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9元!体验华为新机360小时后,我感觉值了
科技
科技 > 手机 > 正文

19999元!体验华为新机360小时后,我感觉值了

来源:雷科技AI硬件组 | 编辑:茶督掌柜 | 排版:GUAN

敢与苹果同一天“撞车”发布新品的,目前可能只有华为一家。

凭借全球首款量产三折叠手机,华为的人气出奇高涨,“科技春晚”的名号似乎要易主。19999 元起售的 Mate XT 很夸张,几乎是华为当前售价最高的智能手机,但这并不妨碍它成功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力。历经多代沉淀,华为将内折、外折两条产品线上所积累的技术,放到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上。

三折屏形态很吸睛,展开后的大屏很震撼,前期不仅一机难求,华为线下门店的展示机都是锁在柜子里,普通人很难买到,也很难体验到。因此,外界对Mate XT的产品力、体验感,以及第一款三折叠手机的完成度怎么样,新形态的前景如何,有更大的期待。

如今Mate XT热度已不如前,外界对三折叠的讨论回归理性,逐渐摆脱了“朝圣”的眼光。

抱着好奇的心态,小雷拿上了 Mate XT,作为主力机使用了一段时间。全球首款三折叠好不好用?体验有没有为三折叠形态让步?新形态对日常使用究竟是有帮助还是有退步?这篇深度体验内容一次讲明白。

学会开合

是使用Mate XT的第一堂“必修课”

“折叠新物种”的气场不言而喻,无论是我还是其他拿到华为Mate XT的用户,在驾驭它之前,如何优雅地开合,是一门必修课。好比“一夜暴富”的你买了一辆超级跑车,你需要花时间适应它超低矮的坐姿和夸张的剪刀门,优雅没什么用,但至少要让人知道你很有经验。

就算你到华为线下终端体验这款手机,旁边也会有工作人员全程看着,第一件事就是教你怎么样展开和折叠。为了让你对Mate XT的可靠性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包装纸、系统开机引导等会多次强调各种注意事项。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Mate XT能实现二次弯折的效果,背后有两套精密的铰链系统支撑,一条服务于内折,另一条则服务于外折。很显然,这是华为在内折和外折两条产品线积累下来的结果。

两条铰链的阻尼和效果有所区别,想要完全展开Mate XT需要注意打开顺序。首先是轻轻用力掰开内折的部分,再用小指抠开外折部分,完成展开。老实说,目前的Mate XT还是新机状态,连“磨合期”都没过,铰链会比较紧实,开合还是需要用点力气。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Mate Xs2,由于外折铰链不能像内折铰链一样实现固定,华为设计了一个卡扣用于固定。而在Mate XT上,卡扣被数组磁铁取代,吸附力很强,因此需要更用力去抠开。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顺带一提,Mate XT上的这条外折铰链,现在也支持一定角度的自由悬停,有必要的话可以当做支架来使用。个人不建议这么做,毕竟屏幕部分朝下,很难说不会发生什么摩擦。

也有人好奇这样看起来纤薄脆弱的机器,一旦折错会造成什么后果。小雷一开始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初上手时也因为对折叠机构不够了解,反方向折了几次,其实这套天工铰链系统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挤压和拉伸,但如果发现很用力都掰不动的话,就该想想是否搞错方向了。

实在不行可以看看网上的“反面教材”,前几天就有人因为喝醉了反着掰手机,最后弄坏了。

这么多天当做主力机使用,可以确认Mate XT的铰链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整机刚性,但由于机械结构复杂,铰链处对应的屏幕位置依旧会相对薄弱,想要用得长久,必须有保护手机的意识。

闭合时,可以将两处铰链同时弯折,双手做出向内压缩的动作。外人看来,你就像变了一个“魔法”,将三台设备压成一台小小的手机。为什么是“三台设备”?后面会提到。

屏幕背面上那片金色的匠造徽标,小雷认为应该是给前置摄像头散热的,顺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掌握了展开顺序和折叠方向,就说明你已经通过了华为Mate XT的“新手教程”,可以深入去使用它了。

地位最“尊”的华为Mate手机

非凡大师是华为对材料学、工业设计理解的新高度,这一品牌发布至今,只有两款手机产品,一款是Mate60 RS,另一款就是Mate XT。这次的Mate XT上来就只有非凡大师版本,能看出来,这就是Mate系列有史以来地位最“尊”的机型。

