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放弃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而是规划电动车的销量仅占其总销量的50%,并声称已做好了继续生产内燃机汽车的准备,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更新其内燃机技术。而在2022年时,奔驰计划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并在2039年实现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奔驰此次的战略计划改变无疑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力,作为知名的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却突然刹车。
与奔驰相似,作为传统汽车巨头的宝马和丰田此前也声称放弃了全面销售电动化的目标。并且在前几天,苹果公司也正式宣布放弃电动汽车的开发,该项目的部分员工转至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涨的现阶段,为何这些巨头踩下了刹车?
本土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较大,带动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上,我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渗透率为31.6%,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渗透率远高于美国的7.7%以及欧洲的15.7%,并且本土销量也远超美国的110余万辆以及整个欧洲的200余万辆。所有国家中我国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自主电车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占据本土市场份额较大,海外市场竞争力较强。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80.6%,在国内各厂家激烈竞争的同时,海外新能源电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扩大本土的市场份额外,出口量也在大增。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东盟国家中,我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飙升至46.1%,并超过韩国占据首位。在欧洲和美国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在加速提高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海外电车影响力在减弱,选择推迟完全电动化进行防御
不同于油车,中国电动汽车制造的快速崛起已经严重压缩海外品牌在中国的电车销售量。在中国的电车市场,海外品牌电车难以有着油车的影响力。同时,在中国品牌电车出口量不断剧增的同时,也引起了海外汽车品牌的深深担忧。斯特兰蒂斯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上此前就表示,人们完全认识到未来不适合面对中国竞争的公司将陷入困境,如果不适应,欧洲汽车业将面临“血洗”。
全球汽车巨头推迟完全电动化可以看做一次“防御”的策略。首先在中国电车市场竞争优势减弱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中国车企已经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对于这些海外品牌来讲,守住本土市场将是重点的战略方向。与中国不同,欧美市场新能源电车渗透率增长较缓,并且市占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很多国家陆续退出了“巴黎协定”,其整体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决心相对中国较少。油车仍是未来短期内欧美市场最大的选择。除此之外,相对较大的成本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些公司,除去生产成本相对较大外,现阶段价格战的蔓延也导致了部分车型利润的下降,以奔驰为例,其车型EQE和EQC的近期降价幅度都超过20万元。
部分巨头选择“抱团”对抗中国新能源汽车
在一些公司进行防御策略时,部分公司也选择通过抱团对抗中国新能源品牌。例如欧洲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雷诺和斯特兰蒂斯正在准备建立合作关系,应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特斯拉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并且据外媒记者表示,这种关系可能是在汽车合作深度上是前所未有的。除此之外,福特公司也在计划与一些车企合作,增加自身竞争力。
除去这些车企的反击外,欧美的一些政策也在配合打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例如去年的9月份,欧盟理事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强调此举意在保护欧盟车企不受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冲击。而近期美国拜登政府也正在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并声称是因为个人数据的保护。
总体来看,海外车企的一系列措施代表了我国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的同时,也说明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竞争压力将加大。对此许海东表示在外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充满信心,预计2024年出口量将达到550万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