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另一种市场逻辑
科技
科技 > 手机 > 正文

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另一种市场逻辑

只要有新款手机问世,市场通常会用其出货量来评判商业价值,这个数据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销售量,恨不得全国所有用户都换上新手机。但是,折叠屏智能手机对这种评价体系的态度是“从不参与”。

10月13日,三星电子与中国电信在杭州举办三星W22 5G产品发布会,最新款折叠屏手机定价16999元,其令人窒息的顶端配置、惊艳四座的书本式无折痕屏幕设计,使其迅速成为行业内众多发烧友的关注焦点。同时也有分析指出,三星Galaxy折叠屏很好,但是市场并没有需求。

对于这种两极反转的评价,一直以来叫好不叫座的折叠屏高端手机或许早就习惯了:即使高售价、低效率、高曝光、低渗透的特性深入人心,但众多品牌却依然趋之如骛、不断推出新款。

其中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笔者今天就同各位一同来观察和分析。

2021年,折叠屏手机领域里,各个厂商都在怒刷存在感。

8月,三星电子一口气发布最新的两款折叠屏产品——书本式向内折叠的Galaxy Z Fold 3和翻盖式向内折叠的Galaxy Z Filp 3,抢在苹果之前妥妥的秀了一把国际市场热度。

而华为早在今年2月份就推出了所谓“比茅台还保值”的折叠屏手机Mate X2。小米也随后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毫无疑问,折叠屏款均为本品牌智能手机产品皇冠上的那颗明珠,一个“贵”字似乎是最能概括它的特性。

首先是配置上的“贵”。折叠屏手机的屏幕配置是最大的亮点,屏幕大小飙升至7寸-8寸,而特有的折叠黑科技则是看家本领。

华为Mate X2上就用到了双楔形一体设计+双旋水滴铰链技术,能实现无缝折叠,同时减少折痕。三星的铰链设计使屏幕开合能做到悬停在各种角度,满足更多使用场景,而非只有开和合两种形态。

而关于CPU、内存、电池和摄像头等常规配置,折叠屏手机则更是毫无顾忌地进行聚合堆砌,骁龙888芯片、超广角和焦距摄像头、512G豪华内存已经成为标配。

其次,是价格方面的“贵”。连一直走亲民路线的小米在折叠屏手机的定价也并一反常态,起步价打到了9999元,这对于大部分小米手机的消费群体来说已是天价。

而三星Galaxy Z Fold 3的价格是14999元(Flip 3的价格7599起步)。华为Mate X2高达18000元,甚至被市场炒家囤货居奇,认为比茅台酒还保值,坊间传言价格一度飙升至10万。

第三是销量上的“高冷”。尽管概念和外观被商家反复热炒,消费者还是保持极大的兴趣,但在销售量上实在有些冷清。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刚刚突破百万,2021年在三星等一众大牌的加持下,市场也只能估计全球出货量将有望达到约900万部。

显然,这与动辄上亿的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相比,“叫好不叫座”可能是对折叠屏手机的中肯评价。

虽然销售量并不喜人,短期看也没有盈利可能,但除了三星、华为、小米等,OPPO、vivo等老牌手机制造商和以柔宇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公司,仍然在不断加入战局。显然,销售、利润指标在这里失灵,另一套市场逻辑在背后支撑。

折叠屏手机的价值来源于其溢价,而非功能。屏幕折叠的意义在于何处,各大品牌似乎并没有给出令消费者不得不买单的理想答案。

在更小的体积空间中收纳更大的可视屏幕,除了对于疯狂的移动影视追逐者;三星、华为所一再标榜的折叠屏多场景使用、商务应用等似乎也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在真正的商务场合,用自己手机为客户展示方案似乎还不成熟,也并不是良好的商业礼仪。

因此,目前的折叠屏手机的价值,更加在于其特立独行的设计,给予了使用者一种独特的身份气质,让其存在超出市场的溢价功能。

这在商业实质上与“8848”手机等并无区别,打造高端、彰显尊贵,这种“奢侈品”路线才是其真正的价值。而占领高端,在赛道中找存在感,或是各大手机品牌自己的战略思考,也就是“可以不叫座,但是不能缺席”。

但是,这种智能手机厂商都在走的“奢侈品”路线走得通吗?

曾经,手机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80年代的“大哥大”是商业地位的象征。90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如果拥有一部移动电话,付月租拿一个专属的手机则为将为你增加不少商机;2010年前后,如果能够通过渠道弄到一部全新的iPhone 4那你绝对是朋友圈里最“潮”的人。

但是电子产品作为互联网平权时代的产物,总有一个向全民扩展的趋势,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接近40亿,矜持和高贵从来不是这里的价值体现。高溢价、高定价、低销量、精英化,“贵族”的奢侈品逻辑是否能在这个领域行得通,这还有待于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如果说奢侈的折叠屏手机是智能手机巨头为了试水超高端机型或者说保证“赛道不缺位”的话,那么智能手机真正的厮杀仍然聚焦在中低端市场之中。推出折叠屏手机是秀技术品味,夯实中低端市场基础才是“要生意”和“保生存”。商业逻辑的成败,最为直接的标志就是消费者的购买数据。

在这张最新统计的2021第三季度和2020年度同季节智能手机行业全球出货量排行当中,我们暂且不论Samsung和Apple,国产“出货三雄”分别是小米、Vivo和OPPO,合计占全球手机市场的34%。而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定位为中低端和大众消费的手机品牌。之前大火的华为在出售中低端定位的荣耀品牌之后,仅靠Mate等高端品牌产品已经跌出销量前五强。

细看品牌内部,超过1.5亿全球销量的小米品牌,出货量也并不是旗舰机“小米”系列,而是更加亲民、更加具有性价比的的2000元+、1000元+价位的红米系列。

根据2020年红米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红米Note8系列推出仅仅三个月其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台,平均每天销售11万部。2021年,定价2499的Redmi k40更是成为今年秋季手机市场当置物柜的王者。

无独有偶,vivo和OPPO也在细分机型中,更加突出千元、两千元手机的性价比,3000元不到的vivo X60 S10以及OPPO K90 pro凭借出色的芯片性能、镜头水平以及5G网络功能,备受市场追捧。

低定价、高性价比必然压缩利润空间,而在全球40亿手机用户的天量市场中,消费者手中钱包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投票权,足以弥补利润空间小带来的经营压力。

依然以“薄利多销”为经营定位的小米为例。2021年3月24日,小米集团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净利润人民币达130亿元,同比增长12.8%。财报指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逆势增长,手机出货量达1.46亿台,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稳居全球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2.1%,同比增速位列全球前五大厂商第一。

真实的数据,显示出中低端市场的决定性价值。更加耐人寻味的是,iPhone 13上市后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苹果开始反超小米1%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二。虽然iPhone 13仍让定价不菲,但相比前款而言,iPhone也已经开始依靠降价高配的策略,这无疑又验证了智能手机产品终将走下神坛的趋势判断。

各大品牌推出折叠屏手机或许根本不是以奢侈品方式销售的目的,它是一种手段,或者是一种思路和引导。在此背后,支撑智能手机市场和手机厂商经营动力的,仍然是更加亲民、更具性价比的实用型手机。

从高端向大众扩散,技术的牵引展望,成本的压缩迭代,这才是市场给予我们的最好启示。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