代智能座舱的共同方向。但仅有这些还不够。
“很多AI赋能场景,很大程度上是以来整体AI的生态环境的。”司罗介绍说,如果车内只是一个单独的操作系统,只能完成简单的问答,解决不了太大问题。
现有车机内以各式APP为核心组成的服务生态,实际上是照搬了移动互联网上的手机应用生态策略,是以触控交互为基础诞生的,当下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复制在车端。“它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因为App的生态往往造成了数据的隔离、账号体系的隔离,很难让用户直达所需要的服务。”司罗说。
换言之,当下以各类APP为主的服务生态也需要被打破。斑马智行的探索是将各类APP功能拆解为原子化的能力,在不同场景下实现灵活组装,推动互联网服务向智能化Agent的转变。
而“元神AI”通过独创的生成式场景引擎,可以围绕用户需求与场景进行思考和决策,合理组织原子化服务供给,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合适的服务。目前,斑马智行已经联合钉钉、夸克、支付宝等首批应用伙伴,面向座舱场景联合打造专属AI服务。斑马联合通义打造的mobile agent技术,将推动更多车载APP的AI化。
03|未来的汽车智能应该是什么样?
当下,无论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乃至芯片厂商都试图在智能化浪潮来临前抢占市场。纵观国内推动大模型上车的几股势力,有汽车企业,也有基础大模型公司、传统AI科技公司乃至互联网巨头。但仍然缺少可以从车企、生态乃至技术层面全盘打通的专业级玩家。
真正的专业级玩家需要具备至少三方面的能力,包括垂类大模型技术能力、聚合互联网及车服务生态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座舱工程化经验。
斑马智行正是完美契合上述要求的专业级玩家。作为国内最早切入汽车智能化的科技公司,斑马智行比多数同行更早、也更深入地开始落地应用。过去十年,斑马智行累计座舱系统和智能服务落地汽车超过700万辆,实现语音交互超200亿次,当前月活车辆数约400万辆,合作互联网及车服务合作伙伴超400家。
“斑马是一家以水平的方式提供技术服务的供应商。”司罗说,相较于垂直整合类的玩家,平台型的服务商更能提升行业效率,可以帮助车企以更高的效率来实现模型的应用。
正是这些多年服务积淀的深厚经验与数据支撑,让斑马智行能从底层思考汽车智能化的未来。本届CES期间,斑马智行旗下的Banma Hypervisor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Exida颁发的ISO 26262 ASIL-D产品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证书。这是中国首个获得该项国际认证且已支持舱驾融合的虚拟化产品。
Banma Hypervisor ISO26262 ASIL-D认证证书
本届CES期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演讲中提及,Agentic AI将会是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他认为,Agentic AI不仅能回应指令,更能自主执行任务,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步骤,并利用多种工具和资源达成目标。
事实上,这也正是当下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当下智能座舱正是朝着各类Agentic AI集合的AI生态服务演进。
当下,汽车产业与AI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具备智能化能力的移动实体。司罗说,他们之所以将智能座舱品牌命名为“元神AI”,原因之一就是元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灵性,元神AI同时具备着更全面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即 C-AIoT(convers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
“在更广阔的未来,我们期待元神AI不止在车上,在更广阔的场景内也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问题。”司罗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