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机构暴拆比亚迪最便宜电车,结果绝望了
科技
科技 > 车研所 > 正文

美国研究机构暴拆比亚迪最便宜电车,结果绝望了

IT之家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雨仔。

在去年 6 月,我们IT之家曾推送过一篇名为《日本最大出版社出了本《中国 BYD 彻底拆解》》的文章。

当时,日本日经 BP 社对一辆比亚迪海豹进行了全面拆解,并出版了一本书籍详细记录拆解的详细过程。

该出版社对海豹大卸八块,进行了包括车体、电池、动力总成、电控设施、内饰部件等在内的拆解。

拆解完毕后,他们对比亚迪的平台配置赞不绝口,将高压系统、电动车驾驶控制相关功能的动力单元,以及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列为不容错过的看点,甚至在书籍的介绍页面上,印着“超越特斯拉,成为世界第一 EV 制造商”

一位高级研究员断言,中国制造将在未来引领世界的电动汽车。

往更早之前追溯,日本早在 2021 年就对国产电车下手了,名古屋大学的几位教授拆解了一辆五菱宏光 MINIEV。

他们经拆解发现,尽管这辆车的售价很低,但成本无限接近于售价,达到了 2.69 万人民币。

而且并非是靠粗制滥造来降低成本,反倒是有创新,比如简化制动器和冷却系统、半导体等借用现有产品。

一位教授推测,如果日本车企按照五菱宏光 MINIEV 的标准制造一辆同级别小车,成本可能要翻三倍。

从五菱宏光 MINIEV 到比亚迪海豹,都给了日本汽车从业者一点来自中国电车的震撼。

在燃油车时代,是作为落后方的中国车企去拆解日本汽车,并偷师对方的先进技术。

可是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两极反转,变为日本主动拆解中国电车,且自叹不如。

日本在电动化时代挣扎,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可以说在这条赛道中,中日汽车的攻守之势异也。

当然,或许有人会觉得得到日本的称赞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能让美国人心服口服,那才是实力的体现。

因为美国同样对电动车很是看重,且坐拥特斯拉这一风靡全球的标杆级别车企。

而就在近期,确实有美国专家对中国电车出手了,被拆解的车依然是比亚迪。

他们原本是想看“中国制造”的笑话,但到最后,绝望了......

一家来自美国底特律的汽车数据研究机构 Care softGlobal,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海鸥。

目前,海鸥是比亚迪在售阵营中起售价最便宜的电车,售价 6.98 万元起,他们所拆解的为高配,售价 1.2 万美金,但依然很低廉。

他们在拆解前,不相信电车能卖到这么低的价格,以至于认定海鸥是偷工减料之作。

然而,伴随着拆解的深入,这份偏见逐渐被打破,比亚迪海鸥的水准远超他们想象。

他们发现,海鸥在设计方面通过“化繁为简”,在降低额外成本的同时,塑造了简约的风格。

在做工方面,从座椅材质、座椅缝线、部件焊接,都很有水准。

在安全方面,没有因为价格低就妥协,安全气囊、ESP 系统、刹车配件都在线。

在驾驶体验方面,无论是操控性还是静谧性,都远超售价的水准。

关于海鸥为何能将成本控制到极低的程度,他们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得益于高度自研。

海鸥的大多配件都是比亚迪自给自足,凭借着出色的销量,可以将成本大幅平摊下来。

由于该机构拥有丰富的拆解汽车经验,所以是具有专业性的,对汽车了如指掌。

可是一辆小小的海鸥,却刷新了他们的认知,乃至让他们感受到绝望的气息。

他们认定,美国车企不可能仅花费 1.2 万美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媲美海鸥的产品。

他们推测,以美国现有的制造水平,相同的车子需要大概三倍左右的成本。

机构高管直言,海鸥对美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个“号角”,美国汽车行业在低成本电动汽车设计方面落后中国多年。

其实在今年 4 月,比亚迪海鸥就曾在外网掀起过舆论热潮。

当时有网友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海鸥的体验视频,并告知这辆车售价仅有 9000 美金。

这个价格,让不少美国网友坐不住了,有人发出灵魂质疑:“为什么我们所有的衣服和电子产品都可以来自中国,但买得起的汽车却不行?”

可惜的是,纵使海鸥很诱人,但美国民众怕是很难拥有它。

在 2022 年 8 月,美国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IRA)》,旨在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来促进美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业,将中国排除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之外,其对美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偏好程度,使得比亚迪在美国乘用车市场上运营变得太过昂贵和不合适。

法案签署后,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美国市场不在比亚迪目前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上个月,彭博社放出消息,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考虑放弃美国市场,转向拉美市场。

而就在本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对华加征 301 关税的复审结果,并宣布将对一系列中国进口商品,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电脑芯片和医疗产品等,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大幅加征关税。

此情此景,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很难进军美国市场,实际上,截至目前,美国市场上压根就没有中国汽车品牌在售。

鉴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大幅征收关税,说明美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电车的压力。

日本、美国专家接连对中国电车刮目相看,也能证明国产电车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细究国产电车今非昔比的原因,无外乎两方面:行业竞争激烈促进技术的发展,中国具备全世界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既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广大国产车企来说,在内卷的同时,能在海外攻城略地是上佳之策,基于事实来看,产品确实具备出海的底气。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纵使具备取得成功的实力,但不一定拥有条件。

毕竟,想要进门的前提,是门要开着......

美国研究机构暴拆比亚迪最便宜电车,结果绝望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