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身价百亿,提前退休,​美团王慧文:能把不喜欢的事做牛逼的人有多可怕?
科技
科技 > 人物 > 正文

42岁身价百亿,提前退休,​美团王慧文:能把不喜欢的事做牛逼的人有多可怕?

把这两封信读了10遍。

作者 | 粥左罗

2020年12月18日美团2号人物王慧文正式退休,热点过去,我们再来一个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解读,从王兴和王慧文的两封信说起。

42岁的王慧文正式退休

我把这两封信读了10遍

2020年1月20日,美团发内部邮件,宣布王慧文将于年底退休。

当时有三封信,一封是比较官方的组织架构调整说明文,没啥看点。

另外两封,一封是王兴的祝福信,一封是王慧文的感谢信告别信,非常精彩,我当时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搭伙创业的兄弟散伙,我们见过很多,但散伙时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没有灵魂的公关话,几乎看不到这样情真意切的心里话。

一晃一年过,2020年12月18日,王慧文正式退休了。

看到消息,我又想起那两封信,就翻出来再看,越看越有滋味。

再分享给大家,请逐字逐句阅读体会:

19岁追随王兴,42岁功成身退

“我们啥都没有,但是我们有兄弟和勇气”

看完这两封信后,我真是羡慕这样的兄弟情。

我想每个人都在初中、高中、大学有一些铁子兄弟,甚至当年都发过誓,这辈子要在一起干一些事,曾经认为,再过10年、再过20年,大家还是兄弟。因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有这样的兄弟情,你总觉得生活有滋味人生有意思。

长大是一件残酷的事,走向社会,慢慢的兄弟都散了,从最初的周末约饭,到后来一两个月约饭,后来半年见一次,再后来,消息越来越少,我已不再知道找你出来吃饭是不是一种打扰。

1997年8月,王兴18岁,王慧文19岁,两人在清华相遇,王慧文是王兴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同学,两人成为上下铺的兄弟,宿舍里六个人,俩人都姓王,王慧文大几个月,就成了老王。后来一起创业,王兴作为老大,就成了兴哥。

王兴说:“老王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学和室友”。

王慧文说:“跟兴哥同宿舍是我生命中另外一个巨大的运气,兴哥帮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舞台和机会,在每个关键选择里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俩人,从十八九岁,到如今都年过40岁,二十多年基本都是一起过来的。

王兴是富二代出身,1995年父亲就给王兴买了电脑,他成了国内第一批拥有电脑的人。

据公开报道,王兴的爷爷曾是龙岩二中的教导主任,奶奶毕业于厦门大学。王兴父亲王苗,经商天赋极高,从建筑工人到福建省有名的水泥厂老板,水泥厂年产200万吨,每年的销售额差不多近10亿,同时他还是龙岩市人大代表、永定县政协常委。

王兴的父亲说:“以前我和两个小孩子说过,不指望你们赚多少钱,如果你们愿意搞科研,对国家做点贡献,我可以资金支持你们,让你们不至于生活太清贫。”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王兴的事业格局各方面品质都优于身边大多数人,姐姐考上清华没几年,他也被保送到清华。上了大学后,他热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心想创业。

△清华读大二的王兴,清华读大四的姐姐,王兴父母

王慧文恰好相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家里穷,他曾经说:“我是农民的孩子,只会拼命工作。”

这俩人放在一起,王兴自然成为大哥,王慧文成为追随者。大学时,他俩一起上课,两个人一个组做设计作业,笔记全部是王慧文做,做完了,王兴就去演示一下。

王慧文说:“你可以认为王兴身上有一种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我天生就是干活命。”

2001年大学毕业后,王兴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王慧文去了中科院声学所。在美国,王兴看到了社交网络正在崛起,就给王慧文发邮件,鼓动他一起退学创业。

2003年底,两个人一起退学,再加上王兴的高中同学赖斌强,三个人创立了校内网。

2006年10月,创业三年后,公司卖给了千橡,卖了一千多万,每个人拿到一笔钱,在当时可以算作财务自由了,当时北京房价平均六七千,王慧文就在北京买了房,然后去欧洲、东南亚玩了一年。

那算是他第一次“退休”,28岁。

2010年3月,王兴创立美团。

2010年4月,王慧文推出淘房网。

2010年底,淘房网发展不顺,王慧文找王兴给一些建议,王兴说:你就别搞了,我这边发展挺快的,也比较需要人,你们来吧。

2010年12月18日,王慧文携团队加入美团,这就是王兴说的“胜利会师”。

接下来就是兄弟俩的黄金十年,联手打造了这家万亿市值的美团。中间王慧文的付出我不再赘述,整个行业有目共睹,王兴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回看俩人过去的二十多年,再看王兴说的那句“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兄弟和勇气”很是感慨。

23年,王慧文从“我是农民的孩子,只会拼命工作”到如今功成身退,2020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王慧文身价120亿人民币,42岁光荣退休。

王慧文告别信让我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能把不喜欢的事做牛逼的人,有多可怕?

