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难,做刘强东的兄弟更难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做人难,做刘强东的兄弟更难

作者|张文

编辑|蒋浇

封面|摩登时代

如果不算上次那场尴尬的数字人直播,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最近一次公开露面还是献给了他的兄弟们——虽然是喊话哪些人不是他的兄弟。

早年间,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都喜欢在各个场合公开发言,所谓“996福报”。最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少了许多,他们的发言转为所谓的“内部信”在各大媒体报道中流传。只是内部信往往变成公开信,每一家媒体都标上“独家”,难免惹人揶揄。

京东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似乎是为了要坚定自己加码短视频的决心,老板的内部讲话只有文字还不够,一定要视频呈现才更显生动。于是,“刘强东最新内部讲话”就出现了。

“我也知道每个人生活的选择不一样。我们也有同事,应该也算是我们也有员工,他其实更多在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这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你是路人。”

视频中,真实的刘强东显然比那个说着洗衣服用什么洗衣机才好的“假强东”更有大哥风范了。他身着红衣,背景是深色的书柜,书柜上摆满了书和照片。

说到“你是路人”,刘强东转了下椅背,开始自问自答。他连用 6 个“不是”、“不应该”来和这些以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划清界限,必要时还要加上肢体动作,扬手、转头,加强语气。

“什么叫路人?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们不是一家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因为你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拼搏的兄弟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对他们严重不公平。”

一些媒体说刘强东又重新定义了“兄弟”。但这已经不是刘强东第一次喊话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他的兄弟了。早在 2019 年,互联网公司的 996 文化开始被大众抨击时,刘强东就对外发布自己创业初期“地板闹钟的故事”,在朋友圈说“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即便这条朋友圈似乎只是为了澄清京东不强制员工 996,但刘强东的原话是:“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 995 或者 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

一周前,京东新任 CEO 许冉邀请了近期总是在社交平台上活跃的周鸿祎一起直播。在京东总部,许冉带领着周鸿祎一起参观了京东创业初期的办公室,又向外界重温了一下老板“地板闹钟的故事”。周鸿祎就有些不识趣了,他说,京东创业初期还有办公室,自己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大多都是白手起家的,每一个人都能写出一部堪比《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拼搏奋斗故事,从小民居里的四五个人,没日没夜拼搏到上万人、享受在纽约或者香港的聚光灯前敲钟的快感。

但他们似乎总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员工不能像自己一样拼搏奋斗?据多家媒体报道——一位京东高管不具名的出现在了多家媒体的稿件中——京东内部存在大量代打卡现象,过去松散、不善的管理造成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不达预期等问题,“以及股价长期低迷”。

除了高管反思,员工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刻反思,称有实习生通过代打卡“骗走了公司 1.5 万工资”,“听说内部统计代打卡的人次每月近万次”。——是的,公司才是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群体,被骗工资、被骗打卡,一个实习生就能让市值 460 亿美元的上市公司陷入自我反思。

他们认为,加强管理的调整有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有利于为有意愿拼搏的员工和团队提供公平的环境。”

百年前,南国马匪张牧之就说过了,“公平、公平,还是 XX 的公平!”

半个月前,被媒体揶揄为山东钳工的参哥似乎看得更明白些。他在自己的短视频里说,“我们的主文化是什么?是认真分钱。”

和刘强东内部讲话一起流出的,还有他宣布给京东采销涨薪的消息。采销是一线,一线要涨薪,但其他板块员工可能要等等。媒体报道中刘强东的原话是,“随着采销薪资不断向好,其他各体系的薪酬待遇也会提升。”

在那家拥有着几乎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高人效的电商公司的报道中,也没有人抱怨过薪资问题。他们通常都会说,不过就是拿什么换什么。他们的老板倒也没有喊我们都是兄弟,大家都心照不宣。

京东在 1998 年 6 月 18 日创立,至今已有 26 年。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中,京东做的是最苦的一门生意,它自建物流、仓储,加起来拥有超过 60 万名员工,比阿里、腾讯、拼多多、百度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其中接近一半都是快递员。

刘强东说,“每个聘用人员、每个保安、每个保洁、每个快递员都必须跟京东签劳动合同,不允许有一个员工去给我做外包。”2022 年,京东合并德邦物流之后,十几万德邦小哥也都缴上了社保。

上周,互联网公司们纷纷发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不到一万人的拼多多创造了净利润高出市场预期一倍的亮眼成绩,市值再度超过老大哥阿里。京东现在的市值,大概只有拼多多的 1/5。

从这个角度,或许才更能理解刘强东的情绪。即便不在一线,仍要为公司日夜操劳,亲自下场坐阵指挥。于是,老板的焦虑从上至下层层传达,最终演变为一条条硬性规定。以至于社交平台上还有人爆料称,京东办公室内的横幅上写着:“没有业绩连呼吸都是错的”。

“午休两小时不熄灯”只是这场京东内部调整的表象,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之下,京东不得不开始亦步亦趋地转变,但并非从下至上。成立了 26 年的京东,似乎仍未走出第一代创始人卸任之后的管理难题。

变化不应该只是基层员工的硬性考核,大头兵们可能也无法搞清楚战略和管理的问题。在刘强东喊话谁才是他的兄弟时,或许也要看看管理层们是否也还能承担兄弟的名头。

职场社交软件脉脉的创始人林凡在 3 月份接受了《晚点Latepost》的专访。他说,互联网公司的称呼从巨头、到大公司再到大厂的称呼变化,是员工们“尽管身处很先进的科技公司,但员工个体感受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零件、一个工具人,跟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没有特别本质的差别。这可能是自我感觉无足轻重的一种调侃。”

林凡说,称呼变化的本质是,“很多公司都到天花板了,红利消失了,工作变得越来越标准化。”

1936年,卓别林的无声电影《摩登时代》上映。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一开场,是一段一分钟左右的钟表转动图像。秒针滴滴答答,一刻不停。片头的字幕写着,“一个人类在工业时代追求幸福的故事。”

紧接着,一群羊拥挤着从羊圈中出来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