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永亮
编辑 | 靖宇
跌入低谷的蔚来,正在触底反弹。
6 月 6 日晚间,蔚来汽车公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低于预期。今年一季度,蔚来实现了 99.09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出现 7.2% 的下滑。而在备受关注的亏损问题上,蔚来一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额为 51.12 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减亏约 15.6%。
同时,蔚来给出的二季度指引超预期,预计交付量在 5.4 万辆至 5.6 万辆之间,同比增长约 129.6% 至 138.1%;总营收将达到 165.87 亿元至 171.35 亿元,同比增长约 89.1% 至 95.3%。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 5 月份订单的需求已经超过了产能,接下来计划通过开设双班来提高产能。」
蔚来充换电网络布局图 | 来源:蔚来汽车
蔚来这一趋势背后的关键因素包括 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租用服务)价格下降、小米引发纯电市场关注度提高,更重要的是换电模式开始被用户认可,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自 2023 年 11 月以来,蔚来先后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江汽集团、奇瑞汽车、皖能集团、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科技、路特斯、一汽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组成了「换电联盟」。
那么,换电曾被认为是蔚来的「包袱」和「黑洞」,为何又成为触底反弹的关键呢?
01
不被看好的「换电」
电动汽车的补能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后。特斯拉等支持的快充模式与蔚来等倡导的换电模式之争十分激烈。
这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从发展现状来看,换电模式的成熟度低于充电模式。
从补能效率的角度看,换电明显领先于充电。在换电站,一辆车只需 3-5 分钟就能完成电池更换,就像加油一样快捷;而充电需要几个小时,即使是超级快充,也需要 30 分钟以上。
但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电仍然是新能源车的主流?
主要原因在于,换电模式面临着两大挑战。首先是成本过高。建造一个换电站需要 200 万左右的投入,而建设小型充电站的成本只需几十万元。除了高昂的成本之外,第二个挑战是电池标准缺乏统一。各家车企的电池布局和设计不尽相同,导致换电标准无法达成统一。
蔚来汽车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
早在 2007 年,美国的 Better Place 就与雷诺和日产合作,在以色列建立了由数十个换电站组成的网络,但最终于 2013 年停止运营;2013 年 6 月,特斯拉曾推出了 93 秒换电技术,但在两年后的 2015 年,特斯拉放弃了换电模式,转而专注于建设超级充电站。
在中国,换电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纯电动公交车。后来,北汽成为最早推广换电模式的车企,但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出租车,而非普通消费者。蔚来则是最早在私家车领域推出可换电池产品的企业。其首款产品 ES8 同时支持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
然而,之前一些企业的不当行为,使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处境尴尬。在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曝出了一系列「骗补」事件,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政府补贴,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其中包括「有车无电池」的造假行为,这些企业受到了严厉惩罚。这些事件让管理部门对于裸车销售产生了警惕,因此对相关规定一直犹豫不决。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管理优化,车企才让换电模式逐步得到理解和支持,从 2019 年 6 月开始,陆续有车电分离的车型进入了汽车公告。
江苏扬州,蔚来汽车换电站 | 来源:视觉中国
不久之后的 2020 年 8 月,蔚来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BaaS,即电池租用服务。用户以每个月 980 元的租金租赁电池,每次换电还要支付换电费。尽管这种电池产权分离的思路,使得购车门槛下降了 7 万元,但因为换电站网络布局不足,换电车型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用户对于「换电」模式的接受程度不算高。
与此同时,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耗费了大量资金,影响了蔚来的盈利能力,并引发了多方质疑。截至 6 月 3 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了 2429 座换电站,是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但很长时间里这些设施仅服务于蔚来品牌用户。
据了解,蔚来的换电站建设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所下降:一代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 300 万元,二代换电站成本约为 200 万元,三代换电站成本约为 150 万元。保守估算,仅建设换电站网络,蔚来就已经投入约 40 亿元。这还不包括场地租赁、人员运营和电费支出等额外开支。
换电模式因其重资产运营属性,被认为是拖累蔚来未能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
蔚来财报中的「其他销售」板块,主要包括电力解决方案,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蔚来 2023 年「其他销售」收入为 63.6 亿元,成本为 79.786 亿元,年亏损达 18 亿元。
这种大规模投入和长期亏损,引发了行业内对蔚来换电业务的批评,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02
从封闭到开放
当时间来到 2023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023 年 4 月,李斌首次公开表示,蔚来已经准备好向其他车企输出换电服务,许多车企也在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蔚来为何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此有多种说法。
按照李斌的说法,蔚来从充换电业务的第一天起就决定向全行业开放。关键在于开放的时机。经过五年多的实际运营,蔚来不仅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换电站网络,还在换电技术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
不过,外界似乎更愿意相信,蔚来换电业务的开放是出于资金压力,毕竟蔚来每年亏损超过 100 亿元。然而,李斌否认这一说法,表示开放换电领域合作并非因资金压力。他强调,换电服务并不是亏损业务,蔚来的每个换电站只需每日完成 60 单就能实现盈利。
据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透露,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点大约在每日 50-60 单之间,而目前的日均单量为 36 单。随着更多车企和用户的加入,这一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021 年上海车展,蔚来第二代换电站进行换电演示 | 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上述说法都有合理性,但更大的推动力来自于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动。截至目前,蔚来「换电联盟」既有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央企,也有江汽集团、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地方国企,还有吉利控股、路特斯等主流民企品牌。
除此之外,皖能集团、壳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加入,进一步扩大了联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蔚来换电能够吸引如此多重量级资源的支持,绝不仅仅依靠技术和市场需求,更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政府对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为蔚来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5 月 31 日,蔚来换电业务首次获得武汉光创基金的 15 亿元外部战略投资。这笔资金将进一步助力蔚来扩展其换电网络,提高运营效率。
蔚来强大的朋友圈为其换电模式带来了有力的支持和用户认可。再加上 2024 款产品的推出,蔚来的 BaaS(电池即服务)每月租赁价格下降了 33%,推动了销量的显著增长,并真正成长为「护城河」。
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蔚来共售出 30053 辆汽车,月均销量约为 1 万辆。到了 4 月和 5 月,蔚来分别交付了 15620 辆和 20544 辆汽车,显示出交付量的稳步增长。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表示,换电站的建设显著带动了汽车销量。在长三角地区,蔚来已建立了近 900 座换电站,区域内的车辆保有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他还表示,「我们认为全国的网络已经基本成型,未来的换电站部署将更多地依据其对销量的促进作用进行调整。」
长远眼光在企业经营中是一种优势,但很少有公司能够经受住多年的亏损。尽管他们可能能够预见到未来会带来的巨大利润,但管理团队通常很难放弃眼前的利润,而投资者也不太愿意承受短期的损失。
然而,在过去的 10 年里,蔚来坚持了自己的战略,换电站业务正突破临界点,从原本的成本中心转变为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了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