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蚂蚁集团成立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马云出现了。
“今天,我不是为蚂蚁过去的20年而来,而是为了蚂蚁未来的20年而来。”
图源蚂蚁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
未来,谁来带蚂蚁集团奔跑?
答案隐藏在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中。
12月8日,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通过全员信宣布,蚂蚁集团总裁韩歆毅将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接任蚂蚁集团CEO一职,全面负责蚂蚁的各项业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向井贤栋及董事会汇报。
未来,井贤栋将专注于董事长工作,并全力支持好韩歆毅和管理团队。
这一天距离韩歆毅上一次的晋升仅隔了9个月的时间。
在这9个月中,韩歆毅给蚂蚁集团带来了诸多变化,比如对蚂蚁集团进行了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在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发布了三款蚂蚁的AI新产品等等。
这些变化,与蚂蚁集团今年的策略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蚂蚁集团逐渐度过了漫长的调整期,开始步入商业增长的关键阶段。今年3月,蚂蚁进行了一次组织调整,并在年内进一步围绕“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做了很多优化。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支付宝在今年7月推出的新支付方式——“碰一下”,作为“支付宝双飞轮”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支付宝必须耗费大量成本,尽快将该功能铺开,并重塑用户的支付习惯,抢占被微信支付“夺走”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时间点,马云做的这三分钟演讲,也被视为重振员工信心的举动,蚂蚁的发展路径已经清晰,考验也随之而来,它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也面临着增长瓶颈。
但同时,它也面临着AI时代的巨大机遇,在重新奔跑后,管理团队依然要“过五关斩六将”。
井贤栋,为何将CEO的重任交给韩歆毅?
或许,13年前的韩歆毅也没想到,13年后,自己会成为蚂蚁集团的掌舵者。
在韩歆毅的回复感言中,他提到,“不管何时,大家都可以继续叫我小韩,也可以叫我Cyril,我还是那个13年前面带微笑的年轻人。”
2011年,阿里在6月宣布把淘宝分拆为三家公司: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公司内部还在对未来究竟是属于B2C还是C2C争论不下。
同时,公司还有40%的股份在雅虎手里。对于当时的阿里而言,拿回自己的股份、获得更多对公司的控制权是必须要做的事。
韩歆毅就是在这段时间加入阿里,那年,他34岁。
韩歆毅,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任职的第二年,作为融资部资深总监的韩歆毅就接连参与完成了阿里的两项重大融资事件,一是初步回购雅虎所持40%股份中约半数的交易,二是完成了B2B业务在香港的私有化退市。
加入阿里的第三年,阿里巴巴宣布将以支付宝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即蚂蚁集团的前身,韩歆毅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筹建。
随后的2014年,小微金服正式定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即蚂蚁金服,韩歆毅也在那一年加入了蚂蚁金服,担任投资部资深总监。
从那以后,正式成为“小蚂蚁”的韩歆毅,见证蚂蚁集团一路的披荆斩棘,也实现了自己的打怪升级。
2020年7月,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宣布启动IPO。
这项IPO引发了市场的投资热潮。根据彼时的报道显示,沪市共有超过515万户投资者参与了蚂蚁集团的打新,有效申购倍数为872.13倍,中签率仅为0.13%。
而在这场资本狂欢的3个月前,韩歆毅已经是蚂蚁集团的首席财务官。不过,这场IPO按下了暂停键,蚂蚁集团进入漫长的整改期。
时任董事长兼CEO的井贤栋带领蚂蚁集团一步步调整,如在金融管控方面,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全面纳入监管;在支付业务方面,回归支付本源,坚持小额便民、服务小微定位等等。
蚂蚁集团在2023年1月完成了股东上层结构的调整,马云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独立董事席位也进一步增加,蚂蚁集团中的“阿里味”减弱,而同月,韩歆毅进入了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一职。
随着整改逐步接近尾声,蚂蚁集团也在2024年进入了从稳步调整到快速奔跑的关键时期。
2024年3月,井贤栋宣布,蚂蚁集团进行一次组织调整,将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字科技三大业务变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并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
同时,任命了一位集团新总裁,即韩歆毅。
由于此前,井贤栋也是从集团总裁升任为CEO,因此在当时,市场中就有不少猜测,韩歆毅就是井贤栋选出的CEO人选。
