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时代的“地平线”,下一个十年的“宁王”
科技
科技 > 车研所 > 正文

智能汽车时代的“地平线”,下一个十年的“宁王”

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在港交所上市的敲锣声中,余凯不会忘记9年前从百度大楼中走出,决定从一名科学家转型成一名创业者的夏天。

选择的创业方向,作为大名鼎鼎NEC实验室(全球最早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前领导者,余凯决定为自己最懂的算法配上一块硬件。于是,在深度学习尚未大放异彩的2015年,后来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智能驾驶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成立了。

关于公司的名字,余凯还是有许多“理想”寄托在内的。科学家的出身,让余凯早早认识到以算法定义的硬件作为“平面”(Horizontal),最终有希望实现 “机器人”(Robotics)的梦想。

但总之,在2012年代表百度参加美国加州太浩湖畔的秘密竞拍后,看到谷歌4400万美金的碾压式出价,余凯久久不能忘怀。

因为在那场拍卖中,谷歌赢来了杰夫·辛顿和其两名学生组成的算法研究团队,拉开了全世界未来数十年的深度学习“军备竞赛”。同时,也为余凯亲自率领团队创业的决定,种下了 “种子”。

时光荏苒,历经波折,如今余凯创立的地平线终于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地平线的股权筹码,在上市前被车企、科技巨头、头部基金等投资人争相抢夺;其提供的征程系列智驾计算方案,也成了中国汽车产业链决胜汽车智能化的“香饽饽”。

而地平线的成功,一部分是余凯对技术落地的超前规划。更重要的另一部分,则是地平线能与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崛起共舞。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地平线深知上市不是终点。因为,地平线还在成长的路上。最初的机器人梦想,也尚遥远。

不过,地平线上市之前的故事,也已经足够精彩。以地平线为切入点,放眼整个领先全世界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已经足够有想象力了。

从试水到聚焦

与国产智能汽车共舞

在余凯创立地平线的早期,也有过“到处撒网”的阶段。

早期的地平线,几乎把智能硬件做了个遍。在2015到2018年间,地平线尝试过智能家居项目,跟美的一起做过智能空调,也做过一些小型的嵌入板和开发板。甚至,在2018年的北京车展上,地平线用推出的Matrix1.0平台,还想“跑一跑”L4自动驾驶。

但在2019年,余凯叫停了所有“杂七杂八”项目。

“砸这么一堆的小坑,还不如全力以赴去挖一个最深的坑”,在对地平线过往业务的反思中,余凯选择了汽车智驾作为公司接下来的专注方向。

叫停的理由,是余凯注意到不少科学家创业者过于依赖技术而忽视深耕行业。

随着智能硬件项目深入,余凯愈发清晰认识到,深入每一个硬件赛道背后都要巨量的资源支撑。并且,在已经验证过需求的市场中(例如智能音箱、扫地机等),行业玩家们比拼的是价格和资源整合,根本看不到任何由技术驱动的超额收益。

从当时看,2019年宣布战略调整的地平线,正处于中国智能汽车最尴尬的时期。毕竟,彼时屈指可数拥有汽车纯电平台的车企们,别说汽车智能化,连汽车电动化都还处于“璞玉时代”。

就在地平线决定裁撤智能硬件业务的几个月后,从上海工厂驶出的特斯拉,在2020年意外地点燃了整个智能汽车的市场需求。

“那时,就是要给智能驾驶——这个5年前就要做,现在已经明确应该做的事情,保留足够的能量。因为你可以预测大势,但不能预期哪一天是属于你的临界点。” 地平线想有机会占据下一个时代,但余凯深谙汽车行业比其他任何硬件,更需要留足开发验证周期。

余凯的决定,正如电影《飞驰人生2》的张弛所说,“我努力过无数次了,但我知道,机会只会出现在这其中的一两次”。

2020年6月,长安汽车主打年轻化和探索高端化的旗舰车型UNI-T上市即“卖爆”。在该车型上市便连续6个月销量过万的战绩下,其搭载的中国首款车规级计算方案——地平线征程2,也随之名声大震。

