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面对ChatGPT?不如视为辅助写作的工具
科技
科技 > 人工智能 > 正文

文学如何面对ChatGPT?不如视为辅助写作的工具

6月8日,一场“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来自上海市作家协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的近30位作家、学者就该议题展开热议。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与其讨论人类文学创作是否会被ChatGPT取代,不如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发挥“人的用处”。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于2023年,于今后的发展而言,毫无疑问,ChatGPT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也不能不说,也是文学现象,很多人已经开始了ChatGPT的游戏式的文学尝试,它将带来的,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那么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文学的位置在哪里?文学孵化何以进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众多命题中的两个问题。”

作家:“没有什么危机感”

几年前作家小白参与了一个用ChatGPT2辅助写作的项目,他的小说《“发挥你无限的潜能”》恰写到一位作家为写好故事参与一系列大脑与神经系统手术,最后成为了“机器智能”。小白在小说开篇就写下说明:“小说第五、六节中若干词句和情节发展在人工智能中文预训练模型辅助下完成。”

“当时我觉得GPT2距离辅助写作还很遥远,因为这第五、六节就用了我两三天的时间,如果自己写只要两三个小时。但是谁也没有想到,ChatGPT4来了。”小白感慨,他在来开会的路上还看了陈楸帆借助ChatGPT4生成的最新小说,尽管还是有机器生成的痕迹,但已经“颇有成果”了。

现场有人问小白:“你有危机感吗?”

“没有什么危机感。”回顾了人工智能写作的历史后,小白直言经过一两代的迭代GPT绝对可以成为辅助写作的工具,“尽管现在用它辅助写作还有一点过于前瞻,但我们还是需要尽量学会使用它。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要把它拟人化,它实际上是一个平台,一个沟通的媒介。”

作家小白

作家小白

学者:以ChatGPT为训练伴侣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看来,ChatGPT或能激发人类新的浪漫主义运动。《约翰·克里斯朵夫》写道:“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沦为了机器,从事着机器般的工作。

“沃特·翁认为,因为文字、手抄和印刷术等技术的存在,才让浪漫主义运动的出现成为可能。同样,我认为今天ChatGPT可以高效地生成各种模式化的文字,从而让人类能腾出脑力来从事更多的创造性工作。”邓建国表示,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能以ChatGPT为自己的训练伴侣,在涉及“学、识、才”的内容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用处”。

合影

合影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王伟表示,此次的研讨更多的可能是生成式的:看到我们能看到的、可以预见到的。而我们能看到的、可以预见到的,本身又在生成之中。

“我们的文学孵化工作,在ChatGPT的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需要我们有‘融汇古今,联通中外’的新思路、新探索,新做法。这是我们共同研讨的价值所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