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安兔兔一条“想看哪台车跑分”的微博,开启了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在此之前,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对车机系统的性能感知主要取决于主观感受和芯片的知名程度。自从车机系统可以跑分之后,车市暂时还没有掀起性能分数上的内卷,但毕竟有了可量化的性能参考,也算是给车企用上最新最好的座舱芯片提供了依据。
近日,安兔兔Auto公布了五月份的车机跑分和芯片性能榜单。其中,最新的骁龙8295芯片以1075244分处于车机芯片排行榜第一位,紧随其后的联发科MT9676芯片也有1026462分,和前者共同处于断层领先的状态。我们熟知的8255芯片和8155芯片,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七位。
再看车机版性能排行榜,排在前四名的车型都用上了骁龙8295芯片,在很大程度上与车机芯片排行榜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车机版性能排行榜的还有两款未上市的车型——均采用AMD V2000芯片、10GB+256GB存储组合的领克E371和smart精灵#5。
根据官方消息,smart将成为全球首个推出AMD V2000芯片量产车型的品牌,而AMD V2000芯片的CPU算力可以达到394K DMIPS,高通骁龙8295芯片仅为230K DMIPS,相差接近一倍。不过,我们从车机芯片排行榜不难看出,某一个参数出众不代表整个芯片的性能,综合GPU、NPU等多个部分的算力表现,高通骁龙8295仍然是当下座舱芯片的性能之最。
熟悉智能手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芯片性能好、在安兔兔上排名高并不能直接代表实际体验的优劣,就比如本期排行榜中夺得榜首的极氪007,虽然有着最高的分数却不意味着车机体验最好。
早前电车通的测试栏目就针对极氪007的座舱做过评测,发现在一些场景中会有卡顿的现象,还谈不上“绝对流畅”。这般景象让小通仿佛又见到了当年智能手机里的“跑分有无用”大讨论,或许历史的确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
数据足够好看≠体验足够流畅
因为这台极氪007是同事的自购车,且体验了好几个月,小通认为我们非常有发言权。
该款极氪007标配15.05英寸2.5K OLED中控屏,搭载的是目前跑分最高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并且给到22GB+128GB的内存。如果将车机看作是“大平板”,那么极氪007上这一块平板的配置还颇高,已经比得上中高端的安卓平板产品,尤其是22GB的大内存,理论上能够保障车机系统的应用多开和基础流畅表现。
极氪007的座舱系统在参数上比较漂亮,而且从小通的静态体验来看,快速打开车辆设置、导航/音乐/电影等常用功能时的动画都足够流畅,语音交互的响应速度也比较迅速,整个车机使用起来确实没有太多毛病。
但短暂的体验并不能代表一切,一些很细节的问题只有车主才能够真正体验到。为此,小通特地采访了主编黄老师。
作为车主的黄老师,也表示大多数的动画都很流畅,但是存在部分体验感不太好的地方。一是车机导航切换到车道级导航时会出现卡顿,二是在车辆冷启动下,点开功能设置时的响应速度会慢半拍。
可见,车辆即便搭载当下最强的芯片,也不能确保整个车机系统的完美流畅。而从同事的反馈中我们能够看到,当下极氪007座舱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实不是性能短板而是系统优化,“车道级导航”这种场景在8295芯片的综合算力面前显然小菜一碟,出现卡顿很可能是3D渲染过程中没有做代码的优化。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功能够多且足够流畅的车机系统才是他们想要的,“参数好看”并不是一切。相反,如果空有强大的参数配置却拿不出对应的体验,很可能招致用户的反感。
当然打造座舱体验的能力也和企业自身的“基因”有关,比如说由星纪魅族打造的Flyme Auto座舱和由华为打造的鸿蒙座舱显然在体验和口碑上好得多,凭借的始终是这两家厂商在手机领域的耕耘和理解,更有他们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
话说回来,既然芯片和跑分不能决定一切,安兔兔公布榜单的意义在哪?
