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演讲背后的那排机器人,究竟有什么来头?
科技
科技 > 正文

黄仁勋演讲背后的那排机器人,究竟有什么来头?

不论是 GTC 2024 发布会,还是最近的 COMPUTEX 2024 演讲,两次科技春晚的高潮,都以九位人形机器人的登场而结束。

英伟达掌舵人黄仁勋站在舞台中央,缓缓展开双臂,掷出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这是 AI 的下一波浪潮。

穿越喧嚣的声音,颇有几分造物者的姿态,让人觉得科幻电影的日常即将走入当下。

你肯定也在琢磨,这些聚光灯下的九位人形机器人都有什么来头?

别急,从左往右,我们这就开扒。

Figure:Figure 01

第一个登场,是我们的老朋友—— Figure 01。

三个月前,OpenAI 将 ChatGPT 塞进了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

借助 OpenAI 的先进视觉和语言理解技术,以及 Figure AI 的神经网络技术,Figure 01 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的对话,并执行一系列复杂任务。

识别物体、递苹果,捡垃圾,收拾餐具,Figure 01 操作的丝滑程度出乎所料。

Figure 01 背后的 Figure 公司,在 2022 年成立后不久,就吸引了包括 OpenAI、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顶尖科技公司的投资和支持。

2024 年 2 月,Figure 公司在一轮融资中筹集到了 6.75 亿美元,使得公司估值达到了 26 亿美元。

此外,Figure AI 商业化的步伐也未曾停歇,他们曾与宝马制造公司签订商业协议,将 AI 和机器人技术融入汽车生产线,并落户于宝马的工厂。

宇树科技:H1

会后空翻的机器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会后空翻的电动驱动人形机器人属实是屈指可数。

H1 机器人的身高约为 180 厘米,体重约 47 千克,峰值扭矩密度达到 189N.m/Kg,移动速度可达 3.3m/s,这一速度打破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运动的世界纪录。

并且,它拥有 19 个自由度,腿部关节电机峰值扭矩高达 360N·m,配合中空轴线和双编码器,被誉为同类规格中功率性能最高的机器人。

此外,H1 机器人还具备 360° 全景深度感知能力,能够实现自主避障和定位导航功能。

宇树科技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系列,如 Go 系列、B 系列、H 系列等,每个系列都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例如,Go 系列主要面向消费级市场,而 B 系列则更多应用于工业领域。

宇树科技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曾受邀参加 2021 年央视春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

前不久,宇树科技也正式发布 Unitree G1 人形机器人,售价 9.9 万元起。在官方发布的展示视频中,Unitree G1 不仅能做「鲤鱼打挺」,还能耍金箍棒、缩骨、砸核桃、颠勺、焊接。

谈及距离设想中的通用机器人还有多远时,宇树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兴兴表示:

目前大家在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 AI 技术拿过来给机器人用。但我觉得目前 AI 跟机器人结合的技术临界点还没到,可能整个技术方案还没跑通。

Apptronik:Apollo

都说人形机器人的宿命是进厂「拧螺丝」,Apollo 人形机器人也不例外。

作为专为适应人类工作环境而设计的机器人,Apollo 能够自动执行搬运和装配任务,将汽车零部件精准地搬运到生产线上,供工人们进行组装。

Apollo 还能在工业环境中辅助员工完成一些繁重的体力工作,能举起重达 25 千克的重物也不在话下。

在设计方面,Apollo 采用了模块化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机器人的配置。比如作为双足行走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轮子运行的躯干或者安装在固定位置的躯干。

今年 3 月份,Apollo 背后的 Apptronik 公司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一项商业协议。

身高约 1.7 米、体重 140 多斤的双足机器人 Apollo 主要从事搬运、装配零部件等繁重的低技能劳动。

目前,Apptronik 目标是在 2024 年底前实现全面商业化生产。

Agility Robotics:Digit

作为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人形机器人,Digit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物的运动机制,特别是人类的行走方式,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如行动。

例如,Digit 机器人能够在仓库中自主导航,找到存放空箱的位置,并用其手臂提起并搬运这些箱子到指定位置,以便它们可以被重新装填或转移。

Digit 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仓库和配送中心等环境中工作,执行搬运货物、存储货物等任务。它能够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抓取和运送塑料手提袋、整理包装箱等,在提高仓库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2023 年 9 月,Agility Robotics 公司在俄勒冈州塞勒姆开设了首座年产能可达 1 万台的机器人制造工厂 Robofab。

随着工厂的投产,Agility Robotics 于 2024 年完成首批 Digit 机器人的交付,并于 2025 年全面上市,预计定价 25 万美元。

Sanctuary AI:Phoenix

Phoenix 是 Sanctuary AI 推出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它被设计为具有类人智能,能够帮助完成广泛的工作。

Phoenix 的身高为 5 英尺 7 英寸,体重为 155 磅,最大负载为 55 磅,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 3 英里。

