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超四成,广汽埃安也“阵痛”了?
科技
科技 > 车研所 > 正文

销量下滑超四成,广汽埃安也“阵痛”了?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作者 | 李李

正在猛攻海外市场的广汽埃安,面临的却是国内“大本营”失守的尴尬。

据广汽埃安消息,5月23日,广汽埃安品牌上市发布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办,宣告正式进入尼泊尔市场。此前两天,埃安亮相2024马来西亚汽车展,旗下车型AION Y Plus正式在马来西亚上市。更早一些,埃安相继进军泰国、柬埔寨、印尼、新加坡等市场。

然而,在海外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广汽埃安在国内市场似乎有些偃旗息鼓。广汽集团(601238.SH)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4月,旗下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量为7.02万辆,同比下滑41.16%。这一下滑幅度比合资的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都要高出许多。

并且根据产销快报,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广汽埃安便有了销量放缓的趋势。去年5~8月份,其月销量一直在4.5万辆的水平徘徊,9月份甚至直接突破了5万辆。但10月开始有所回落,今年1月和2月突然降至1.1万辆和1万辆。

另外,在IPO方面,广汽埃安也未能一鼓作气。早在2022年10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后,就一直有IPO相关消息传出,但至今未能如愿。

已经有触碰到销量天花板之势的广汽埃安,还能靠什么来打动消费者和投资者?

1

销量急转直下

广汽埃安应该算是传统老牌车企打造的新品牌中,突出重围最快的一个,成立不过几年时间,发展速度喜人。

资料显示,广汽埃安是原广汽新能源旗下品牌,诞生于2017年7月28日,是广汽集团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核心载体。2020年11月20日,广汽集团宣布将“广汽埃安”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由于背靠广汽集团,且充分受益于“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浪潮,广汽埃安起步就在奔跑。数据显示,自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其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20%。

2019年-2021年,广汽埃安分别实现年销量4.2万辆、5.95万辆和12.02万辆;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达27.12万辆,同比增长126%,创历年最快增速,大幅超出当年原定的销量目标。

去年,广汽埃安继续向前冲刺,最终实现了累计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77.02%,稳居头部阵营。在乘联会去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广汽埃安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以6.3%的份额排在了第三位。

然而,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广汽埃安也不是没有隐忧。《车圈能见度》注意到,广汽集团产销快报显示,去年9月,广汽埃安的销售数据曾达到顶峰的5.16万辆,同比增长71.89%。但是10月份开始增速便有所放缓,第四季度的月销量都在4万多辆。

到了今年,广汽埃安的表现让人更加意外。1-4月销量分别为1.1万辆、1万辆、2.79万辆和2.14万辆,已和去年月销四五万辆的成绩没法比。尤其在其中的2月、3月和4月,其销量还分别同比下滑了66.74%、30.4%和47.94%,最终导致今年前4个月整体销量下滑41.16%。

乘联会最新排行榜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厂商零售TOP10中,广汽埃安不仅排名已经降至第八位,而且还是榜单中唯二出现同比下滑的,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赛力斯、理想汽车在新能源销售方面,都对其形成了超越。

广汽埃安原本计划在2023年实现“全年保50万辆,冲击60万辆”目标,最后实际销量48万辆,没能完成保量成绩。根据公开报道,今年其销量目标是80万辆,也有媒体报道,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目标是:“今年争取能够保70万辆。”

但无论是80万辆,还是70万辆,对于正走在下滑通道的广汽埃安来说,要实现都没那么容易。

2

网约车标签难撕

广汽埃安的下滑,与其所在市场变化有一定关系。从销量结构可以看出,广汽埃安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ION S和AION Y两款网约车走量车型,但由于当前网约车动力过剩,已经难以再提供多少增量市场。

一提到广汽埃安,很多人心中给它贴上的标签都是“电动小车”“便宜低端”“网约车品牌”等。与北汽新能源、哪吒汽车的打法类似,一开始广汽埃安为了迅速起量,选择了发力B端市场。

《车圈能见度》认为,这种策略放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那会虽然已经有不少新势力蜂拥出现,但交付的数量并不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认可度也不高,通过B端先抢占市场无可厚非。

