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热和它背后的全产业链变革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汉服热和它背后的全产业链变革

汉服

描一对弯弯远山眉、绘一口樱桃红唇、着一身宋制凤冠霞帔,端午节假期的第二天,嫣然盛装参加一场端午汉服文化集会的走秀活动。

与嫣然一起的,还有京城的上百位汉服同袍(汉服爱好者的统称)。

一场完整的汉服文化活动,不仅是走秀、巡游、拍照、逛汉风市集,嫣然这次还参与了许多传统的端午节祭典活动——在树下祈福、观屈子祭祀典礼、点雄黄、编制五彩绳、缝制香囊、射五毒、甚至还有造纸体验、手工灯笼制作、纺织体验等,这也为这场同袍聚会,赋予了更多传统文化传承的魅力。

参加端午汉服集会活动的小姐姐们

参加端午汉服集会活动的小姐姐们

光这个端午节,嫣然就要参加三场汉服集会,她真切感受到,从去年年底以来,汉服相关的活动明显增多,各类汉服线下体验店也开始出现。

这不是错觉。据艾媒咨询《国潮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汉服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已经成长为百亿市场。

01 供应链能力成初创企业的命运咽喉

汉服市场迅速扩大的同时,汉服创业企业的数量近段时间也急剧上升。“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显示在业、存续的与汉服相关的企业共计有 2100 多家。

但目前汉服品牌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即便是声势最大的头部品牌如十三余、十二光年、重回汉唐等,目前也仅刚刚获得A轮、或Pre-A轮等早期融资。

而产业链的不完善,使得供应链能力,成为扼住初创汉服品牌命运的“咽喉”。这一点,Jessie在经营原创汉服品牌「燕云织造局」的过程中,深受其累。

Jessie创立的「燕云织造局」便是创立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新兴汉服品牌之一。「燕云织造局」定位为高端原创汉服,绣花精细繁复是其特色之一,比如一件名为「扶烟」的唐制大袖衫,其背后刺绣有会随光线明暗呈现不同色彩的花鸟图案,刺绣针数多达100万针以上。做工精细考究下,一套完整的「燕云织造局」唐制汉服(上襦+襦裙+大袖衫),定价近2000元。

燕云织造局正在售卖的明制汉服

「燕云织造局」正在售卖中的明制汉服

而对工艺的高标准下,也对制衣厂家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下汉服产业环境下,「燕云织造局」需要付出比同行更高的生产周期和精力。

Jessie表示,一套原创汉服从初期方案策划、到设计师绘图、制版、选料、工厂制衣、绣花厂刺绣,到成品样衣、批量生产,最后上新开卖、大概需要大半年时间。比如「燕云织造局」今年的一套春夏汉服新品,早在去年8月份就已开始策划筹备,而由于中间和工厂的反复磨合重制,到如今也只完成样衣,仍然未能上线开卖。

一年多的汉服品牌创业经验下,Jessie总结出了两大影响汉服生产速度的原因:

一方面是能提供高端工艺的生产/绣花厂家很少、且规模很小:“一家专门的汉服绣花厂,可能也就7、8台机器”,这使得「燕云织造局」的一套衣服,需要分别和多家汉服生产厂家同时合作,才能尽可能地将工期缩短。

另一方面,则是整个汉服市场相对于时装市场,工艺繁复、且规模小利润低、供应链生产端没有自主革新生产工艺的动力——“一家传统的时装制衣厂,接一个ZARA的单子,随随便便就几万件,而且T恤牛仔裤等时装的工艺制作非常简单,而像我们这种早期原创汉服品牌,出货量少,一个版本一次也就出50-100件,对厂家来说,生产汉服耗时耗力又赚不了多少钱。”

Jessie面对的,其实是整个汉服产业规模化生产难的问题,这不仅存在于初创企业,就连发展了十多年的汉服高端定制品牌明华堂,也难逃工期过久的煎熬。

明华堂的工期已经排到2022年4月中旬

“明华堂”的工期已经排到2022年4月中旬

而好在,一些头部汉服品牌,已经在通过品牌影响力,来整合供应链难题;而汉服供应链本身,也在顺应市场需求,内化改变着。

2020年度的淘宝天猫汉服品牌销售额冠军「十三余」,目前已有超过410万淘系粉丝数,并在今年4月完成了由正心谷和B站联合领投、泡泡玛特跟投的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据悉,十三余已经着手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网络,通过确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和改造体系,来保证汉服供应链环节的协同运转。

原创汉服品牌之外,诸多服饰代工厂也开始向汉服发力,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曹县汉服企业。

曹县的汉服生产,最开始由演出服饰加工厂家转型而来。2019年前,曹县的汉服厂家大多走的是“山寨”道路,随便网上找几个知名的爆款,就能照着样子批量生产,将上千元的汉服拉到了100多元低价。

而2019年,汉尚华莲因为屡被抄袭,将曹县商家告上法庭之后,逐渐有曹县商家开始重视自己的设计能力,通过购买设计图和聘请设计师,逐渐向原创汉服品牌转型。

目前,山东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生产的汉服多以几百元的平价款为主,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

02 汉服日常化,品牌如何做大?