虽然,当时的征程2只是用于智能座舱,而并不是用于最初地平线预期的智驾。 但这次量产,暗示着整个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崛起。

在2020年9月,“聚焦转型”仅一年后,凭借能让客户看到代码的“白盒”方案,在量产中验证了产品可靠性后,地平线就获得了超过50个合作项目和20余个前装定点项目订单。随着UNI-T成为爆款案例,长安后续多款UNI车型都上了地平线的前视一体机方案。

而且,我们透过后续投资方的转换看到,地平线也实现了身份标签的转变,彻底成为了一家专注汽车智驾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的厂商

“一旦突破了0到1,后面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余凯如此总结道。

制图: 光锥智能,转载请注明

趁热打铁,地平线在2020年9月推出了支持前置800万像素的征程3计算方案,并在理想ONE上“一炮双响”。

理想ONE的成功,今天早已不是秘密。在无数车企的分析和模仿下,中国今天的智能汽车产品,很多都有理想ONE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影子。而理想ONE的成功也带火了几家汽车智能化的供应商,彼时,不少智驾供应商的融资BP上,都会以上车了理想ONE做卖点。

理想ONE的智驾部分能力,就是和地平线一起合作开发。余凯回忆称,“那时理想的自动驾驶团队才几十人,我们不仅仅是提供计算方案,也提供联合的研发。”

这就是余凯后来常说的, 地平线是硬件中最懂算法的,也是算法中最懂硬件的。

顺着余凯合作开放的思路,2021年5月,地平线发布了拥有单颗128TOPS算力的征程5;2024年4月,推出了面向全阶智驾需求的征程6系列和高阶智驾软硬一体解决方案——SuperDrive。今年10月14日,理想第一个百万辆车下线,地平线也在行业中遍地开花。

目前,地平线手握27家OEM(42家OEM品牌)签下290款车型量产项目定点,累计有152款车型达成SOP。并且据高工数据显示,地平线2024年上半年凭借征程系列计算方案,以28.65%的份额位居市场第一;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L2 ADAS)以33%的份额跃居第一。

从算法+硬件中诞生的地平线,要跨过IPO,走向新征程了。

下个十年,地平线能否成为

汽车智能的宁德时代?

在登陆港交所之前,投资者们非常看好地平线。

具体表现,不仅是地平线以33.83倍的认购(国际发售认购13.81倍)和每股3.99港元的上限定价发售。更是在上市敲钟前的10月16日,百度、阿里等投资方争相再当基石投资人,拿下地平线的股权。

看好地平线的理由,一方面是来自于财务成绩。 来自技术和规模的优势,正逐渐显现在地平线的基本面上。

招股书显示,地平线在2021年至2023年间,营收分别为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实现了82.3%的年复合增速。在三年间,地平线维持了稳定在70%左右毛利率。甚至,地平线在2024上半年以高达79%的毛利率,几乎跟英伟达(2024H1为76.63%)不相上下。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汽车行业陷入价格和智能化等级的“无限战争”中,高研发投入的地平线还提前实现收窄了亏损。

但仅仅是过往财务的财务成绩,还不足以让百度、阿里们豪掷千金。 或许在他们看来,同样是背靠中国汽车产业链崛起,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地平线恰如汽车电动化“称王”的宁德时代。

正如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总结,“汽车工业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在汽车电动化时期,宁德时代凭借电池高一致性的技术优势,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当前广泛与车企们达成合作的地平线,也正在凭借工程和技术优势,在更多的汽车上实现“地平线inside”。

并且,地平线正在凭借量产项目数据反馈,进一步了形成其他智驾厂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在地平线邀请主机厂专家来体验SuperDrive时,余凯收获了一条宝贵的评价,“余博士,我发现你们对于底盘的调教是非常细致,你们是懂车的。”就在这句简单的评价中,余凯感受到——地平线真正“击穿”了行业。

