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Midjoury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eVTOL公司正式运营商业航线”。
某头部eVTOL公司一位人士称,受限于相对漫长的整机适航取证等难题,eVTOL虽然受到投融资市场追捧,但商业化还面临一些现实阻碍。
这些阻碍还包括起降点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备。
但蜂拥而至的投资者,却对此并不担心。
睿兽分析提供的“低空经济”产业图谱显示,2024年以来与低空经济有关的融资事件达到了201起,其中8家eVTOL整机公司从投资者处拿到了融资。
这其中沃兰特完成5轮融资,筹集的资金或超5亿元人民币。
沃飞长空也搞定了3轮融资。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称,其的确看好eVTOL的前景,原因是其代表了一种出行方式革命,属于未来多元交通体系种的“刚需”,同时符合国家战略。
但他也强调,现在整机企业已经没有好的投资标的了。
“我们会去寻找一些产业链机会,而且目前也有落地项目”。
eVTOL开启“拿钱”模式
eVTOL的全称叫“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因为具有电动和能够垂直起降的特性,eVTOL被认为是一种未来交通方式,其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欧美等航空工业发达地区。
但eVTOL真正成为热门话题,跟2016年Uber入局颇有关联。
作为出行领域变革的标志性玩家,Uber涉猎多个业务,其中就包括未来感十足的“空中出租车”。
eVTOL因此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宠儿,并涌现出不少热门公司,比如亿航智能、Joby Aviation、Lilium、Archer等,而且都已经在美股上市。
随后也有一些新的eVTOL公司出现,主要集中在中国,包括沃兰特、小鹏汇天、时的科技、峰飞航空等,多数创立于2020年左右。
在这其中,小鹏汇天2021年就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超过5亿美元资金,当年就成为“独角兽企业”。
小鹏汇天的投资者包括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纪源资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钟鼎资本、小鹏汽车和IDG资本,清一色大牌机构。
明星投资者扎堆小鹏汇天,让eVTOL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但在那之后,eVTOL赛道的话题度有所降低。
比如2023年,睿兽分析的产业图谱显示只有寥寥数家eVTOL公司从投资者手中拿到了钱,而且金额要么没披露,要么仅为“数千万人民币”。
进入2024年之后,eVTOL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睿兽分析提供的信息显示,进入2024年以来,eVTOL就开启“拿钱”模式,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为41.77亿元。
以沃兰特为例,从今年3月初到8月中旬,5个月时间完成了5轮融资,前后一共有14家机构参与了这些融资。
在获得资金弹药后,这些企业计划大规模制造eVTOL。
近日,小鹏汇天位于广州的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该基地将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
时的科技也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官宣了在安徽芜湖建立总装制造工厂的消息。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家eVTOL开始真正在国内运营商业航线。
“不是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
“eVTOL已经被视为解锁低空经济的最大增量”。
沃兰特一位人士表示,这是政府、投资者等多个相关方聚焦该领域的主要原因。
不过该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eVTOL赛道虽然很火热,但在技术等多个方面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航线”。
“这涉及到很多因素”,人士称,eVTOL跟当前的直升机运营模式很像,却不完全相同。“目前比较迫切的就是适航取证比较慢”。
至于低空空域管理,其认为并没有太大问题,“空域管控也有从军用到民用的趋势”。
“就像直升机一样,只要航线获批,起飞前只要报备就可以”。
据介绍,沃兰特将会在2026年实现整机取证突破。
但在这之外,eVTOL商业化还有其他配套方面的瓶颈。
“用户无法直接购买一个eVTOL,而是需要一个航空公司来规划航线,这就涉及到起降点等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售后维修设施”。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2B的商业模式,而且需要一个生态,“不是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
公开资料显示,沃兰特已经与南航通航、中航材航空救援、亚捷航空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700余架、订单金额超150亿元,涉及的应用场景包括低空观光、短途运输、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等。
根据沃兰特高级副总裁、合伙人黄小飞在今年5月份的说法,eVTOL过去十多年没有实现产业爆发,原因在于成本、效率、安全三者不能兼顾。
但现在eVTOL代表着10倍级的成本降低,10倍级的效率和10倍级的安全,商业模式变得可行。
来自辰韬资本的相关人士也认为,目前影响eVTOL商业化落地的最大原因,的确是整机方面的适航取证。
整机投资窗口已过,但产业链还有机会
“商业化落地主要阻碍还是整机技术认证问题,也就是适航取证”。
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张子衡表示,飞机的安全度都是十的负六次方,而eVTOL需要十的负九次方才能够在城际间进行交通。
据了解,民航局对不同场景的飞行器有不同的安全度要求,如观光区使用的飞行器需要达到十的负六次方,而人口稠密的城市则需要达到十的负九次方的安全度。
在安全方面,中国民航局的标准与美国标准相同。
他认为,对于eVTOL企业来说适航取证是一个门槛。
另外他还提及,即便eVTOL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初期票价肯定也比较贵。
“eVTOL会比高铁还贵”,他表示,这种出行方式解决的是一些应急需求,“比如城际间的交通,你要去赶飞机,或者急救,等等,这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日常场景”。
在他看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eVTOL推广初期较贵的票价,究竟该怎么解决?
