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Apple“按部就班”地发布了iPhone 15系列手机与新一代Apple Watch。不过可能是因为机型升级“不够诚意”,今年的新iPhone并未能像往年引起数码圈的热议,甚至连“数码春晚”这一称号都被华为的Mate 60 Pro发布会抢走。
不过iPhone 15系列倒也没有说完全从大众视野中走远,自手机发布以来,关于所谓“iPhone不通用USB-C”,“iPhone假5G”的话题可以说层出不穷。今天上午小磊就发现了一个关于iPhone 15的“最新话题”——“Apple打算把中国生产的高质量iPhone出口到欧美,再把印度生产的iPhone卖到中国来”。
说实话,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话题时,我很难把这则消息当真——这种过于直白的钓鱼技巧仿佛跟2010年前小杂志上鼓吹海外商品质量高的路数一脉相承。本来小雷在看到后都打算截图给朋友当笑话看了,但点开相关文章的评论区,小雷才发现这个说法的受众可一点都不少。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印度iPhone专供中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印产iPhone印度自己都不够卖
简单查询,关于印度生产iPhone 15的消息最早源自彭博。在《Apple首次在iPhone首发时销售印度生产的手机》一文中,作者Sankalp Phartiyal提到“在发布日购买的新iPhone型号可能是在印度制造的”。
同时作者引述知情人士,称“美国苹果公司计划在全球销售首日在南亚国家印度和一些其他地区提供印度制造的iPhone 15。尽管绝大多数iPhone 15仍将来自中国,但这将是最新一代印度组装设备首次在销售首日上市。”
图片来源:Apple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对所谓"印度iPhone专供中国”的假新闻盖棺定论了。但在博流量的自媒体的煽动下,依旧有人对“印度产iPhone”表示担忧。毕竟文章只提到印度iPhone只占一小部分,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一小部分iPhone卖到了哪里。万一这些iPhone真的是中国特供版本呢?
关于这点大家还真不用担心,因为印度产的iPhone,甚至都不一定够印度市场自己内部消化。
2023年5月4日,Apple公布了截至2023年4月1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Apple三个月营收948亿美元,其中美洲、中国和日本市场营收均有所下滑,欧洲市场有6.58亿美元的提升。但除中国和日本市场之外的其余亚太市场却有着极为显著的营收增长,从去年同期的70亿美元提升至81亿美元,增幅超过15%。
图片来源:Apple
毫无疑问,这个“Rest of Asia Pacific”中除了增长已经饱和的澳新市场外,自然就是以印度为首的新兴亚洲市场了。在接受美国电视频道CNBC采访中,Tim Cook表示超出行业预期的业绩表现离不开印度市场的换机需求。
再加上Apple、小米等“国际企业”在印度投产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印度制造工艺水平有多高,而是以“印度组装”的方式绕开印度对海外科技企业的层层阻挠,本身产量就极为有限的印度产iPhone,当然要优先供应印度本地市场。
“水土不服”的手机工厂
为了满足“Made in India”的有关要求,2017年Apple就开始在印度本地制造、组装iPhone。只不过在用工成本、良品率、原材料和物流等条件的影响下,Apple只在印度本土生产有些年代的旧款iPhone。2020年Apple开始在印度制造iPhone旗舰机型,同时印度工厂也在尽可能地提高产能:根据彭博的消息,截至2023年4月1日,新iPhone中来自印度的比例已经来到了7%。Apple表示,公司希望到2025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5%。
换句话说,无论2023年还是2025年,印度制造的iPhone都只占据市场总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制造始终是iPhone的质量保证。
只不过中国制造要面临的威胁,并不仅仅是不成气候的印度制造。
图片来源:微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21年底越南产AirPods 3大面积“翻车”的场景:不少消费者在收到AirPods 3后发现这批并不是大家熟悉的中国制造,而是产自越南工厂。而且耳机做工参差不齐,有的毛边四溢,有的有胶水残留,有的甚至有明显的电流声,“甚至不如华强北高仿的品质”。
2022年6月,Apple将部分iPad的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2022年8月,有媒体爆料Apple主要供应商立讯精密和富士康已经打算在越南试生产苹果产品,比如Apple Watch,这也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越南地区生产该设备。
如果说将iPhone订单分到印度是为了满足印度当地的复杂条例要求,那将AirPods 3转移到越南毫无疑问是Apple为了节约成本而作出的大胆尝试。但由于当地生产水平的问题,想用越南等新兴“亚洲工厂”代替中国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事情。
“中国制造”门槛更高
其实越南版AirPods其实引出了另一种现象,即并非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有资格享受“中国制造”的待遇。首先,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毫无疑问是更成熟的代表。相比于东南亚小国刚刚起步的制造工艺,国内的良品率显然也更高。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良品率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也一同带动了人力成本的提高。这也导致中国制造的成本与日俱增,以至于只有需要高精工艺、有高利润率的产品才有可能安排中国制造。至于运动鞋、T恤衫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品牌早就扔给东南亚的小工厂了。而在更高的用工成本和更长的生产周期两大条件的影响下,美国本土面对Apple海量订单同样也无能为力。
图片来源:Apple
换句话说,即使Apple正在寻找中国制造之外的更多可能性,iPhone、iPad等产品依旧离不开中国制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可以一直这么无忧无虑下去。
产线转移背后通常意味着供应链调整,而与Apple供应链脱钩的代价是巨大的。曾有十来家中国企业被Apple踢出供应链导致业绩暴跌。以大家熟悉的欧菲光为例,脱离Apple供应链后欧菲光利润曾暴跌90%。
对中国企业来说,进入Apple供应链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在于Apple的供应链能带来海量订单,而挑战在于企业需要时刻为Apple“脱钩”做准备。为此中国供应商们不得不为下一个10年做准备,于是便有了富士康、立讯精密下场造车;歌尔股份加码AR/VR;蓝思科技进军光伏,长盈精密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等。
在知乎有一句关于印度市场的名言——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作为亚洲著名的“外企坟场”,风向变幻莫测的印度市场已经让不少国产手机品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调整市场策略。印度是一个巨大潜力的市场,但糟糕的营商却在倒逼众多跨国货退出。
不过即使印度在未来真的对Apple下手,这跟背靠中国智造、“遥遥领先”的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