穿着汉服去景点打卡,拍美美的照片,是汉服爱好者蕙心对汉服的期待所在。而这也是大多数新晋汉服小姐姐的入坑初衷。根据CBNData《2020线上汉服消费洞察报告》,旅游拍照成为消费者购买汉服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每到春秋季节、天气舒爽的时候,蕙心就忍不住要拉着男友去户外拍汉服照,这几年,她几乎打卡了北京各处适合汉服拍摄的地点,也穿着汉服到过京郊桃花林、西安大雁塔、苏州等旅游胜地。

因为只是自行拍照,蕙心对汉服的品牌、材质没有特别的要求,目前30多套汉服都是她从淘宝“看眼缘”买的;同样在“非日常、不收藏”原则下,蕙心购买的汉服也比较平价,一套在300、400元左右。

“穿汉服拍照美”的感受,来源于蕙心3年前一次被同事强行拉去拍古风写真的经历。在那之后,蕙心发现自己非常适合汉服造型,从此入了汉服坑。

像蕙心一样,因为偶然的古风写真拍摄经历而入汉服坑的消费者,不是少数。而这也是盘子女人坊旗下汉服品牌“从壹汉服”正在走的获客路。

创立于2003年的盘子女人坊,凭借国风摄影的独特路线和影视IP绑定营销,一路走红出圈,已成为古风摄影的头部企业。2020年底,盘子女人坊拿到挑战者资本的亿元级别融资。

为了满足店内古风拍摄服装的更新需求,盘子女人坊有着自己的古风服装生产线,包含从设计-制版-制作-成衣的完整链条。盘子女人坊董事长杨健告诉钛媒体APP,盘子女人坊光服装设计师,就有二十多名。

正如曹县的演出服厂家可以迅速转型汉服生产一样,古风服装生产,与汉服生产也天然一脉相承,无论设计、剪裁、烫染、还是绣花工艺,都有共通之处。这为盘子女人坊入局汉服领域,提供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持。2019 年。盘子女人坊便依靠子品牌“从壹汉服”正式进军汉服产业。

但尚未在核心汉服圈内获得认可,是「从壹汉服」目前的软肋。

汉服,即“采用明末清初及其之前汉族各阶层服饰的形制制作的衣服”。汉服的形制是可以找到各种文物以印证的,这是其与古风剧服和影楼装的最大区别——后者在制作上往往不受约束,设计天马行空。

因此,核心汉服圈格外要求“正统”、“复原”、“有据可依”,比如汉服界公认的品牌天花板“明华堂”,就是专做汉服研究与服饰复原,其风格沉稳严肃,用料和工艺极其讲究。

这使得背靠古风影楼品牌盘子女人坊的「从壹汉服」,最开始在核心汉服圈中并不具好感,从壹汉服4月上新的三款汉服,目前淘宝店销量还是无人问津。

从壹汉服4月新品

从壹汉服4月新品

因此,获得核心汉服圈的认可,是「从壹汉服」往下发展的第一步。盘子女人坊董事长杨健告诉钛媒体APP,正在通过与非遗项目湘绣及蜀绣达成战略合作,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爱云、郝淑萍等人为艺术顾问,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设计和工艺“出自正统”,摘掉“影楼风”的品牌印象。

然而,传统制式汉服,先天存在的不日常、不实用的问题,因而其受众圈层和使用场景限制难以突破。尽管汉服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但目前也仅有百亿市场。

而若能把汉服进行现代化改良,让普通大众能更方便地穿着汉服生活,就能把整个汉服市场“蛋糕”做大。因而,对汉服进行现代化改良的“汉元素”服饰风,也与制式汉服的发展一并火热起来。

做汉服改良的品牌也在不断涌出了,如汉元素品牌织羽集、汉尚华莲推出的汉元素店“鹿韵记”,重回汉唐旗下“华小夏”,一套衣服价格大多在200-400之间。

汉尚华莲推出的汉元素店“鹿韵记”

汉尚华莲推出的汉元素店“鹿韵记”

「从壹汉服」也将目光投向生产设计普通大众可以日常穿着的改良汉服,并将借助18年来积累的线下门店获客渠道和粉丝留存,来在大众层面进行品牌推广。

目前汉服相关品牌以小型的线上营销和销售的原创品牌为主,线下销售和品牌展示渠道非常缺乏。而截至目前,盘子女人坊已在全国拥有近40家直营店、200多家加盟店。

杨健告诉钛媒体APP,「从壹汉服」已完成了在盘子女人坊全国摄影门店内的小批量铺货和展示,如若像蕙心一样,拍摄古风写真的消费者同时也喜欢这些汉服,可以在购买从壹汉服产品的同时,享受免费的汉服摄影服务。

