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打破信息差,清华学霸组团讲课走红抖音
科技
科技 > 传媒 > 正文

用短视频打破信息差,清华学霸组团讲课走红抖音

“清年阁”的主讲金泽涵在讲授量纲法

“没想到有一天能有清华学霸给我讲课!”在抖音账号“清年阁”的评论区里,许多粉丝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可能是高考状元最多的“网络课堂”——2024年3月,几位来自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在抖音平台上共创了一个名叫“清年阁”的账号,短短三个月涨粉超百万。在这里,学霸们通过视频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大到“大学专业选热门还是冷门”“语法题怎么快速提升”,小到“强基计划面试小妙招”“理综答题顺序推荐”……只要是考生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总能找到答案。

“清年阁”三位主创,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博宇、刘紫绵、张楚建

学习的“捷径”

“学习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捷径?”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师生而言,学习就是“吃得苦中苦”,只有学的范围比考的范围大,才能在考试时万无一失。但对于金泽涵来说,考高分,其实是有技巧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物理中比较‘耍赖’的方法……”镜头中,金泽涵侃侃而谈,他在讲解如何巧用量纲法做题——常见的力学中只用到了千克、米、秒三个物理量,也就是说,遇到的所有物理量都可以把单位表示成千克、米和秒,凭借单位,就可以排除掉部分错误的选项。

这是金泽涵在“清年阁” 录的第一期视频。“清年阁” 是一个由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创办的团队,主创刘紫绵、张博宇、张楚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清华大学行健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主创之一张楚建说,建立账号最初的愿景,是通过网络平台聚集当代青年,分享各自的爱好和认知,打破信息差,让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能够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资源。

2023年,金泽涵凭借71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接到“清年阁”团队的邀请后,他就成为了“清年阁”主要的授课老师之一。之后,郑媛元、李祎程两位省高考状元也加入了授课团队。

金泽涵认为,比起基础知识的讲解,分享学习方法、考试策略和解题技巧对学生来说更加实用。因此在题材选取上,他会结合高考出题的趋势和政策变化,由易到难,同时结合网上最新的资料和案例,确保内容的新颖性。

第一期,他选择讲解量纲法,从找资料、整理思路到写讲稿,他花了一两天时间,最终浓缩为一分多钟的讲解视频。高考将至,他又出了一期视频教大家如何更轻松地学习语文。这次的内容比日常的解题技巧更加广泛,金泽涵说,他花了一周的时间来准备。相比起数学等学科,他认为语文的学习方法普适性更强。

三位状元“讲师”,从左到右依次为金泽涵、郑媛元、李祎程

打破“信息差”

创立“清年阁” 最初是张楚建的想法。升入大三后,张楚建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想做点事,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笔。”他原本计划做一个青年共创平台,内容分为四个版块:“高考学院”做高考相关的经验分享;“艺术学院”探讨艺术领域的观点;“AI学院”讲解AI相关知识;“宇宙学院”分享航天等前沿科技。

张楚建将想法告诉了发小张博宇,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校,又一起考到北京的高校。张博宇想起,之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听同学刘紫绵提起过自己想做教育、公益方面的内容,便向好友提出,可以把刘紫绵拉进来。彼时,刘紫绵已经是个拥有150万粉丝的抖音创作者。

刘紫绵从2021年起参加社会实践,先后在北京密云、内蒙古土左旗、山西等地支教。他发现,这些地区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强烈的热情,但除了课本,他们能接触到的拓展内容并不多。在他们的认知里,高考是升学的唯一路径。“教育资源欠缺的地方,学生们对这些了解得很少。“

他想起自己读高中时,每年都有高考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回来分享经验心得。上大一时,他的高数课基本上是通过网课学会的。他想,如果能通过网络将知识分享出去,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资源不均给各地学生带来的认知差距。

第一次会面是在清华,三人坐在刘紫绵宿舍楼下的板凳上交换了各自的想法,十几分钟后,项目雏形就出炉了。当时离高考还有三个月,他们决定,先做“高考学院”。

分工也很快确定下来:张楚建擅长剪辑,负责剪视频、回复私信和整体项目IP策划;张博宇爱好摄影,负责拍摄和联络资源;刘紫绵有自媒体运营经验,负责出镜、联络资源。

张楚建说,因为是公益项目,没有经费,一开始找人时,他也很不好意思。有的同学因为各种顾虑拒绝了他们的邀请。最终,2023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金泽涵、2023年河南省文科状元郑媛元、2023年湖南省文科状元李祎程等成为了“清年阁”的主讲老师。账号的成长比想象中更顺利。第一期视频发出后,就收到了不错的反馈,五一期间,他们的粉丝数暴涨,最多时一天能涨几万。

账号创立三个月来,他们积累了超百万粉丝,还陆续发展了13位清华学霸加入讲解团队,一起分享他们的“学霸秘笈”。

“清年阁”成员在拍摄中

做硬核的“学习达人”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学习达人”也是一条很卷的赛道,有人直播复习,有人擅长划重点,有人则干脆以“xx学长/学姐”的身份定向分析某个专业的知识。如何在同类型账号中脱颖而出?主创们的想法是,一定要发挥出顶尖高校的优势,内容要足够稀缺、硬核。

每当主讲老师确定好视频主题后,团队就会一起讨论,这些内容该如何用视频呈现,老师要怎么讲才更吸引人?

