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人工智能法案》,对AI应用进行风险级别分类
科技
科技 > 人工智能 > 正文

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人工智能法案》,对AI应用进行风险级别分类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AI)领域全面监管法规即将生效。

当地时间5月21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在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签署后,将于近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在公布20天后生效。

今年3月13日,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46票反对和49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该法案。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4月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与欧盟其他许多法规一样,《人工智能法案》最初旨在为消费者安全立法。该法案的核心特征是对AI应用进行风险级别的分类,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其中,被认为存在“不可接受”风险的技术会被完全禁止,法规会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AI应用制定针对性标准。预计绝大部分应用属于低风险,包括内容推荐系统、垃圾邮件过滤器等。某些威胁公民权利的应用,比如基于敏感特征的生物识别分类系统、从互联网或闭路电视录像中无针对性地抓取面部图像以创建面部识别数据库等会被视为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将被禁止使用。

去年12月,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

此后,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法案文本表达异议,担忧法案对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严格监管将阻碍欧洲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担忧,欧盟委员会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出多项支持创新的措施,建立新的监管机构“人工智能办公室”负责该法案的实施。

今年2月2日,欧盟27国代表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标志着欧盟向立法监管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随后,3月13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这标志着欧盟扫清了立法监管人工智能(AI)的最后障碍。

不过,《人工智能法案》3月13日获得高票通过后,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法案通过是一个“里程碑”,能够以风险等级针对性地监管各类AI技术,但也有声音表示,法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提升的空间。

近几个月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日益普及,对人工智能助长错误信息、假新闻和受版权保护材料的担忧在全球范围内加剧,比如微软支持的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聊天机器人Gemini等。

比利时数字化部长马修·米歇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是世界上第一部此类法律,解决了全球技术挑战,也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创造了机会。”

他说:“通过人工智能法案,欧洲强调了在处理新技术时信任、透明度和问责制的重要性,同时确保这种快速变化的技术能够蓬勃发展,促进欧洲的创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