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冬奥会上的“硬核科技”:餐饮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床……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盘点冬奥会上的“硬核科技”:餐饮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床……

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全世界的目光都已聚焦到这场即将到来的冰雪盛会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冬奥”作为重点项目贯穿北京冬奥始终,并在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冬奥会可以说是一场被科技创新成果“武装”的盛会。

多款机器人引人注目

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酒店等各处来回穿梭的机器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北京冬奥会机器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主媒体中心餐厅,每道料理由机器人制作。头顶上方有一条条透明的玻璃轨道,料理完成后再由机器运送到点餐客人处,好似起重机游戏一样,饭菜从空而降到眼前,客人只需张开双手取走就行。

除了烹饪正餐的智能“大厨”,智慧餐厅里还有一台炫酷的智能调酒机。它借助灵巧的“手臂”取杯、冰杯、置杯,并像调酒师一样完成复杂的调配、摇酒等动作,可制作多款色彩缤纷、口味独特的鸡尾酒,将为忙碌之余的媒体记者,提供轻松的快乐时光。

此外,雾化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小白”巡检机器人即将上岗,环境消杀、防控巡检、人员消毒仅靠这些智能设备即可完成。

圆圆的底盘上有个胖乎乎的“小肚子”,长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风扇”,在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移动的同时,向外喷洒雾状消毒液进行消杀作业,这个有趣的小家伙就是助力冬奥疫情防控的雾化消毒机器人。

这台雾化消毒机器人就能消杀36平方米,一次可高水平消杀超1000平方米以上,续航4到5小时。据技术人员介绍,雾化消毒机器人一次能装下16升消毒液,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头喷洒药剂,仅用一个手机APP就可以操作机器人。“这个小家伙底盘上还装有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相当于两只小眼睛。通过使用激光雷达扫描前方路况,视觉传感器在比较复杂的环境里识别路况,轻松避开障碍物并执行消毒任务。”

回到酒店,一进大堂就会遇见正用拖把打扫地面的清洁机器人,它们一边清扫一边避开行人。如果恶作剧,不避开它的话,机器人也不会与你“硬碰硬”,迅速就能调整方向继续前进。

巡检机器人“小白”的头顶配有无接触式手部消毒设备。当它巡逻时,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为人们提供手部消毒。在它停留的30秒时间内,如果需要进行手部消毒,使用者只需把手放在它头顶消毒设备的红外感应部位,就能获得免洗手凝胶。此外“小白”巡检机器人还会根据场馆需求提前录入温馨的提示语,比如:比赛倒计时还剩×分钟。提醒观赛人员不要错过精彩的赛事。

智能垃圾桶“能装能跑还能充”

“请问一下,我在哪里能扔垃圾?”或许这是部分媒体记者在走进偌大的主媒体中心后,向身旁志愿者问的第一个问题。的确,和以往垃圾桶设立相对较为明显不同的是,这次在主媒体中心的垃圾桶看起来有些“低调”,灰色的桶身让人乍一看更觉得它们像是空气净化器,而经指点后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垃圾桶真的充满了科技感。

这些智能垃圾桶分布在主媒体中心的大厅一层,数量多达几十个。它们也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垃圾桶两种。当有人靠近并举起手中的垃圾时,机器会自动打开顶盖以方便大家投掷,而一旦垃圾桶内已满,它们就会按照路线回到指定区域进行倾倒,之后再重返“工作岗位”。此外,如果没电了,它们也一样会自行到预设的点位进行“补充”。

这种智能垃圾桶,既保证了相关区域的美观整洁,也提升了清洁环境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冬奥会首次用上智能床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冬奥会专门为选手安装的“黑科技床”不仅非常舒适,而且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一位美国的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特地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的体验感受。在视频中她全程对这个床赞叹不已,称让自己难以置信,简直太棒了。

随着这这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走红,美媒《纽约邮报》也报道了这个“黑科技床”。据悉,这个“智能床”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全面照顾到运动员的脊柱,只需要通过遥控设置到适合的睡觉角度,床垫中的记忆棉和智能传感器就能为运动员们提供按摩等服务。不仅如此,如果睡姿不舒服,运动员打呼噜,智能床还能帮助调整头部高度进行缓解。这也是历届冬奥会首次装备上“智能床”,跟东京奥运会的纸板床完全不一样。

智能移动方舱将启用

医疗保障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分布在3大赛区的比赛场馆、持续的赛程、高难度的冰雪赛事等,对此次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

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研究成果智能移动方舱,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北京冬奥会期间,它将在冬奥场馆,为运动员保驾护航,担当冰雪赛场上的“应急大夫”。