谁来承受这个高票价?
他称,一个可能的路径在于,政策能够有一些补贴。
至于eVTOL所面临的低空空域管控,他认为不是一个大问题。
“未来低空政策是会有突破的,这个无需担心,要不然相关部门就不会提搞eVTOL了”,他认为,中国的直升机产业没有美国发达,开放程度也没有美国那么高,但是肯定会放开一部分,“该有的政策是会有的”。
另外,他还提及,eVTOL对空域的要求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珠海到深圳,eVTOL可以走海上路线,对空域的要求会低一些,再有就是港口之间的eVTOL航线,这种城际交通没有想象那么难”。
对于中国在eVTOL的优势,他认为“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都可以复用。“中国在电气化方面有产业链优势”。
同时,中国的eVTOL潜在市场比较大,“(政策)推行的力度比较大的话,落地会比较快”。
但他也表示,中国在航空产业链方面比较缺乏专业人才。
至于eVTOL领域的投资机会,他表示自己也观察了很长时间,目前整机企业的投资机会已经很少见了。
“整机方面如果有技术背景比较好,有国外经验的,我们还是愿意去投”,他称,对于辰韬而言目前主要是寻找一些零部件领域的机会,“比如高能量密度电池,航电等上下游机会”。
他重点提到了氢能,“氢能可以增加eVTOL的续航,而且由于液氢温度较低,能降低被红外线发现的概率”。
海外eVTOL有所“降温”
作为昔日知名独角兽,德国eVTOL公司Lilium已经正式向SEC通告破产。
Lilium创始人Daniel将公司破产的原因,归咎于未能从德国政府处获得一笔金额约为1亿欧元的担保贷款。
他抱怨称,如果重来一次,不会选择在德国创业。
在他看来,与Lilium未能从德国政府获得贷款不同,来自美国和中国的eVTOL公司都获得了一些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
“创新型国家不是偶然出现的,需要公共政策来刺激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这位创始人如是表示。
但他创立的公司一直未能实现商业化,是导致其破产的根本原因。
财报显示,Lilium今年上半年净亏损8694.9万欧元,上市后累计亏损近20亿欧元,而且该公司并无营收。
到今年6月底,Lilium的账面现金仅为1.09亿欧元。
Daniel认为,一旦公司从德国政府处获得担保贷款,就将渡过难关。
但事情并没有发生。
此前曾经制造出巨大热度的Uber,看上去更早就觉察到了eVTOL的商业化短板。
2020年底,Uber就已经将其空中出租车业务“Uber Elevate”,出售给eVTOL公司Joby Aviation。
而且从市值角度看,目前挂牌的这几家eVTOL公司均不算特别突出——Archer大约12亿美元、Joby Aviation38亿美元左右,亿航大约11亿美元。
不过有行业内人士认为,外国企业没做成,不代表中国企业搞不定。
“像电动车领域,美国通用很早就做出了电动车(上世纪90年代通用汽车推出EV1),但后来关闭了生产线,中国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张子衡也表示,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大,eVTOL代表了一种出行方式变革,而且也是国家战略鼓励的方向。
但他强调,eVTOL是2B商业模式,没几个人能够负担数百万元的售价,“所以市场规模无法跟2C的新能源汽车相提并论”。
据Morgan Stanley预计,全球eVTOL行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350亿美元,2030年增至3000亿美元,2040年有望超过万亿美元。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