所有的榜单,都会成为车企“秀肌肉”的一部分
即便不能决定一切,各种榜单也还是能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纵观整车汽车行业,除了车机性能排行榜之外,车圈媒体或专业机构会针对汽车部分领域进行测试,并公布相应榜单,比如中国汽车流通性协会公布的汽车保值率报告、J.D. Power发布的可靠性研究报告等。
即便没有榜单,消费者从厂家公布的数据中也能大概知道产品处于什么水准。性能方面,用户可能会比较关注零百公里加速时间和风阻系数;关注长续航,用户则会从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以及产品所采用的电池组属性入手。
安兔兔作为性能评分的专业软件,已经在科技行业备受认可,手机企业在宣传产品卖点时也会加入跑分环节。安兔兔跨界公布车机跑分,并得到一些用户的支持,根本原因还是车载智能尤其是座舱体验在当下购车需求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而另一方面,行业中没有很好的手段去量化车机的体验水准,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只能根据所用配置参数和厂商宣传来判断,难以得出准确结论。这时候,安兔兔的车机评分就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跑分高不代表全部,但跑分低的车机体验大概率不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车机在内的各种“跑分”,各种“排行榜”的出现始终是为了给消费者呈现直观的、可量化的对比指标,本质上和厂商公布“零百加速” “续航里程”这些指标有着相似之处。
不过,参考可能只占据排行榜意义的20%,剩下80%的意义在于对比。
小通认为,消费者在选车时即便不看任何数据,只要将预算内的产品都体验一遍,自然会得出想要的结果。只是当今信息网络发达,再加上可选项空前增多,消费者会秉持着省心省力的原则,通过数据和各大排行榜初次筛选,直到心仪产品进入“决赛圈”才会亲自下场。
汽车厂商自然懂得这一道理,为了提升自家产品进入消费者购车“决赛圈”的几率,善用各种的跑分对比、排行榜数据就成为了重要的手段。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日系燃油家轿比如轩逸、卡罗拉等车型曾长时间霸占中国细分品类销冠,靠的就是两个很重要的“排行榜”——销量排行,和油耗排行。其逻辑是,消费者在没有目标产品之前只能借助各大榜单来筛选产品,销量排行高意味着该产品是“大众之选”,必然有着可靠、耐用等品质;而油耗较低排名前列带来的参考意义更加明显,注重油耗的消费者可以瞬间将日系车锁定为购车目标。
同样的逻辑可以应用到如今的新能源车竞争中,尤其是智能化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的前提下,安兔兔提供的车机跑分排行榜,自然能够成为普通小白消费者选车时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看榜选车”时代不远了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车企还不会频繁地用跑分当做宣传车机卖点的工具,但那也只是时间问题。车企在发布会上越发强调使用的具体座舱芯片型号、算力有什么程度的提升就能说明情况,厂商已经意识到“性能参数”在宣传行为中有非常高的价值,进而模仿手机品牌引用各种排行榜相信也是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AI大模型在座舱生态中戏份越来越多,我认为也会间接推动厂商在发布会等多个场景,更加强调“排行榜”的重要性。AI大模型的竞争离不开底层算力和参数量,只有直接对比这些可量化的参数,才能让消费者感知到大模型本身的能力差距。
如果在宣传上着眼于应用能力的对比,汽车厂商很可能说不明白自家的大模型座舱到底有哪些优势,毕竟当下AI大模型在座舱上的落地还是围绕智能助手、AIGC等层面,表现上也拉不开太直观的差距。
在与联发科公司高层交流座舱演化方向的时候,他们认为座舱本身和智能手机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不光是软硬件的构成,更有营销思路方面,各种数据的呈现、对比会越来越多。
诚然单一排行榜的确无法真实还原座舱的体验水准,但随着各种排行榜的不断出现、覆盖面逐渐完善,或许有一天消费者光靠对比不同的排行榜,就能对一款车的座舱表现有相对准确的认知。我认为这对于降低消费者的选购成本而言也未必是坏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