智能方舱内面积不到20平方米,配备了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关键诊疗整体化装备,可实现传统医疗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彭歆说,在智能方舱里,对运动员进行CT检查后,人工智能诊疗平台自CT影像导入至生成诊断报告,整个过程仅需30秒,保障运动员在救治黄金窗口期得到有效治疗。

腋下创口贴时刻监测体温

作为冰球项目的测试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赛区的各类工作人员达600余人,如何做好他们的体温监测、做到有疫情及时发现,一枚“腋下创可贴”起到重要作用。 据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医疗和防疫副主任尹金淑介绍,需要测试的人员只需将手指肚大小的体温计用创可贴贴在腋下或上臂,并在手机App端绑定设备,受测者的体温数据变化就会在手机页面清晰展现,并可自动测量、自动上报后台。这款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相比,“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具有多项技术优势。首先,该款体温计测温精度更高,美国同类体温贴的检测精度为0.1-0.2℃,而它的检测精度则达到了0.05℃。其次,功耗更低,“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10天以上。

如今,作为“腋下创口贴”升级版设备的多体征感知设备,已配发首都体育馆场馆群。与大数据预警平台相结合,可实现体温、心率、呼吸率、血氧、运动、血压、睡眠7项监测和预警。佩戴该设备的工作人员任何一项指标异常,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气溶胶检测系统“上岗”

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传播距离达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监测空气中的气溶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开展紧急攻关,联合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方法的10倍。

气溶胶采集器外形小巧轻便,适合在热身室、裁判室等狭小密闭空间使用,30分钟内可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并收集到采样管中。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李保戴上手套,将采集管固定在采集器上,演示了这一过程。生物气溶胶采样器中间是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空腔,进风口吸入的空气会在其中形成气体“旋涡”。仪器启动后以每分钟超过400升的流量,将空气气旋引导至采集管中,空气中的气溶胶等颗粒物会被甩进采集管中。

采集管中装有4毫升病毒灭活液,一旦气溶胶内含有病毒将被灭活,以保证采样及后续检测人员的安全。

目前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已布置了此类气溶胶采集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智能睡眠舱里的“小世界”

北京冬奥会期间,为了方便工作有时差的媒体记者休息,主媒体中心地下二层配备了20个高科技的休息舱。睡眠休息舱内安装有床、办公桌等用品,满足记者休息、办公等多种需求。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媒体记者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舱内配备齐全的设施,则会让前来休息的人完全不用担心防疫安全或给设备充电等各种问题。

先扫码,再选择时长,等“舱门”打开之后,一个有独立床铺和桌板的私人空间就展现在眼前了。体验过的人都反馈,睡眠舱的床材质柔软,有助于放松身体,而它本身还具备震动按摩的功能,能够让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考虑到很多人来到这里会选择小睡一会儿,屋内的灯光也可以进行调整,灯光由明到暗的变化也有助于大家尽快入眠。为了不耽误工作,体验者还可以设置闹钟,在时间到了之后,平铺的床铺会缓缓升起,起到一个“叫醒”服务的作用。

此外,为了保证防疫安全,睡眠休息舱内还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并在上方进行了镂空设计,以保证空气流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20个睡眠休息舱是完全免费提供给媒体使用的,这些休息舱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会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基本上一个月只会消耗一度电左右。这也体现了本届冬奥会科技办奥和节能环保的理念。

冬奥会转播全面“上云”

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带来超过6000小时精彩内容。这将是1964年奥运会开始卫星电视转播以来,又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奥运转播将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还将通过中国科技企业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比赛直播将用上全球首台5G+8K转播车。

据介绍,这一云端转播平台历经4年筹备。2018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奥运转播云OBS Cloud,该平台于2021年东京奥运会首次投入使用,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进行了重大升级,实现了高清电视直播和网络渠道直播同时在云上转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G信号在场馆的全覆盖以及云转播技术的提升,使得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达到新高度。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系统(“自由视角”),实现全新的观赛体验。用户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地改变观看点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场赛事活动。

目前,阿里云已完成转播云的最后一轮全球网络测试,为即将到来的冬奥开幕式和赛事转播做好了准备。同时,阿里云还为俄罗斯、巴西、墨西哥、日本等地转播电视台增设专属云网络通道,确保4K/8K内容实现远程高质量传输,并将时延降低30%。

随着大量科技元素不断融入,不仅将大幅提升本届冬奥会赛事管理水平,还将在衣、食、住、行、娱乐、学习、创造等各方面激发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将更多创新成果用于体育产业发展。此举不仅将帮助冬奥健儿创造佳绩,未来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