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分析师解读小米财报:行业“寒冬”中稳住全球第三
科技
科技 > 传媒 > 正文

新视界|分析师解读小米财报:行业“寒冬”中稳住全球第三

凤凰网 新视界 出品

作者|苏牧

编辑|季倩

核心提示:

1.通讯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小米在国际市场抓住了华为手机被制裁后出现的市场空缺,海外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快速提升,而OPPO和vivo想要替换下小米并不容易,需要得到国外运营商、用户等多重环节认可,这需要很长时间努力。

2.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虽然当前智能汽车品牌非常多,但都各有缺点。蔚小理有品牌,但产量徘徊在10万量很难上去;而哪吒、零跑的产量上升很快,但品牌认知度缺乏;长安、广汽、吉利等主机厂转型很快,但依旧很难摆脱旧体制束缚,市场在呼吁除比亚迪之外,还应该再有既有品牌,又有产量,还懂消费者心理的智能汽车品牌出现,小米汽车值得期待。

8月19日晚间,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实现营收人民币702亿元,经调净利润为人民币21亿元。

由于俄乌冲突、欧美通胀、国内外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电子市场的承压期更为漫长,小米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并未超出市场预期,反而业绩表现颇有亮点——手机业务稳住了全球前三的份额,并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全球用户数仍在持续增长,MIUI月活用户达5.47亿;AIoT业务中空调等白色家电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此外,小米智能汽车业务尤其值得关注。在财报业绩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CFO林世伟等高管透露,小米二季度光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方面的投入高达6.11亿元,自动驾驶技术将会是小米造车的重点,采用全栈自研模式,目标则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

当前手机市场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小米二季度手机等业务承压表现并不意外,中信建投海外团队分析师刘京昭等多位分析师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对小米包含智能汽车在内的智能多场景生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大概率会成为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

手机市场份额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

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的三大营收业务。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702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423亿元,营收占比60.26%,依然是小米目前最重要的业务。

2022年二季度,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延续一季度低迷,多家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在经济动荡和地区不确定因素下,市场需求萎缩,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9%;中国大陆市场同样陷入疲软,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0%。

作为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厂商,小米手机业务受到国际、国内双重大环境影响。在此背景下,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业绩表现难能可贵。

在国际市场上,小米仍然稳住了全球第三的市场份额。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小米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了全球前三的地位;在国内市场上,由于疫情因素影响更深,对各家厂商的线下零售带来冲击,各家出货量普遍下滑。据Canalys数据,2022年二季度,OPPO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下跌30%,vivo同比下跌28%,小米同比下跌16%,跌幅相对较少。

智物科技创始人明淑亮指出,现在手机市场进入了低增长的新常态。虽然疫情、宏观经济、战争等因素对手机销售有影响,但更重要是手机产品形态没有颠覆式创新,导致消费者换机周期大幅拉长,从18个月拉长到2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同时二手机销售占比也在提高。

他还认为,5G通讯技术普及后,手机市场没有新的杀手级应用出现,值得用户去换新手机的因素并不多,手机厂商的创新更多体现在摄像头、屏幕上,通过推出各种拍照手机、折叠屏手机,促使消费者去更换新机。

在手机市场新常态下,小米手机业务得益于高端化战略和海外市场发力,在营收下降背景下市场份额却稳步上升。据Canalys数据,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递增,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为15.7%,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在海外市场上,小米欧洲市占率稳居第二,份额环比提升了2.1百分点至21.7%,其中西班牙市场排名第一;在拉美、东南亚及非洲市场均排名前三,其中拉美和中东市场份额取得环比提升。

通讯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小米在国际市场抓住了华为手机被制裁后出现的市场空缺,海外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快速提升,而OPPO和vivo想要替换下小米并不容易,需要得到国外运营商、用户等多重环节认可,这需要很长时间努力。

此外,小米持续推进的高端化战略也展露了成果。根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3000至4000元价格段市占率同比提升了3.5个百分点,达到18.2%;在4000至5000元价格段市占率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15.5%。

2022年5月,小米宣布与徕卡达成移动影像战略合作。7月,小米推出与徕卡联合研发的首款机型Xiaomi 12S系列。8月,小米推出第二代折叠屏手机Xiaomi MIX Fold2,大幅提高了折叠屏的轻薄体验。

付亮对此表示,无论是与徕卡影像合作,还是推出折叠屏手机,都可以部分解决小米手机的高端化难题。这两款手机上市时间均在七八月份,没有在二季报业绩上体现,所以期待小米高端机在三季报上表现。

AIoT和互联网服务业务各有亮点

一直以来,“手机 X AIoT”是小米的核心战略——小米通过手机等硬件来获客,再通过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业务来变现。

2022年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环比提升,继续稳固了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业绩。财报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IoT业务收入为198亿元,环比增加1.7%。智能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成为硬件产品中的一大亮点。2022年,小米空调上半年销量达到2021年全年的销量,智能大家电品类收入同比超过25%。

在上半年全球消费疲软下,智能大家电成为少数幸免于难的品类。中信建投海外团队分析师刘京昭对凤凰网科技表示,空调、冰箱、洗衣机作为生活必需品是典型的长周期、强需求的行业,不会因为疫情、经济环境不好而损坏了不更替,但非生活必需品却会如此。凭借在智能场景的独特优势,小米白色家电二季度表现卓越。空调前7个月的出货量超过了200万台。