底盘调教能力,代表着地平线在智驾领域已经深入到了汽车系统级的层面。

要实现这种能力,余凯总结道,“从芯片本身到智能驾驶系统,中间实际跨越的环节非常多。除了芯片本身的设计、质量之外,还有包括开发工具链、中间件、硬件的参考设计方案,然后衍生到上层的应用层面,即以芯片和底层软件为基础的感知、规控智能驾驶方案。除此之外,还有云端的数据管理、模型仿真、测试、训练、部署等等。是从软件到硬件的跨越,从端到云的综合立体的能力。”

这些认知,正是地平线经过大规模量产千锤百炼积累的结果。

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已经跟27家OEM产生合作的地平线,未来基本增速将跟随汽车智能化的渗透而增长。甚至,如果考虑到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的合作深度,地平线在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前出海时代”,就已经拿到通往全球化的“船票”。在已经开启的智驾供应商淘汰赛中,这或许就是只能落地几个项目的中小智驾供应商眼中的“叹息之墙”。

而关于地平线发展的下一步,余凯已经准备好了。

汽车之后

是智能化的星辰大海

从算 法+硬件的方向制定,到聚焦汽车行业的深挖,余凯每次的“早人半步”,都是基于技术和产业趋势的战略前瞻。

为了迎接2025高阶智驾决战,所有车企都开始了“大干快上”。当年地平线坚持地联合开发模式和软硬一体的方案,也成为整个行业的趋势。

其中,“白盒”+合作的开发模式在行业中司空见惯。 智驾厂商与OEM成立合资公司,或类似于长城汽车合作自研智驾大模型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

领先的智驾厂商们,英伟达、高通、华为、Momenta各自出身不同,但都追求起了软硬一体。英伟达也为了拿下智能汽车的金矿,在2023年9月招募了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来补齐智驾的软件能力。

激烈的竞争下,让所有的玩家都急迫地寻找着差异化能力。

这次,地平线再次聚焦战略,集中火力想拿下“高阶智驾”。可见,余凯在汽车智驾变成标配的时代中,再次选择了更难、也更高价值的赛道。

去年十月,地平线针对智驾软件研发做了战略调整。其中,中低阶的方案(如Horizon Pilot)开始更倾向交给地平线投资的公司和合作伙伴(如鉴智机器人、映驰科技、轻舟智航等)落地。相当于,地平线将早已形成SOP(标准操作程序)的“苦活”从公司运营中剥离。

地平线内部则更聚焦于高阶智驾方案SuperDrive的研发,顺带着还能优化销售成本(及相对应团队的研发开支),进一步提升利润质量。

想挑战更高难度的赛道,其实不难理解,余凯一贯都坚持用算法驱动计算方案的迭代。

例如在支持端到端高阶智驾的征程6上,地平线提供了最大560TOPS的算力,充分覆盖了高阶智驾常用的两块英伟达Orin芯片(单Orin为254TOPS)。同时,在算法驱动的设计层面,地平线为征程6的不同版本统一了硬件架构、工具链和软件栈。这意味着,车企能根据实际硬件成本和智驾平台,统一开发落地不同等级的智驾能力。从而摆脱每次都独立开发的成本,实现L1到高阶智驾(城市NOA级别)批量落地。快速落地智驾的特性,征程6发布当天就吸引了上汽、大众、比亚迪等车企“首发站台”。

除了汽车智能化的主业,余凯也在押注具身智能的下一个十年。

2024年1月,地平线成立了地瓜机器人。9月,地瓜机器人推出了面向机器人的旭日5智能计算方案和相配套的开发工具。

今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汽车呈现出越来越相似的技术底层架构和进化逻辑,从端到端算法的引入、数据训练的方法,都有高度的相似性。

而从汽车到机器人,余凯离最初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在下一个属于具身智能的十年,地平线准备复制汽车的辉煌。

不过,余凯对具身智能的认知也比较客观,“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预计还得五年。”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余凯对光锥智能称。基于这个判断下,这次地平线在具身智能上,也依然是提前了5年的布局。

一切,正如余凯的感慨。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在2024年的秋收季,当初那个揣着梦想踏上创业之路的科学家,想再次改变世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