没有比“薄如蝉翼”更能描述Mate XT完全展开后的样子,根据官方数据,最薄的部分仅有3.96mm,机身最厚的一侧,甚至比华为原装充电线的Type-C线头还要薄。完全展开后的屏幕尺寸为10.2英寸,显示比例是标准的16:11,屏幕边框极窄。正面看折痕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在侧看时才可以感受到折痕的存在,手指划过划痕处会有下陷的回馈,但不算影响使用。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如果把它当做平板电脑,那么它应该是目前最轻薄的Pad产品,一款折叠状态的双折叠屏手机,整体厚度和三折叠的 Mate XT相差无几。以往的双折叠屏我会经常折叠起来用,但Mate XT算是一个例外。

仔细看可以发现两条铰链的不同,为了实现同一台手机的外折和内折,Mate XT搭载了两条不一样的铰链,转轴处的构造也不一致。

继续说刚刚提到的“三台设备”,Mate XT用两条铰链将一块屏幕分成三部分,完全展开会变成一台10.2英寸的Pad,折叠1/3变成一台双折叠手机,完全折叠则变成一台6.4英寸屏幕直板手机,想怎么用,随自己的想法。

不过小雷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展开Mate XT用,300克以上的机身重量对平板电脑来说很轻薄,但对手机来说实在有点太重,把它当做普通手机用,手感只能说不甚理想,也不是这一形态的真正意义。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块屏幕显示素质很高,亮度在户外很够看,小雷倒是好奇,长期以不同状态使用Mate XT,必定会导致不同显示区域的像素点寿命不一致,不知道华为是怎么样解决后期显示亮度统一的问题呢?

针对充电场景,小雷先用华为的40W充电套装(激活Turbo模式),测试了完全折叠和完全展开两种充电情况的1-100%(完全充满)所需时间。

结论很有意思,展开和折叠两种情况的充电功率曲线有很大不同,并且挡位切换时有燃油车换挡的“顿挫感”。首先在展开的状态下,Mate XT可以尽量吃满40W的充电头功率,并在涓流前一直维持高功率输入,完全充满需67分钟。

(图片来自雷科技,图为40W展开充电)

而折叠起来充电则是另一种情况,功率曲线起伏多且幅度大,过程中多次出现从32W跌落到9W的情况。相比展开状态,充电时间多出约 12分钟,为79分钟。

(图片来自雷科技,图为40W折叠充电)

初步猜测华为并没有给Mate XT设置两套充电逻辑,是因为折叠起来热量难以散开,温度过高时系统会短暂降低充入功率,待电池温度下降后再恢复,也因此充电时间更长。

小雷又用66W原装头测试了一下Mate XT展开状态下的充电,充满需要78分钟,峰值功率为47W,但受更高功率影响,机身温度更高,功率很难维持在高位,充电时长反而和折叠状态下的40W充电接近。

(图片来自雷科技,图为66W展开充电)

顺带一提,这台手机的续航能力着实不一般,为了测试充电,光是把电量耗尽都花了小雷不少时间。

设计上,Mate XT的镜头模组延续了非凡大师的八边形样式,外圈的金色点缀,华为官网显示用多道复杂工序打造,最终呈现出不规则的岩脉纹理,据说每一台MateXT的纹路都不一样。

说起来,小雷又有点怀念华为将镜头参数印在模组上的时候,现在一个 XMAGE 就没了,就是总感觉少了些点缀。或者说,华为正在弱化参数带来的影响,一切向体验靠拢。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华为对镜头凸起部分的处理不一般,镜头圈和素皮两段凸起的过渡相当圆滑,单手拿着没什么不适感。

边框和转轴位置都做了乌金色点缀,内折铰链也做了装饰,背部除了“HUAWEI”的 Logo,还有一行巨大的“ULTIMATE DESIGN”,强化非凡大师IP的存在感,配合黑色机身,商务范拉满。

华为的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准我们无需担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折叠到底好不好用,是否“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家还是更关注一些。