在其中一期视频中,李祎程向大家分享了历史选择题结构化解题方法。面对复杂冗长的题干,很多学生容易读不懂、找不到主旨。李祎程在视频中手把手教大家拆解题干,把结构分为并列型、条件型、比较型、递进型、转折型五种类型。用这种方式读懂题干后,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一条讲解地理解题思路的视频中,郑媛元和大家分享了两个要点:审好题干材料,切中要害;答题时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框架,考虑周全。她将人文地理大题的答题要点概括为“黄金十三字”,并逐一解释了每个要点的含义。这期视频获得了3.2万点赞、2.3万收藏。

内容必须硬核,但场景主打一个“随心所欲”。视频拍摄的场景大多在宿舍或者教室里,甚至有一期,刘紫绵和金泽涵蹲在卫生间的空地上,讲完了“拉密定理”。

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这群学霸们最大的难题,“讲得太难,担心大家听不懂;太简单的话门槛又过低”。最终,他们决定以讲解技巧为主,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这些技巧,每次只讲一个小知识点,时长控制在1至3分钟。

刘紫绵说,他们很注重粉丝的反馈,经常有同学在评论区提出想听的知识点,三个人就会一起商量,后续如何将这些知识点排进课程,并把建议及时告诉负责讲课的学霸们。比如,第三期视频“如何利用部首辨认文言文生僻字”,就回应了粉丝之前在评论区提出的疑问。视频中,金泽涵分享了根据部首含义来猜测词义的方法:如,“页”的本义是人头,所以“页”字旁的字往往与人的面部特征有联系。

“清年阁”的视频大多是日更,这对要兼顾学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放松对视频质量的要求,如果某条视频拍出来后,他们觉得不够有趣,或者讲得太啰嗦,大家一起商量后会放弃发布。

张博宇说,除了主创,出镜的学霸们自己也对视频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有人觉得自己哪句话讲得不好,会主动要求重新录,有时一条视频要拍七八遍。

在账号成长过程中,他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主创们曾制作了一期属于“艺术学院”版块的电影赏析视频,但从评论和数据上看,大家还是更关心高中学科知识。这次试错让他们对账号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专注学科知识分享,除了高三考试技巧,未来还将尝试做“高一如何复习”“高二如何弯道超车”等系列内容。

一个小小的项目,让几个年轻人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张楚建说,虽然大家有过意见不同的时候,但从来没有红过脸。张楚建是个急性子,经常在群里问“什么时候发?”,性格冷静的张博宇总是劝他,“别着急”,刘紫绵则会接上一句“都行”。

主讲郑媛元在讲解解题技巧

点亮青年眼中的光

4月中旬,“清年阁”在抖音平台发布了“清年梦想计划“:邀请粉丝到清华大学,主创们结合学校的资源,面对面解决粉丝的困惑。

视频发布的第二天,账号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私信。

发私信的是一名身处小县城的高中生家长,她说,孩子三岁时被确诊儿童糖尿病,她经常看“清年阁”的视频,看到主创发布的计划后,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和主创们见个面,“让他知道只要不断努力,总有能实现的梦想,能到达的未来。”

这位母亲还提到,孩子的健康状况比较特殊,一直没有公开过,希望能够对孩子的身份信息保密。

看到私信,张博宇的第一反应是意外,“原来真的有学生和家长这么相信我们,对我们敞开心扉。”听着这位母亲带着哭腔的叙述,他在自习室偷偷地抹眼泪。

主创们联系了校内的患者救助组织,几周之后,这对母子和主创们在清华校园内见了面。张博宇还记得,那孩子有点腼腆,在讲述了自己的烦恼和学习方面的困惑后,学长学姐们给了他一些建议和学习方法。

几天后,三人收到了十二只大西瓜——家长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他们的感谢。

这样的倾诉、求助和感谢,“清年阁”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条。在张楚建看来,这就是让他们能继续燃烧激情的“精神支柱”。一位高三学生说,非常开心能在最后的57天和媛元学姐相遇,“你的视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顿悟’了。”还有粉丝说,感谢账号主创们,给了他一个机会认识顶级学府的学霸,“我也一直把你们作为我努力下去的动力”。

也有很多粉丝诉说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每天自主学习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没有时间看书,能不能讲讲时间分配问题?”“词汇不够怎么快速背单词?”“怎么提高做题速度?”……

粉丝们在“清年阁”评论区留言提出需求

“在回复大家的评论和私信时,我发现,真的有很多人在我看不见的角落拼尽全力,却也仍然迷茫。”金泽涵说。这让他觉得,自己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坚持下去的事是有意义的。

在打破教育信息差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学霸加入进来。在抖音,学习达人“清华小高数理思维”拍摄系列视频“培养闺蜜上清华第xx天”,讲授鸡兔同笼题、德国小学数学等题目的解题技巧,一天涨粉16.9万;刚进入清华大学未央学院的学霸“朱古力z”,在视频里分享自己应对高考的心态和经验,解决高考生那些琐碎但重要的问题;还有《最强大脑》的选手“小霍少”,在抖音分享学习方法和高校日常,帮助那些对未来选择感到迷茫的学生……

“现实中很多人想学习,但有些认知和学习方法上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们拥有这个平台,无论是现在分享高考知识,还是之后分享任何科技、艺术知识,都可以让更多人增长知识,消除一部分信息差。”刘紫绵说。

他们下一步的规划,是等这批高考生进入大学后,继续“陪伴”他们,分享更多大学专业知识,并希望能将共创的范围扩展到更多高校。等到他们毕业时,就把账号留在学校,希望有学弟学妹可以接过这根接力棒,把内容继续做下去。

“希望这个平台以清华为起点,但不止于清华。”张楚建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