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百度与吉利两大行业巨头,极越这本应一路顺风的“新星”,却出人意料地陷入了连员工工资与社保都无法正常支付的困境,更令其心寒的是,这一场风波似乎无意间为竞争对手小米及其掌舵人雷军做了嫁衣,后者却因稳健的经营策略与充足的现金流准备而备受瞩目。
极越的“骤雨”来得毫无征兆。12月12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却因极越的突然崩盘而变得不再平静。公司被曝出大规模裁员、巨额供应商款项拖欠等负面消息,员工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发放和社保缴纳也悬而未决,一时间,极越CEO夏一平成为了众矢之的,面对员工的围堵,他只能承诺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当晚,一场紧急闭门会议在紧张的氛围中召开,极越员工代表与夏一平面对面交流,而吉利与百度作为股东方,也远程参与了会议,成立了应急小组。经过多轮磋商,虽然百度与吉利内部已开始转账流程,以解决员工11月的社保问题,但12月的工资发放、后续社保缴纳以及N+1离职赔偿等关键问题,仍悬而未决,等待进一步的协商结果。
次日,吉利与百度联合发表声明,承诺将作为负责任的股东,全力协助极越(前身为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后续事宜,首要任务便是确保员工社保的及时缴纳与离职员工的合理补偿,同时保障用户车辆的正常使用及售后服务,力求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及其创始人雷军,因一段两年前的言论再次进入公众特别是视野,成为热议的话题。在2022年的年度演讲预告中,雷军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创业艰辛那次因资金链紧张几乎发不出工资的危机,让他深刻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自此,雷军坚持在公司账户上保留足够发放18个月工资的现金储备,即便“天塌下来”,这份资金也绝不能动。
雷军的这种危机意识,源自于他年轻时在金山软件的经历。当年,面对微软的强大冲击,金山推出的“盘古”组件未能达到预期,销售额大幅下滑,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发工资成了最头疼的问题。这段经历让雷军深刻认识到,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程度,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都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小米造车,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面对汽车行业的大洗牌,众多新势力车企仍在亏损中挣扎,小米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使用自有资金造车,而非依赖外部融资。尽管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小米整体业务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其高达1516亿元的现金储备,为小米的造车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小米高管卢伟冰曾公开表示,现金流的健康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的现金储备不降反增,从1000亿元增长至1500亿元,这不仅是小米敢于涉足造车领域的底气,也是其未来竞争中的有力武器。随着SU7的热销和YU7的即将上市,小米的造车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然而,并非所有新势力造车公司都能像小米这样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华为余承东的预言提醒着行业,2025年将是造车势力的关键洗牌期,汽车行业或将重演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最终留下的可能只是少数几家强者。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谁将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谁又将笑到最后,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