履新后的韩歆毅开始逐步展现出自己的“锐气”。
韩歆毅上任后,就对蚂蚁集团进行了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即将数字政企事业部拆分为医疗、出行和民生三个独立业务部。
另据晚点LatePost报道,韩歆毅在一些新的重点项目上舍得投入更多力量和资源,在一些已经持续多年的项目上也敢于做出改变。比如已推出8年的集五福活动,此前每年都只是一些微创新,但在2025年春节将会有一次大改版。
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追求“高效”是韩歆毅的特点,也是蚂蚁集团今年需要提升的地方。
韩歆毅也在其主要负责的业务——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和数字金融业务上大刀阔斧,带领支付宝在今年7月,推出高效支付方式“碰一下”,这种减少用户付款操作的方式,或将成为支付宝夺回市场份额的关键战略。
无论是带着蚂蚁寻找新增长,还是在原有业务上进行变革,都是韩歆毅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今年47岁的韩歆毅,要解决的问题不少,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今年,蚂蚁集团急需战斗力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计算,2023年,蚂蚁集团净利润约为238亿元,相较2022年下降23.7%。
这样净利润下滑的状态不能再持续,从今年开始,蚂蚁集团必须要提高更多业务的商业化收入,实现商业增长。
2023年,井贤栋这次组织升级,提出了蚂蚁“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而这三大战略的重要性,也在今年3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被进一步深化。
今年3月,蚂蚁进行了过去四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改组,除了上述提到的任命韩歆毅为新总裁外,就是将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字科技三大业务变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并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
这三大战略代表的三个关键词:AI、支付、全球化,都是蚂蚁集团必须抓紧时间布局,抢占先机的领域。
其中,作为一家从没脱离过“技术支持”的公司,AI一定是蚂蚁集团必须加速投入的。
此前,蚂蚁旗下的支付宝曾因缺少社交基因,导致在支付大战中略显被动。
而AI或许可以帮助蚂蚁提升与用户的链接。去年11月,蚂蚁推出了百灵语言大模型,今年,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生活、医疗、金融三大应用——支小宝、AI健康管家、蚂小财。
这些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比如支小宝能帮用户点咖啡、订机票;AI健康管家可以为用户找医生、读报告、陪看诊;蚂小财能解读实时金融热点,提供定制简报等等。
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不过目前,蚂蚁推出的三款AI应用功能尚未完善,而且其定位与微信小程序、百度问诊等其他平台的功能有些相似,一些功能也有些脱离支付宝的使用场景,作为“后来者”的蚂蚁在吸引用户方面,还需要继续努把力。
围绕支付场景展开的战略“支付宝双飞轮”,是蚂蚁集团所有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双飞轮分别指的是数字支付和数字互联两大业务,这“两轮”能否“起飞”,也是支付宝能否实现商业增长的关键。
数字支付在今年最大的变革,就是支付宝在今年7月推出了“碰一下”项目。用户只需解锁手机后“碰一下”商家的支付设备就可以付款,最少只需一步。
这项业务的原理就是通过引入NFC技术,实现快速支付,随着当前智能手机NFC支付功能的普及,一些用户在乘坐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使用手机刷NFC电子交通卡付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未来,用户对使用NFC支付的接受度或也将逐渐提高。
因此支付宝对“碰一下”的押注,相当于是要抓住支付领域新的突破口。
在另一轮——数字互联方面,目前,支付宝也已经在今年陆续实现了极大程度的开放,比如此前,支付宝已经放弃了阿里系优先的做法,向美团、京东开放合作。
不过,支付宝的全面开放也建立在与其他平台的深度合作中,阿里旗下的饿了么、淘天等平台也接入了其他支付平台通道,因此,平台间的“交锋”还在继续。
第三大战略“加速全球化”,也是推动商业增长的重要一环,目前,大量的企业开始在海外打开局面,或许能刷新蚂蚁的天花板。
主要负责全球化布局的蚂蚁国际,目前主要拥有两款产品——“A+”和“B+”,前者Alipay+,即海外版支付宝,接入海外多种数字支付方式,服务海外商家和消费者。
后者B+是以蚂蚁旗下的万里汇为核心,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收、付、管、兑、贷的服务。
不过,这两款产品在海外的存在感还有待提升。
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除此之外,此前一度被搁置的蚂蚁集团上市计划,或也将在2025年被再次提上日程。
近期,市场传来蚂蚁集团重启上市的消息,若是能够重启上市,蚂蚁集团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且拥有更多弹药,投入到AI建设和新支付革命浪潮之中。此前,井贤栋曾提到,“蚂蚁集团肯定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我对此充满信心”
而对于韩歆毅来说,需要更好地带领蚂蚁谋增长,为重启上市打好地基。
“碰一下”,最大的机遇也是最大的挑战?