与此同时,盘子女人坊目前积累有的千万粉丝、200万活跃用户群体,成为子品牌的推广人群基础,其微信公众号内,也会为从壹汉服进行导流推广。

图片来源:盘子女人坊微信公众号,从壹汉服上新推文内

图片来源:盘子女人坊微信公众号

在「燕云织造局」之后,再做一个汉服元素的潮牌,也是Jessie的未来愿景。不过在Jessie看来,眼下还未到时候。

这一方面因为,Jessie觉得汉服可以是一个“慢生意”,需要慢慢打磨产品和品牌,而且做严谨制式汉服的「燕云织造局」才刚刚起步;

另一方面,在Jessie看来,正统汉服应该是什么样,从企业到消费者,目前都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并没有得出答案。而在在没有真正理解汉服及其背后的服饰文化时就空谈改良,就如在T恤上印个“龙”字就宣称中国风一样,只知皮毛,缺乏内涵。

03 从服饰、造型、到汉婚,汉服不只是服饰

正如Jessie所说,汉服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除了服饰本身,其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才是更值得我们深究的。

汉服,正从一种服饰风格,逐渐向生活方式衍生开来。汉服节线下活动、茶艺等传统文化体验服务、汉服社交产品、汉服摄影等纷纷涌现,而一些新兴职业也催生出来。

比如专门进行手工制作汉服发簪及饰品的“簪娘”;与之类似的,还有“妆娘”,即汉服圈里的化妆造型师。

汉服形制复杂,发型繁复、妆容考究,这给初学者带来很高的门槛。在很多正式的汉服活动中,参与者们不得不求助于专业的“妆娘”。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嫣然,就在进入汉服圈后开发出了“妆娘”这个新身份。

去年夏天,被抖音国风大典中汉服女孩的温婉造型打动,嫣然自行网购了汉服,一脚踏上了北京某知名汉服社团的走秀T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人生第一次汉服走秀,嫣然就特意花了200元为自己请了妆娘,但效果却未能如意,这让她动了自己学习的念头,并专门报名了线上课程学习,两个月后拿下汉服造型培训机构“纳兰美育”的造型师证书。

如今,嫣然已拥有了50多套汉服,平日里会在汉服社交软件“同袍”上浏览汉服知识、与同袍好友在微信群里分享信息;周末和假日则会兼职妆做娘、也和同袍们约拍、或参加汉服活动。妆娘这一新职业,也给她的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

新职业之外,汉服衍生产业如汉婚服务等,也开始成长起来。

目前,各大汉服品牌已有多款婚礼可用的汉服婚服推出,如十三余推出了“鸾凤和鸣”,重回汉唐推出的“子衿”宋制汉服婚服等;而一些做中式婚礼的婚庆团队,也开始将汉婚策划作为特色产品,一些大的汉服社团也开始承接汉婚服务。

重回汉唐“子衿”婚服

重回汉唐“子衿”婚服

不过说到底,目前这些汉服衍生产业还处于需求和供给刚刚冒头的早期阶段。

就拿日渐红火的“汉婚”来说。如熙是个有着6年圈龄的“老袍子”(汉服资深爱好者),目前正准备筹备婚礼的如熙,曾非常想要办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汉服婚礼。但做了一番功课之后,如熙发现要想实现汉婚梦想,难度很高:

一套合乎形制、比较讲究的汉服婚服,不一定能买得到,即便撞大运抢到,也要等很久的工期;

用料讲究的汉婚头冠和花簪,多是簪娘手工制作,价格贵,可选项也很少,手残的如熙更没有能力和时间自己去选材、制作;

更让她头疼的还有汉婚的相关策划、服务团队。目前市面上还是鱼龙混杂,需求远大于供给,想找专业度高的难上加难……

如熙之所以想要一场汉婚,来源于其从初中时期开始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她曾经把《红楼梦》翻来覆去读了不下7、8遍,而在研究生阶段加入校内汉服社团后,让她找到了更能表达自我的渠道。

因而,在婚礼这种人生的重大节点,来一场回归传统文化的汉服婚礼,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从现代汉服复兴运动之初,汉服就承载了服饰之外的文化传承意义。前段时间#穿汉服之前需要先做功课吗#登上热搜,其引发广泛讨论的核心问题,也在于此。

“做功课”本来更应该是企业层面做的事——生产的产品究竟是明制汉服、宋制汉服、还是汉元素产品,生产厂家至少要弄清楚写明白,而这就需要混沌发展的汉服行业,推出一个统一的生产指导标准。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早期弄不清楚形制很正常。但在如熙看来,汉服不仅是一种穿衣风格,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出于对文化传承的尊重,我们的确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称,而汉服在引领消费的同时,正在成为中华文化传播、重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正所谓“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他们会在婚礼和传统节日时,隆重地穿着传统服饰。那我们呢?”

显然,汉服被给予厚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