不过,国内智能大家电的强劲增势,却难以掩盖IoT业务整体增速放缓。小米二季度IoT业务收入环比上个季度只实现了1.7个百分点增加,同比去年减少了0.05%。小米方面解释称,境外市场收入收到全球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非生活必需产品需求同比下滑。

手机和IoT业务承压下,使得互联网服务也首次出现下滑。2022年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0亿元。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广告主开始收缩广告预算,直接影响了小米互联网服务中最大部分广告业务。虽然小米作为硬件入口,有着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也难以阻挡大环境萧条。

不过从用户量看,小米本季度的用户数国内国外都实现了净增加。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为5.47亿,净增用户达到1.78亿;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为1.42亿,净增用户0.046亿。

相比于国内市场冷淡,小米境外市场成为互联网收入新的增长点。财报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广告收入为45亿元,其中境外各类广告收入同比增加超过50%,主要得益于境外用户规模持续增加,内容与服务生态的深化,与全球合作伙伴服务能力的升级。

换句话说,小米在境外已经从卖硬件,逐渐升级为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协同的阶段。二季报显示,小米境外互联网收入达到17亿元,在整体互联网收入占比提升至23.9%。

除了在各项业务探索开源,小米还在节源,控制一些非必要开销。例如,小米的销售成本同比下降了22%,其中推销和推广开支同比减少了6.1%,宣传和广告开支同比减少了14%;但小米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增加,单季研发支出38亿元,同比增加22.8%。

这一增一减,意味着小米变得越来越务实。

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带来新想象空间

当手机进入新常态后,小米未来的想象力在哪里?如今这条路越来越清晰,小米未来押注的故事就是“造车”。

8月11日,雷军在演讲中首次披露了小米造车的进展。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组建了超过500人的团队,并有AI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等部门的协同支持,仅在自动驾驶方面就已投入33亿元,并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

而在刚刚出版的雷军首部商业思考著作《小米创业思考》,披露了小米造车业务的诸多信息。“从 2021 年 1 月 15 日开始,经过 75 天 85 场业内拜访沟通、与 200 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 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才做出这个决定。”

雷军在书中称,对小米而言,造车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造车也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于雷军本人,他更是将造车,称为“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可以说,造车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都是破釜沉舟的,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从雷军宣布1000亿投入造车至今,小米造车才500多天,但在智能汽车研发投入并不少,并已取得了多项技术进展。恐怕雷军本人也想不到,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会在2022年得到从上到下如此多的关注,小米造车仿佛天佑相助。

汽车行业分析师朱自清对凤凰网科技表示,汽车会替代房地产成为下一个支持中国GDP增长的动力引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汽车的政策。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电动化和智能化拐点出现,中国智能汽车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朱自清进一步表示,无论是国家政策、行业机遇,还是对于小米资深,智能汽车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赛道。小米过去依靠手机业务来支撑,但整个手机行业呈现下行趋势,所以必须寻找第二个增长曲线。

智能汽车赛道很好,但小米凭啥可以造好车?朱自清认为,从智能化层面看,这与小米的互联网基因相通;从硬件层面看,汽车硬件越来越标准化,未来盈利空间更多在成本上挖掘,而成本管控一直以来是小米的长处。相比于其他入局造车的企业,小米是比较有优势的。

创业不仅看赛道,还要看创始人。包括朱自清在内的多位分析师,对小米造车领军人雷军十分认可。朱自清说,通过观察雷军过往的几段创业经历,无论是金山时期,还是小米时期,每一件事他都干成了,这说明雷军对商业理解、企业管理、行业观察超出常人,所以我们对雷军带领小米造车也比较有信心。

小米造车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确定性因素,是稳定的现金储备。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米现金资源总额为1025亿人民币,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2亿人民币。2021年3月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以来,小米的现金资源总额一直维持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这表明,尽管造车业务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但并没有给小米的现金储备带来太大压力。

对于小米造车怎么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凤凰网科技表示,虽然当前智能汽车品牌非常多,但都各有缺点。蔚小理有品牌,但产量徘徊在10万量很难上去;而哪吒、零跑的产量上升很快,但品牌认知度缺乏;长安、广汽、吉利等主机厂转型很快,但依旧很难摆脱旧体制束缚,市场在呼吁除比亚迪之外,还应该再有既有品牌,又有产量,还懂消费者心理的智能汽车品牌出现,小米汽车就值得期待。

小米汽车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一定要有精准的定位。钟师认为,小米汽车更应该在智能座舱上,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消费者心理深入洞察基础上,推出更贴近新一代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落伍即可,毕竟自动驾驶属于投入巨大,但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效的技术。

中信证券分析师刘京昭也认可上述看法,当前消费者不一定喜欢堆砌设备的辅助驾驶,而是更需要在智能化体验上真正做得好的汽车。他认为小米造车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事情,从单车价值上,卖一辆车等于卖几十部手机,卖10万辆车等于300万部手机价值,假设一部车30万元,小米就新增了300亿营收,对于小米市值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