王兴和王慧文这两封信,我前后看了不下10篇,思考了一个问题:能把不喜欢的事做牛逼的人,有多可怕?

这句话从何说起呢?

我在两封信里,看到了王慧文身上反差巨大的两个面。

在王兴的信里:

美团十年,老王全情投入、贡献卓著,2010年底加入帮公司赢得千团大战;2013年创立美团外卖,一手缔造了公司的核心支柱;2016年,深入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到店/到家/出行业务..... 既有冲锋在前的勇猛,又有安营扎寨的稳健,既长期有耐心地保持战略定力,又坚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地忘情投入。

简单来说,就是可带队伍,能打胜仗,极致专注,忘情投入。

你感觉,他什么都做好了,完美。

可在王慧文的信里,主要说的都不是这些,而是另一面:

一直以来我都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与家庭、健康的关系;也处理不好业务经营所需要的专注精进与个人散乱不稳定的兴趣之间的关系;不热爱管理却又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与日俱增;我也一直担心人生被惯性主导,怠于熟悉的环境而错过了不同的精彩。感谢所有同事,不仅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更给了我精神的力量,尤其包容了我古怪的性格和偏激的语言。

反复看这些话,我在很多问题上恍然大悟。

这些问题,肯定不是突然有的,而是一直有吧,就这样,他压制了自己整整10年:

我曾以为,这样的人,就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所以专注,全情投入。

我曾以为,这样的人,正是因为热爱管理,所以喜欢带一队人马,去打胜仗。

我曾以为,这样的人,因为不贪恋其它的精彩,所以才把一项事业做到足够精彩。

….

原来,他跟我们很多人一样:

也有散乱不稳定的兴趣,有很多喜欢的事情;

也不是天生热爱管理、擅长管理、享受管理;

也贪恋人生的各种精彩,生怕错过不同风景;

….

突然觉得,好震撼。

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很多兴趣。不同的是,我们拿它作为干不好事情的挡箭牌。当我们无法专注时,我们说自己兴趣太多,想做做这些,有想做做哪些,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没做好;

不管作什么工作,这个工作里都有我们不喜欢的成分,我们一做不好,就也拿“喜欢”做挡箭牌,我不喜欢!

当我们不擅长一个工作时,也会说“我不喜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努力去做好,“不喜欢”成了一个借口,但你有本事像王慧文一样,带领千军万马成就一番事业后说,我不喜欢管理!

人生确实有很多精彩,我们也喜欢拿它作为干不好事情的挡箭牌,“人生不止是工作啊,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说:“好羡慕XXX,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且又擅长,他还没那么多分心的事情,可以专注做事,实名羡慕啊!”

看完王慧文的故事,我恍然大悟:

不是啊,大家都是凡人,他压制了自己,所以牛逼!

我今年写了一个课,讲25个成长思维,有一次直播,有个同学提问,这25个思维里哪三个对我最重要,这个问题特别好,在我心里:专注,排第一。

我喜欢看电影,大学时一年可以看100部,我喜欢滑板,没事时我可以跟朋友一天滑到晚上,我喜欢旅行,曾经野游过西藏青海云南,我喜欢看各种访谈节目,我喜欢骑自行车摩托车...

但是当我工作、创业需要时,我可以半年不看一部电影,不去滑板一次,我曾经为了把新媒体研究透,不分周末假期的干活,最长纪录是差不多3年多没有旅行过一次。

我想到之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无欲则刚。

意思就是:

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喜欢的事情,个人兴趣,如果你能把这些砍掉,留下最重要的事,专注于此,你就可以无人能敌。

王慧文,大概这样做了10年。

王兴说:“过去几年老王和我多次讨论过他的退休计划,公司也为此一直在做准备。”

这也透露了,王慧文可能在三四年前就首次提过退休的想法,所以才有了王兴说的这几年多次讨论。那这个想法的出现肯定就更早了。

可见王慧文跟咱们大多数人一样,动不动就想辞职,但他可以压制自己,同时他能把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

2015年,王慧文的饭否:

2017年,王慧文的饭否:

不是谁都能像王兴一样,但我们都可以像王慧文一样。

《晚点》问王慧文:退休后准备做什么?

王慧文:还没来得及想,先睡几天觉。

知乎有人问:如何看待王慧文退休?

有个人回答:不请自来,实名羡慕。

是的,他的人生让人羡慕,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奋斗20余年,财富自由,42岁当打之年有能力退休,去追求真正自己的星辰大海,过上喜欢的生活。

其实每种生活,都有代价。

人生有时就是一场交换。普通人,就像王慧文最初一样,就是一无所有,就要先做好事业,做好不喜欢的,再交换自己喜欢的生活。

你想过上喜欢上的生活,你就得先学会忍受不喜欢。如果你一开始是喜欢啥就干啥,不喜欢的不干好,那你早晚要过上不喜欢的生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