软硬件无遗憾,

但缺“杀手级”三折应用

显示尺寸这么大的折叠屏手机,我想大家更关注的是大屏显示优化,屏幕更大使用效率是否跟着变高。一开始小雷也认为三折叠形态的第一款产品会带来体验上的落差,但这几天用下来,它在现实当中并不只是为了炫耀这么简单。

三折叠自带的16:11比例优势无法忽略,额外增加的显示区域像是对双折叠显示比例缺陷的一种补足,观看视频时实用面积会远大于双折叠和常规的直板手机,至少不会剩下两条巨大的黑边,比直板手机更震撼,而且再也不用为了配合手机的横屏显示,特地把手机转一个方向了。系统设置方面提供了双屏/三屏选项,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显示比例上的优化。

(图片来自雷科技)

竖屏刷抖音、小红书,或者是查看某些数码产品/汽车的横向参数配置对比表,巨大屏幕带来的高效信息呈现的确能够看得很爽,朋友用Mate XT去对比不同版本的车型配置,直呼方便太多,有的时候也可以规避各种应用适配的问题,总之竖屏用会更省事。

日常使用中,三块屏幕也能够支撑数量更多的信息流展示,就拿小红书App来说,首页一行就能够显示4个动态信息。动态会分为两个部分呈现,大图和文案互不影响。另外,对于有办公需求的人来说,三屏可以呈现更多的文档信息,看到更全的网页内容,表格类的内容密度也远超双折叠手机。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又比如说查看数码产品/汽车的参数配置表,完全展开的Mate XT可以做到一览无余,一屏容纳更多版型的配置对比,普通手机还得划来划去,很容易“看一些忘一些”,三折叠照顾这类场景有硬件上的优势。

不过就目前来看,三折叠给小雷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就是视觉感受、信息密度呈现上的全面升级,获取信息的效率显著提升。

但小雷认为还有许多提升空间,就比如在多数界面当中,三屏模式依旧显示两屏的内容、双屏状态下会出现平行视界失效,变成单个页面强行拉伸的情况、切换屏幕形态时,部分应用或录屏的进程会被打断,有时候会带来交互上的不连贯。另外,桌面的图标目前也只显示两页,小雷认为可以在显示数量上多安排一些可选项。

(图片来自雷科技)

顺带一提,小雷之前买的华为主题资源,暂时也无法在 Mate XT 上应用。

小雷对Mate XT的软件体验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全局的平行视界本身就显著提升了大屏设备的效率,在三折上面也进行了升级,支持了三屏可变比例的显示方式,刷信息流时可以比双折叠屏多刷一个小视频;工作场景也给了Mate XT很多表现的机会,想到什么新内容、帮同事检查文章、处理文档、在官网编辑器上做点修改,折叠屏操作起来就是有更高的效率。

(图片来自雷科技)

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做一些普通手机做不到的事情,同时打开三个取餐码,在扫码机面前一口气扫完三个二维码,这效率是不是一下子拉满了?

平心而论,现阶段三折叠的软件体验与双折叠比较类似,光是让大屏显示比例变得主流、把信息密度提高我觉得还不够,如果说平行视界是双折叠的杀手级应用,那么为了支撑起更庞大的显示面积,三折叠可能也需要一个足够重磅的场景去支撑,哪怕是能够显示三级菜单或者是同屏打开三个App的“Plus”版分屏模式。

这些天小雷还配合华为的周边产品一起体验了,HarmonyOS生态在实时信息的接续性做得挺好,外卖、打车、机票之类的重要信息,现在可以直接在手表的实况窗上看到。忙的时候手上没法拿手机,手表就承担了重要信息的实时呈现,“上岛”对于厂商而言不过是基本操作,这也是一种效率。但对于没有笔记本和汽车的我来说,这种信息流转始终有限,个人也不希望被“生态”二字绑定。

(图片来自雷科技)

AI功能就是比较基础的AI建议卡片和文生文生成式AI了,基础的问答可以参考,并且反应比较快,AI卡片就是动态消息窗口,有点类似实况窗,更多的类似AIOS的自动化能力,我们就只能期待一下NEXT的到来。

另外不得不承认的是,Mate XT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三折叠机型,整体体验没有因为新的形态而做出让渡,这段时间用下来软件体验流畅稳定,硬件不存在遗憾,无线充电、可变光圈、红外遥控等周边配置都保留了下来,这对于第一款三折手机甚至是惊艳之处。