毫无疑问的是,“碰一下”有望成为支付宝的杀手锏。
此前,微信支付已经逐渐打破了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份额。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以82.8%的份额居首,而财付通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为10.6%。
但是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下降到54%,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则增长到46%。
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其所依靠的平台具备社交属性,也是大部分用户一天之内使用次数最多的APP,用户可能会因习惯,而在付款时点开微信扫码支付。
由此可见,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也是支付平台抢占先机的关键因素。
对于支付宝来说,跟在微信的背后学怎么做社交软件是“走弯路”的做法,如何能让用户看到自己的吸引力,才是支付宝最正确的决定。
而“碰一下”因其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很可能将重塑用户的支付习惯。
“碰一下”一经推出,便在各大城市实现了快速覆盖。根据支付宝8月披露的数据显示,一个多月以来,其“支付+会员”数字化能力已向商超便利、快餐烘焙、茶饮甜品、商业综合体等全行业开放。
截至彼时,全国已有20座城市陆续接入,仅接入的便利店品牌就超过了50个、覆盖数万家门店。
图源蚂蚁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
但推广效率如此高的背后,需要支付宝“砸钱”。
支付宝对该项目的投入力度也很大,据晚点LatePost报道,支付宝配备了千人团队,还自掏腰包向商家铺设了百万台“碰一下”设备。
从支付宝“碰一下”界面可以看到,针对用户,支付宝推出了笔笔有优惠、喊好友领最高100元的福利补贴,还设置了互动小游戏,玩游戏有机会集卡领红包。
对于使用“碰一下”的线下商户以及推广“碰一下”的地推人员,都可以获得奖金。
尤其是地推人员,在招聘软件上也可以看到有不少公司发布的岗位名称中,写有“支付宝碰一碰推广”“支付宝NFC推广”字样。
随机点开一条信息查看,可以看到这些招聘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地推商家、组建团队、帮助商家免费入驻平台,奖励80-640元/每家,作业时长10-30分钟等等。
就算按照每家80元的奖励计算,如果一位地推人员每天成功推广了10个商家,一天就可以获得800元的奖励,随着“碰一下”的使用频率逐渐普及,一些地推人员获得的推广奖励还可能会随着设备活跃度的提升而提升。
图源BOSS直聘APP截图
但支付宝是否能够借此完成对微信支付的反超,还是一个未知数。
有不少用户向连线Insight反馈,自己在使用“碰一下”时,觉得机器并不是很灵敏,用户的体验似乎没有支付宝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形成习惯。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许多用户对“碰一下”使用方法以及机器灵敏度的描述有分歧。
用户杨乐告诉连线Insight,自己只使用过一次“碰一下”功能,她需要点开支付宝,才能“碰”成功。
但另一位用户胡莹口中的“碰一下”,并不需要在支付前打开支付宝,只是机器反应有点慢,而且她怀疑店家自己也不会用,也没有人教她如何使用,她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手机每次是用哪种“姿势”支付成功的。
用户林佳也表示,自己并没有使用“碰一下”的习惯,只有商家要求自己用才会用一下,“而且我觉得那个机器笨笨的,我半天刷不出的时间,还不如自己扫码。”
但社交媒体中,有自称是“碰一下”用户的网友表示,因为“碰一下”机器过于灵敏,差一点二次付款。
除此之外,胡莹还向连线Insight透露了另一个使用不便的细节。
“‘碰一下’之后的界面不会显示你到底花了多少钱,所以,我还是要付完以后,点开支付宝看看我到底消费了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到底每一单便宜了多少钱,总之付款以后它的界面没有显示。”
胡莹认为,对自己而言,支付之后需要点开支付宝,与支付之前点开支付宝扫个码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目前,“碰一下”在国内还处于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很多用户确实刚刚接触,不太熟悉。
不过,未来NFC+条码支付相结合的支付方式确实将成为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到了2024年,外部环境因素已发生巨大变化,支持NFC的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条码支付软硬件服务设施已部署齐备,结合政策层面对提升支付便利性的要求,NFC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支付宝的“碰一下”还需要继续迭代,等待用户养成新的支付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支付近期澄清了公司推出了“碰一下”业务的谣言。或许在新一轮支付革命中,支付宝能够抢占一定的先机。
从目前蚂蚁集团对“碰一下”的投入和押注来看,有种势在必得的姿态,如果赌赢了,对蚂蚁集团来说,会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将具备更多的想象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