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美元的比亚迪海鸥,让美国汽车业坐不住了?
科技
科技 > 车研所 > 正文

9000美元的比亚迪海鸥,让美国汽车业坐不住了?

作者 | Han

近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人将比亚迪海鸥拆解后发现其性能良好,制造工艺与美国车不相上下,价格仅为美国车三分之一。并发现美国汽车行业无法与之抗衡。我们认为比亚迪仰望、问界M9、小米SU7这样的中高端车型会在海外市场引发关注,但是,事实上海外更关注的是海鸥这样的经济车型。

就在美国挥动关税大棒甩了个空之际,比亚迪海鸥轿车令该国汽车产业连续“破防”。

“我在广交会现场,这辆汽车只要9000美元!本来以为它的门会像纸一样薄,没想到非常敦厚扎实……它竟然还配有多个数字显示屏幕!后座对于孩子来说也足够大了……”

4月,一则美国视频博主在广交会上拍摄的比亚迪( 002594.SZ )海鸥车型,在海外视频平台引发强烈讨论。从这位视频博主的视频可以发现几个关注点:经济性、安全性、带娃出行……海鸥这样车型正是美国普通家庭亟需的车型。

这位视频博主最后不无遗憾的评论道:“唯一的问题是,这辆车无法在美国买到……美国政府只想让你买百万美元豪车”,语气里透露出十分失望。

在评论区,虽然有人对售价如此便宜的车型质量做工提出担忧,但是很快有路人反驳:“在美国之外,这个品牌在全世界都卖遍了,已经被证明是好产品。如果放它进入美国市场,那特斯拉就会遭受冲击。”

图片

海鸥是比亚迪“海洋系列”的微型轿车,目前的指导价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而这只海鸥,带给美国汽车业的震动远不止于此。

1

美国汽车业自乱阵脚?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5月25日到26日),两则汽车业热搜一前一后霸榜了社交媒体。

第一则资讯,是美式豪车代表凯迪拉克大幅降价。多家该品牌经销商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凯迪拉克CT4车型限量促销,裸车低至13万元,落地价也只要16万元。要知道,这款车的原厂商指导价高至近26万元。

放在几年前,13万元买“美式豪车”,怕是经销商和消费者做梦也没想到。

第二则资讯,又是和比亚迪海鸥相关。美国密歇根工程公司Caresoft Global拆解了比亚迪海鸥,评估了这款车的质量和制造技术后,发出感慨:这是一款了不起的车。

据新华财经,比亚迪海鸥在美国市场引发的效应堪称轰动,有媒体惊呼这款性能良好、物超所值的海鸥电动车,正在让该国汽车制造商和政府担忧。

两则资讯放在一起相映而看,更能带给市场启发——海鸥轻轻煽动翅膀,美式豪车的泡沫岌岌就要被啄破。

更何况,这只海鸥还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甚至无心进入美国市场。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早在2023年6月,就“是否有计划进入美国市场”这一问题,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就曾回复暂无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

放在更大的背景里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定力更加凸显——美国大选之年,关税已经被肆意沦为“政治作秀”的工具,电动汽车对华关税从25%一跃升至100%。但甚至还没到8月1日正式加征的时候,以上种种迹象就显示出,关税大棒还没挥舞出去,美国汽车业自己先乱了阵脚。

2

难治锈带之痛

无论气急败坏地制裁谁,美国汽车业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连美国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据《中国日报》援引美国《福布斯》刊文观点,美国就电动车等产品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引发了广泛批评,从环保组织到行业分析师均炮轰这一做法,挥动关税大棒并不是推动美国能源转型的方式,反而会阻碍该国汽车工业前路。

没有争议的事实是,美国在电动车研发和新能源制造业方面,已经越来越落后。有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的强硬立场只是为了赢得选票,攫取政治筹码不惜牺牲本国经济和全球环境。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锈带就一直是美国经济挥之不去的痛,汽车产业是其中沉疴。工业化进程结束后,该国重工业增长放缓,全球化和贸易增加驱使制造业流向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这是滚滚向前的经济规律,没有人能逆流行事。

“汽车之城”底特律早已经在上一轮与日韩系车和德系车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因为误判油价走势、押注了高排量大型车,一步走错后满盘皆输。至今底特律转型失败,仍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案例,甚至留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市政破产案,长久饱受失业率高企、治安混乱的困扰。

汽车小城简斯维尔作为通用汽车的生产重要基地,曾经见证过美国汽车业的荣光,但也在行业周期和2008年经济危机的“最后一击”中倒下。这一典型样本在2017年出版的《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一书中就被研究透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言之凿凿许诺:“政府支持过渡时期的帮助,简斯维尔的通用工厂还会继续站立100年。”但直到他的任期结束、特朗普上台,简斯维尔这座小城还在衰败的边缘挣扎,一直持续到现在。