简单点说,我可以把它当做一台“没有硬件缺陷”的旗舰机来用。

折叠旗舰的影像规格没法跟直板影像大旗舰去比,尤其是空间更紧凑的三折叠,但Mate XT的影像表现力,可以说并不逊色于Mate X5这样已经十分成熟的双折叠机型,实力并不只有照片下面那“昂贵”的水印。

多云天气下,厚重的云层和发电风车搭配,倒是不错的景色。Mate XT的出片更倾向场景还原,山间的树木和天空部分不会无脑拉高饱和度,尽可能在讨喜和真实之间取得平衡。另外主摄的成像能力不弱,放大看也有细节。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Mate XT拍摄夕阳也有一手,HDR合成相对自然,被夕阳浸染的云层很有层次,保留了场景该有的氛围感,高光部分不会过分压制,该亮的地方就亮。并且有可变光圈这一层特殊结构,Mate XT还能拍出好看的星芒效果。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针对2倍这一数码裁切的焦段,Mate XT的成片解析力控制得不错,没有因裁切导致明显的解析力下降,可以作为日常焦段使用,偏窄一点的视野更利于构图,也少了畸变的问题。另外,Mate XT预览窗支持实时HDR演示,并且拍照速度很快,几乎不存在严重的成像迟滞。

说到解析力,大家可以试试“数毛”场景,因为猫毛可以很直观地展现手机影响的解析力。小雷尝试了 2 倍、5.5 倍和 10 倍这几个焦段,Mate XT 对毛发的细节保留有点超出了我的预期。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即便是小猫躲在阴凉光线不好的地方,10 倍这一融合计算的焦段也不虚,这让我对它的硬件组成产生了兴趣。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由于华为没有公开Mate XT的具体影像配置,小雷只在网上了解了个大概。解析力高、裁切空间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传感器仅支持早期的局部2x2 OCL对焦技术,避开了全像素2x2 OCL对焦技术导致解析力下降的弊端,近期声量很高的长焦传感器OV64B,恰好也因为这项“落后技术”,传感器保留了较高的成像素质,这些只是个人的猜测。

即便是对设备和算法要求更高的夜间场景,Mate XT依旧保持不错的纯净度和相当快的合成速度,成像稳定只是一回事,但能够即拍即走的影像系统,我相信会给很多手抖的人带来更多摄影的自信。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长焦赋予了 Mate XT足够的望远能力,光线好的时候解析力很不错,只是不支持长焦微距功能,并且最近的对焦距离较远,容易触发主摄裁切,可玩性稍有些不如意。

总之,在原厂提供的倍率之下,Mate XT的成像都十分稳定,图片后台处理速度很快,相比以往的机型都有进步。但考虑到镜组规格有限,就没必要挑战它的焦段极限了。

不管大家愿不愿意,影像一定会是旗舰手机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像在手机的分量还会持续加重。折叠屏的影像硬件几乎是公认的“天生短板”,用更紧凑的模组和AI算法实现更好的效果,这就是厂商坚持长跑的得出的结果了。

路人回头率高

“赛博名片”疯狂吸睛

Mate XT“随地大小变”的能力深得我心,近期作为主力机使用,小雷很沉迷这样灵活多变的设备形态。而且第一代产品脱离概念走到量产,没有配置上的妥协,体验上没出过差池,它的表现其实比华为刚推出Mate X时成熟了许多。

相比之下,华为三折叠带来的关注度和身份认同,可能才是土豪争相加价抢购的核心原因。无论在哪个场合,这就是一张大号的“赛博名片”,众人一看便知。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拿着Mate XT,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走在路上,小雷都感觉比以前更受关注了。

走在街上一开一合,Mate XT好不好用的问题马上可以抛之脑后。因为只要在公共场合展开它,你就会变成社交的中心。亲戚们经常上网看新闻,对华为的三折叠有一定的认识,看到小雷手上有Mate XT,都凑了过来看,有的趁机“合影”留念了一番,也提出了像“加了多少钱”“是不是很难抢”“好不好用”“会不会很容易折坏”之类的疑问。