事实也证明,发力B端确实能让销量迅速得到提升。凭借具有竞争力的价格,2019年-2021年,广汽埃安的销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销量担当AION S一度支撑起广汽埃安大部分的销量。即使是去年,AION S在2-9月份的月销量也一直超过2万辆。

不过,这款车的销量去向就是以出租车企业为主。据中信证券统计,2020年-2021年上半年,AION S租赁市场销量占比约为60%~70%。

2021年,定价在10万元左右的AION Y面世,同样销量增长迅猛,去年下半年的月销量逐步达到了2.7万辆的水平。但问题也类似,相比C端市场,其在B端市场似乎更受欢迎。

去年7月,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杰兰路发布的新能源市场解读报告中提到,该月广汽埃安销量中有41%为个人所有。据此推算,还有近六成销量是去往B端市场的。

如果长期对网约车市场有依赖,那么就有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很容易拉垮产品定位,不利于后期放量;另一方面也会面临市场变化的危机。去年,重庆、上海、长沙、济南等多个城市就陆续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甚至部分城市已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

这一市场变化也的确影响到了广汽埃安的销量。根据懂车帝数据,去年10月,AION S的销量从9月份的2.15万辆下滑至1.17万辆,今年4月是1.19万辆,没能实现反弹;AION Y在今年4月的销量为1.15万辆,比起去年10月的2.71万辆腰斩都不止。

当然,也不全是跟网约车有关,如今汽车行业白热化的“价格战”也让广汽埃安失去了优势。就拿比亚迪来对比,今年2月,比亚迪宣布旗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起售价为7.98万元。这一出招,广汽埃安好像很难再靠性价比来争夺市场。

3

上市进程缓慢

让广汽埃安管理层焦虑的恐怕还不止这些,一个是虽然其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也正是由于价格漂亮,还没能赚上多少钱。

就拿去年来说,广汽集团的归母净利润是44.29亿元,其中,对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83.49亿元。由此可推,广汽集团自主板块的亏损大约为39.2亿元,2022年和2021年同样如此。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广汽埃安是否是集团盈利路上的“包袱”。

另一个是,依靠B端起量的广汽埃安,似乎与网约车牢牢绑定在了一起,导致后面在冲击高端时,也面临了不少的困难。

早在2020年,广汽埃安就发布了定价在17.26万-23.96万元的AION V,但是月销量长时间在1000-2000辆的水平徘徊,即便后来进行降价,销量依旧不见起色,今年4月的最新销量仅为1666辆。

为了迎战高端市场,广汽埃安于2022年年底又正式发布旗下高端品牌——昊铂,并亮相了首款量产车型昊铂GT,最初定价为21.99万-33.99万元。随后还发布了昊铂SSR和昊铂HT两款车型,其中昊铂SSR为定价在百万级别的超跑。

从现实成绩看,昊铂销量惨淡。按照懂车帝数据,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内,昊铂的三款车加起来累计销量才1.2万辆。

低端销量放缓,高端又冲不上去,盈利还备受考验,这让广汽埃安原本一片光明的IPO也变得不确定起来。

要知道2022年10月,广汽埃安就因A轮融资引起关注,在新能源行业融资步入“冷静期”的阶段,逆势超募单轮融资约183亿元,投后估值超1000亿元。彼时,有关广汽埃安将冲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声音此起彼伏。

后来在2022年底的广州车展上,古惠南又透露,广汽埃安正在向证券监管机构上报首次公开募股申请的相关材料,拟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预计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实现上市。

接着去年4月上海车展时,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再次提到IPO一事,表示广汽埃安力争年内实现IPO;7月,古惠南表示,埃安IPO正按计划走,最快要到2024年。

时间一晃来到2024年,年初市场有传言,广汽埃安将赴港上市,拟募资10亿美元。该消息传出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于A轮融资时估值就已超千亿的广汽埃安来说,多少有点“委屈”。

可即便IPO消息源源不断,始终没有一个准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加剧,广汽埃安又呈现脚步放慢的情况下,其还能等来理想的上市时间和满意的估值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