它的机械手具有 20 个自由度,模拟触觉技术使其操作精细度堪比人手。此外,其美学设计也有所提升,采用更大胆的色彩和纹理,使 Phoenix 在功能性与美观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Phoenix 的特点在于其学习新任务的速度很快,而且成本比以前低。

相比以往更多关注于机器人的腿部和行走能力,Sanctuary AI 最新发布的第七代 Phoenix 特别强调了机器人的上半身,尤其是躯干部分的动作。

Sanctuary AI 的联合创始人和 CEO Geordie Rose 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

通过第七代技术,公司能够捕获更多高质量、高保真的人类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反过来有助于加快 AI 模型的开发,使机器人能更快地部署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1X Technologies:NEO

OpenAI 的亲儿子不只「Figure」一个,1X Technologies 也是被押注的对象之一。

1X Technologies 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其最新的产品是 NEO 机器人。

NEO 机器人是一款专为家庭和其他服务用途设计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类,能够执行各种家务任务,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身高为 1.65米的 NEO 机器人,体重达到 30 公斤,行走速度可达 4 公里/小时,跑步速度为 12 公里/小时,载重能力为 20 公斤,运行时间为 2-4 小时。

NEO 的身体构造模仿人类的肌肉结构,确保坚固的同时也具备柔韧性。

1X Technologies 在 2024 年 5 月宣布完成了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 NEO 机器人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作为通用人形机器人,NEO 能够处理物流、制造、操作机械等工业任务,同时提供清洁、整理家务以及日常陪伴等生活服务。

傅利叶智能:GR-1

傅利叶智能的 GR-1 通用人形机器人是一款高度仿生的机器人,它拥有高度可扩展的设计,能够实现多种 AI 模型与算法的验证。

GR-1 的全身由 32 个 FSA 关节构成,最大模组峰值扭矩达到 230NM,这些特性使得 GR-1 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中具有巨大的潜能。

GR-1 的身高为 1.65 米,体重达到 55 公斤,全身自由度多达 40 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 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 5KM/h,负重 50 公斤。

它采用了自主研发的 FSA 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系列,确保了在行动过程中的灵活性,并具备力量、稳定性、负载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与可靠性。

傅利叶智能成立于 2015 年,经过多年的深耕,公司已经在健康、教育等多个场景下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并推出了 30 多款智能康复产品,服务于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家医院和机构。

2019 年,傅利叶智能正式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成为中国较早一批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企业。

波士顿动力:Atlas

2017 年,会空翻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Atlas 惊艳了全世界 ...

7 年后,液压驱动的 Atlas 宣布退役,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高效,环保的电动驱动 Atlas。

电动驱动系统使得 Atlas 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接近人类的运动方式,提升了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波士顿动力官方曾分享了一段关于新 Atlas 的视频。视频中,该机器人先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随后通过脚部以及头部的巧妙旋转,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站立。

官方称:「下一代 Atlas 计划建立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履行了我们的承诺,即提供最强大、最有用的移动机器人,解决当今行业最严峻的挑战:通过 Spot、Stretch,以及现在通过 Atlas。」

小鹏鹏行:PX5

小鹏鹏行 PX5 是小鹏汽车自研的人形态双足机器人,它在 2023 年 10 月 24 日的 1024 小鹏汽车科技日上首次亮相。

PX5 的设计灵感参考了任天堂的主机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主人公林克的身材比例,因此看起来较为可爱。

借助稳定的行走能力和灵活的双臂,PX5 能够完成 2 小时以上的室内外行走和越障。

PX5 采用了超轻量级仿人机械臂,具备 7 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高达 0.05mm,单臂最大负载为 3kg,机械臂自重为 5kg,负载自重比超过 0.6,最大末端线速度为 1m/s。

此外,PX5 的双臂具有 11 个自由度,双指保持力为 1kg,采用刚柔混合驱动方案,能够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抓取包覆姿态。PX5 的手臂设计为驱控一体,单手仅重 430g,具备末端触觉感知能力。

小鹏汽车计划在未来将 PX5 应用于工厂生产、巡逻,甚至在小鹏门店帮忙卖车。PX5 的研发目标是实现 100km 以内走路不摔跤,未来有望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看上面这九位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不难发现其时间线尤为聚集于这两三年间。

2024 年似乎成了人形机器人的出道年。具身智能仿佛终于要从科幻小说的书页中走出,以一种近乎「未来已来」的姿态挤进我们的生活缝隙。

都说发展 AI 的初衷,是想让它替我们洗衣做饭,做家务,然后我们去搞艺术,搞琴棋书画。但现实却反其道而行之。

设计海报、写新闻稿,AI 忙得不亦乐乎,但就是不肯好好学学怎么洗一只袜子。

尽管我们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又一场科技圈的「狼来了」,但当这些具备实体的 AI 开始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时,我们也不免暗自思量:

万一哪天早上醒来,发现床边的机器人不仅做好了早饭,还顺手把昨晚的衣服给晾了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