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回暖,制造业“用工荒”了吗?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订单回暖,制造业“用工荒”了吗?

本文作者:张月、向宽虎(岭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研究助理),头图来自:由AI生成

一、旺季虽迟但到

今年的制造业旺季似乎比往年稍有延迟。如果我们观察一家互联网蓝领招聘平台的工价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从8月10日开始,随着订单逐渐回暖,工价开始明显上涨,这标记着今年制造业旺季的启动。

然而,当我们将今年工价走势与去年进行比较时,会发现今年的工价在8月中旬才开始显著攀升,而去年的工价在旺季期间,即从7月底开始,就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旺季工价的攀升节点比去年晚,但在2~7月这期间,今年的工价均高于去年同期。然而,从8月上半月的走势来看,当前工价水平与去年同期已经保持相对持平。

二、“大厂”率先涨价带动劳动市场回暖

根据历史经验,每年的8月至12月是制造业的生产旺季。因其充足的订单量和稳定的现金流,按企业规模分类的日频工价走势图显示,“大厂”(招工规模前五企业)可以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价。每年旺季工价攀升阶段,“大厂”通常以其绝对的工价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旺季招聘市场上的主力军。其中,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在这些“大厂”中又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苹果新机发布会的临近,苹果主要代工厂已经开始陆续启动旺季招工。这些厂商在每年的旺季都会提供高工价,从而最先吸引一批全国跨区域的灵活就业群体。据时代财经的报道,从7月底开始,河南富士康的iPhone系列生产线的用工需求就快速增长,工人时薪最高涨到25元,制造业车间做满3个月,奖金达7500元。两周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而且还在大规模持续招人。

据最新的市场消息,到8月中旬,苏州制造业企业的招聘时薪提升至30元,其他企业也紧随其后,提高了工价。这种由“大厂”引领的涨价“抢人”现象,使得灵活用工市场工价水平有所回暖。

三、市场没人?

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需求疲软,制造业订单转移以及电子行业进入清库存阶段等多重因素,对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2023年,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大幅度下滑。

然而,今年上半年,制造业的用工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并与2023年同期的用工需求水平相似。虽然如此,制造业的活跃求职人群尚未恢复至先前水平。根据平台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至7月的面试人数同比仍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上半年工价水平相较去年有所上升的现象。

从工价走势来看,制造业的旺季招工在本周才正式启动,比往年稍有延后。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工价的上升,面试量也在同步增加。历史经验表明,旺季工价将维持一段时间,预计市场劳动力供给会持续增加。

我们也从平台经纪人那里得到验证,一些仍在老家的会员,得知旺季工价上涨后,已经开始筹划或正在前往苏州、东莞和深圳等制造业集聚地,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参与到制造业工作中。总体来看,旺季的工价水平对灵活就业群体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预计后续制造业的人力短缺情况将有所改善。

四、制造业的吸引力减弱了吗?

我们最近与一些制造业工人交谈,以了解他们对当前劳动市场的看法。其中,刚从陕西赶到昆山,30出头,打算利用旺季高工价存上一笔钱的小李告诉我们,他在老家主要接一些家装相关的焊工零工工作,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百,他对此感到满意。

然而,这样的“高薪”并不稳定,有时他可能连续几天都没有活干,他计算过,由于当前行业不景气,有时候月收入也只有5000左右。通过朋友的推荐,他了解到现在制造业旺季工价已经上涨,预计一个月收入可以有7千多。于是,他打算一直工作到年底,然后存一笔钱回家。

我们也遇到了一个从制造业转行做骑士将近有三个月的小吴,他看中了昆山的高工价,年初的时候来昆山找工作,但是试过几个“大厂”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习惯被约束的感觉。在听到工友们讨论骑士的工作比较自由后,他决定尝试这个职业。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现在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他还告诉我们,即使在上半年制造业淡季,他做骑士的工资也能有六千多,比制造业工作多出几百块,唯一不足就是吃住的花销需要自己承担。

在制造业集聚的长、珠三角地区,企业存在明显的潮汐用工特点,每年旺季,都会有大批劳动者跨地区前来,选择在高工价时进入制造业工厂灵活就业,这部分人群的全年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旺季的工价。

与此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为这些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这使得制造业在淡季时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但在旺季,许多劳动者仍然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工作。平台的经纪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她们告诉我们,当得知制造业旺季来临后,大约有一半的劳动者愿意出来工作。然而,市场上的劳动力并未快速增加,这可能与劳动者期待工价会继续上涨的观望态度有关。

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直接就业机会,也催生了众多服务岗位,如人力资源中介、周边生活服务业和因平台消费增加而产生的城市配送岗位等。这些都是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效应,体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总的来说,制造业的吸引力并非减弱,而是呈现出动态变化。旺季时,制造业能吸引大批劳动力;淡季时,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选择。这揭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选择多样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