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New Atlas报道,袋熊除了以其方块状的粪便而闻名外,还不幸患上了弧形疥癣病。为了更好地了解导致疥癣的螨虫是如何在袋熊之间传播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洞穴探索机器人。
袋熊主要是夜行动物,白天在它们在地上挖掘的洞穴中睡觉。它们每隔4到10天就会换一次洞穴,通常只是搬到以前被另一只袋熊挖过的不同的洞穴里。据认为,当袋熊以这种方式交换洞穴时,导致疥癣的寄生虫可能会在袋熊之间转移。
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和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看看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因此他们开发了新的机器人。被称为WomBot的电池供电设备长30厘米(11.8英寸),重2公斤(4.4磅),以每秒0.15米(0.5英尺/秒)的最高速度移动。
它还配备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前后摄像头和LED灯。这些摄像头的实时视频通过连接的以太网电缆转发给上面的人类操作员。此外,机器人前面的夹子允许将数据记录传感器放置在洞穴内,并随后取回。
“袋熊洞穴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狭窄、泥泞,可能有几十米长,并且包含陡峭的部分和急转弯,”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乐卓博大学的罗伯特-罗斯博士说。“WomBot使我们能够进入并探索这些洞穴,而无需破坏它们或使用昂贵的地面穿透雷达。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洞穴内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可能会促进弧形疥癣的传播。”
2020年9月,该机器人被用来探索塔斯马尼亚的30个袋熊洞穴。结果发现,这些洞穴内的平均温度为15 ºC(59 ºF),而平均相对湿度为85%。根据以前的研究,螨虫在大约10 ºC(50 ºF)和75%至95%的相对湿度下生长,这些条件与洞穴内的条件相似。
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们现在认为,雌性疥螨可以在洞穴的入口处生存9至10天,或在洞穴内生存16至18天,并从一个袋熊的居住者传播到下一个。
罗斯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袋熊洞穴内的环境条件可能通过促进螨虫的生存来促进疥癣的传播。WomBot有可能被用来帮助减少弧形疥癣的传播,方法是提供杀虫剂或确保洞穴在临时加热前是空的,以便消灭螨虫。”
这篇论文最近发表在《SN应用科学》杂志上。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