不过当问到他们会不会考虑这一类手机时,多数是一口否决,一方面是对买手机的预算有限,认为手机不值得花这么多钱,也有的认为下一代产品更好更便宜,现在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路人对Mate XT的反应相对平淡一些,只是看到了会轻声向旁边的人分享,偶尔会有小孩子惊讶,对“野生三折手机”的情绪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热烈高涨。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不代表Mate XT的热度完全靠无意义的炒作堆砌而来。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双折叠放在今天既不是什么秘密,也不再是多么稀奇的科技产品。新形态的科技产品总是很受市场待见,更何况全球第一款三折叠设备出自国产品牌之手,我想,许多人是为这个形态和名气买单,哪怕是加钱。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而对于路人,就像随身携带的BBA车钥匙一样,Mate XT已然成为一种身份象征,真有以前“大哥大”的味道。三折叠对他们来讲还太过遥远,如果有必要,还是更愿意多买一台平板电脑。

但随着热度的消退,市场响应回归到正常,路人对三折的反应变成习以为常,Mate XT的意义就是“相对昂贵的消费电子品”。

Mate XT没有违背科学创新的意义,三折叠有它实用的价值,作为第一代和第一款量产机,它的惊艳之处在于完成度很高,不需要为了形态做过多的妥协。只不过,从实用角度出发,折叠屏这样的“复合型设备”目的还是灵活性,各方面的体验不一定能做得完美。

科技创新和品牌加持的身份彰显,的确还是 Mate XT摆上桌面的核心因素。

褪去玄学,

Mate XT是起点更是标杆

分享了那么多个人体验,可以发现小雷几乎不谈及Mate XT具体的参数配置,一方面是华为近两年的旗舰,零部件“透明度”很低,几乎不对外公布具体型号,另一方面是买它的群体并不会把配置列入参考范围,或者说他们是最不注重参数的人群。

当然了,它也不至于“不好用”,Mate XT能够配合使用场景变换多种形态和尺寸,这样的灵活性对于不喜欢带电脑出门的小雷,不少场景下都提供了帮助。褪去全球首款量产三折叠的光环,小雷依旧会认为,这就是三折叠的起点,也是三折叠的标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90Hz刷新率、影像系统之类的参数实话说是有些遗憾在里面,但真的不够用吗?我认为非也,也相信有能力消费Mate XT的群体,本就有能力购买参数更高、体验更好的手机。反而这半个月体验下来,Mate XT基本没有出现恶性Bug和设计缺陷,铰链目前同样“精神稳定”,以至于小雷打心里认为这是一台可以“过日子”的手机。

第一代产品总会留有遗憾,厂商要做的就是把精力放在他们希望强调的卖点上。可以确定的一点是,Mate XT身上留下的遗憾,比如防水防尘、120Hz刷新率、更好的散热和影像,都会在其继任者身上圆满。

19999元起的官方售价,Mate XT本就不是普罗大众能够轻易消费的手机。目前全球唯一量产的三折叠手机,市场没有参照物,性价比其实无从谈起。

在完善的整机体验之上,加上三折叠这一科技属性,Mate XT就是一款足够有科技魅力的手机,并且带有一定的稀缺属性,满足部分人对面子工程建设的需要。一旦吸引到人们的关注,Mate XT就可以算是“值回票价”,所以前期加价求购的行为可以理解,早买早享受,还可以享受一把被围观的快感。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样的属性是有保鲜期的,当产量增加、技术和供应体系走向成熟、同品类选择更多、品类均价打下来之后,Mate XT会成为过去式,这是双折叠曾经走过的路。有了华为打榜样,接下来就会有第二家厂商跟进量产三折叠,或者是推动三折叠项目落地。

再或者,等到三折叠的供应成熟之后,Mate XT可能会短暂消失,Mate X系列接棒三折叠,华为正式脱离双折叠赛道,把三折叠打造成自家折叠屏系列的特色。这是小雷的个人猜测,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还可以回来“考古”。

一些厂商似乎也在布局更激进的产品,赵明曾对外宣称荣耀有四折叠方面的技术储备,科技发展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Mate XT的火爆还像是在昨天。但如果三折叠能够更贴近一下我们的生活,它的实用场景,其实很值得期待。

折叠屏迎来了“3”的起点,起点由华为书写,那么下一个引爆新形态的品牌,又会是哪个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