2023年,美国汽车业工人再次大罢工,后院失火的导火索是工会与企业博弈的老问题,深层原因仍是通用等汽车巨头的管理层数次误判转型节点、贻误发展良机,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美国政府曾经有多次以资金直接输血车企的时机,但都犹豫着有所保留甚至拒绝。是美国政府没有钱吗?如今象征性地废直求曲,其中虚实几分已经昭然。

浮夸的政治作秀也好,狭隘的贸易保护也罢,美国制造业之痛的病根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

3

中企出海势不可挡

世界那么大,“比亚迪们”要去闯一闯。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而销往美国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年中国纯电乘用车向美国进出口1万余辆,对美出口总数量和总金额占比都还不到1%。

还以比亚迪为例,就在美国挥动关税大棒甩了个空之际,比亚迪公司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鲨鱼”在墨西哥正式上市,并成为了比亚迪首款在海外首发车型。有观点刁难,比亚迪想要通过墨西哥“跳板”进入美国市场,但这种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加戏”。据界面新闻,比亚迪高管已经明确表示乘用车没有进入美国市场计划,墨西哥谋划建厂自始就没有借道去美国卖车的想法,而是把目标寄希望于辐射市场前景广阔的拉丁美洲。

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2023年,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不仅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还挺进日本、德国等汽车巨头大本营,与顶尖车企正面竞争,占据到部分市场份额。

出口高增的趋势在2024年得以延续。乘联会公布的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销量显示,当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26.8%,比亚迪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特斯拉中国,排名第一。

细看品牌布局,除了主打物美价廉路线的海鸥,比亚迪还完整覆盖了从大众到个性化、豪华等各个梯度。5月16日,公司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持续完善品牌矩阵,形成由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的布局,全面满足全场景用车需求。

这些品牌矩阵,也在出海的路上奋进。2023年9月,比亚迪携旗下海豹、宋PLUSEV冠军版、元PLUS等6款新能源车型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大放异彩;2024年3月,比亚迪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首次亮相欧洲,精尖实力备受瞩目;在巴西,比亚迪不仅销量迅猛增长,由三座工厂组成的生产基地综合体也蓄势待发……可以看出,比亚迪不仅建立了品牌矩阵,各个条线从生产到销售的环节,也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走向全球。

比亚迪并不孤单。近些年,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认可度提升,品牌出海趋势明显。除了比亚迪以外,长安、奇瑞、吉利、长城都是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传统大厂,蔚来、小鹏、阿维塔等新势力近些年也有意向海外辐射影响力。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号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呼吁中企团结奋进,获得行业积极共鸣。这句呼唤至今看来仍不过时、甚至愈显珍贵。

4

比亚迪的下一个竞争点在哪?

短期来看,新的混动技术是国内外竞争的聚焦点。中汽协发布的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显示,纯电车销量同比增速远不及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前后二者同比增速悬殊,分别为11.1%和95.7%。站在消费者角度,上述“用脚投票”的结果已经显示出当下的市场偏好;站在企业角度,纯电型路线盈利困难,全球除了特斯拉外尚无企业跑通商业模式,而增程式混动路线相对开阔。

信达证券发布于5月9日的研报观察到,国家专利局公示了比亚迪新型结构混动系统专利,在发动机、发电机解耦方面实现创新。另外,发动机系统、电机冷却、散热模块等结构均有提高。据此该机构看好比亚迪的新混动系统有望进一步降低油耗,擦亮技术成色。

不负众望,5月28日,比亚迪如期正式发布新一代插混技术。据比亚迪介绍,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达2.9L,令综合续航里程攀升至2100公里。目前这一技术将在秦L DM-i、海豹06 DM-i首发搭载,后续市场反馈值得期待。

中期来看,驾驶落地颇具看点。尤其是2024年5月,特斯拉FSD(Full-Self 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入华消息不断发酵,引领新一轮热点。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亦有储备。上述信达证券研报关注到,比亚迪有完整的整车智能战略,智驾领域L2级智能驾驶搭载量位居全国首位,还成为全国首家获得L3级测试牌照的汽车企业,全新腾势N7全系配备“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辅助系统……

长期来看,出海、高端化、智能化三箭齐发,叠加在中国市场才能修炼出来的特有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比亚迪剑指全球一流汽车制造企业的底气与基础。

众所周知的是,比亚迪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企业,还是动力电池技术和制造领头羊。经过沉淀和持续创新,积攒下技术优势。更不容忽视的是它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所谓的“规模化”不仅仅意味着规模化,还内含着精细化。通过垂直整合和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的最优,最终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如今,比亚迪的发展势头正如滚雪球一般,有起步后不断加速、积蓄强大动能的势头。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比亚迪与全体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扩张步伐愈发坚定,大步向前跑,奔赴成为未来绿色能源和智能交通领域更加重要的角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