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于西塘汉服文化周
文丨蜗人蒸鸭
10月30日,在包邮区各个方向开往嘉兴地区的高铁、动车上,许多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甚至中老年、儿童们,正等待着到达共同的目的站点“嘉善站”——他们将在那里下车,然后通过各种中转方式前往10公里外的西塘古镇。
第二天(10月31日),正是国内汉服领域的“大IP”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开幕日。彼时,在距离西塘并不太远的沪宁杭等大城市里,鬼怪服、面具、南瓜头等占据了不少大型商超的流量C位,在广播和活动引导员的鼓动下,不少家长或掏出腰包,或上阵互动,以帮孩子得到新奇酷的万圣节道具。
千年古镇里的汉服盛会虽然与大都市里的洋节派对在时间上交汇,却没有撞出激烈的火花。而一场影响更广的网络风暴,正在来的路上。
来自古镇的派对,也许才是给于正最好的应援
在发布那几张引起巨大争议的汉风手绘图之前,中国漫画家“old先”可能怎样都料想不到自己的无心之举,竟会引起一场中韩网友的大PK,并让汉服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成为大众话题。
简单回顾下事件:漫画家“old先”在海外网站发布了几张古风手绘画,被一批韩国网友指责“抄袭韩服”、“该内容不应该出现在代表中国历史的绘画里”,而后“old先”礼貌回应,却引发韩网友更大的冷嘲热讽,紧接着,中国网友纷纷下场反击,知名编剧于正发出的微博“这妥妥的明朝汉服,不能因为当时作为大明属国的高丽沿用了,就被没文化的说成‘韩服’了”更是助推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而后,面对韩国网友的无理纠缠,于正只是淡淡回应,大意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好难!所幸已经有很多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但还有很多要去完成......”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但于正显然不愿继续理会无知者。
虽然这次事件源于部分韩国网友碰瓷式的无理取闹,汉服早于韩服的事实也铁证如山,但也有理智的汉服爱好者表示,韩服在推广和传承方面确有亮点。这其中的原因,一来是因为韩服没有经历过断代,因此一直出现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二来是随着韩国流行文化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传播,韩服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反观国内,在谈论汉服时,尚处在对“汉服破圈”的讨论上(本文标题亦未免俗)。既在圈里,说明推广和普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应该感谢于正,不是感谢他带给我们手撕无理网友的畅快感,而是他让汉服和汉服文化,被更多人看见了。
同样想让汉服被更多人看见的,还有参加第八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的爱好者们,他们中的部分人,被授予为汉服推荐官、汉服形象大使,而在平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职业——演员、文艺工作者、摄影师、互联网从业者等。为了这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他们提前十几天就赶到了西塘,集训、彩排,为的就是将汉服文化让更多人知道。
文婧是“汉服推荐官”中的一位,今年是她第四次参加西塘汉服文化周。当网络争端爆发时,为期4天的西塘汉服文化周还尚未结束,当笔者就此话题与她探讨时,文婧表示,“成为汉服推荐官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和肯定,也因此更加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向更多人展示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汉服抄袭韩服的话题,虽然觉得无语,但这几天大家实在太忙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配合把这次活动搞好。你不知道,这几天来西塘的游客,很多都被汉服的魅力和现场的氛围感染然后‘入坑’了。当然,我也看到网上对汉服和韩服的讨论度很高,我觉得对宣传汉服文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上图为“汉服推荐官”文婧正在接受妆造
一位汉服爱好者告诉笔者,“真心建议他们来看看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朝代嘉年华,当周、汉、晋、唐、宋、明等朝代庞大的汉服方阵从眼前走过,稍有历史常识和逻辑的人,都会知道认为‘汉服抄袭韩服’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当老人和小孩都开始穿,汉服还能破更大的圈吗?
一位西塘原住居民告诉笔者:“8年前,大概是汉服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也是西塘汉服文化周举办的第一年,当时来西塘参加汉服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年轻人,但这两年,明显感到各个年龄层的汉服爱好者都变多了。”
对于汉服破圈,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汉服推荐官”庄翰有清晰的感受。“我大概是16年开始喜欢上汉服的,那时候穿着汉服出门别人都会打量我,说这个人穿的是‘古装’。而现在街上穿汉服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很少被打量了。前不久碰到一个跟妈妈坐地铁的小朋友,他跟妈妈说‘这个哥哥穿的是汉服’,那一刻,我知道汉服已经被更多人知道了。”
庄翰指了指身旁的另一位汉服推荐官风疯说,“像风疯所在的成都,汉服的氛围更好,春熙路上到处可见穿汉服的人,听说光成都就有4万多年轻人在淘宝上开汉服店。”而风疯推广汉服的事,也被成都主流媒体《华西都市报》报道过。
在这次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活动中, 除了有汉服有礼T台秀——推荐官们身着汉服展示了拜师礼、冠礼、婚礼等传统文化礼仪外,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儿童的汉服走秀,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
中老年人也正加速入坑。来自山东的小艾是资深的汉服爱好者,这次和她一起来西塘的,除了被自己带入坑的母亲,还有被母亲带入坑的两位姐妹,一行四人身着汉服,在高铁上格外显眼。由于座位相邻、且去往同一目的地,一路上笔者与她们多有交流。
有意思的是,她们中有三个人都抢到了今年西塘汉服文化周的1元通票(可以在4天内反复进入西塘古镇)。原来,今年主办方和微店App合作,提供了一万张售价为1元的4天通票,前提是必须身着汉服。“身着汉服这个门槛对我们来讲实在太低了,不过听说这次有几十万人在线抢票,而我们四个人抢到了三张,运气不错!”小艾母亲开心地说到。
汉服头部商家子衣明堂的负责人胡星告诉笔者,他们从2012年开始出于兴趣做汉服,最开始的顾客主要以80后、90后的年轻女性为主,少数中老年也会购买,多是子女给父母买来搭配“家庭装”的。而现在随着00后们对汉服文化的热情持续走高,正带动着越来越多妈妈辈的70后女性开始购买汉服。
在胡星的印象里,汉服出圈是从2017年底开始的。“2017年前后火了很多古装剧,还有像短视频的兴起,很多汉服爱好者在那个时候受到关注,他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传播自己穿汉服的视频,快速涨粉,那个时期,很多做汉服的商家都能感到‘爆单’。”
在胡星看来,刚开始“破圈”的只是服饰,人们更多是因为这种服饰的精良和“仙气”而购买、穿着它,而汉服的文化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传播。但这两年来,明显感到汉服相关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变多了,一到节假日,各大景点、商场里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穿汉服和参加汉服文化活动变得更“日常”起来。
有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是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两年时间增加了近五成。而到2020年,汉服市场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市场销售规模达到数十亿。
二次破圈:商业化不可怕,就怕商业有文化
诚如子衣明堂负责人胡星所说,早期汉服为部分年轻人喜爱,更多是因为汉服本身足够好看。而汉服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服饰,天然自带超强的文化基因,随着了解、入坑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汉服终于从一种“快被遗忘的古老印记”出圈为彰显年轻人个性的小众文化,大量汉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汉服走秀、巡游活动开展于城市中心、景区等人流量集中之地,扛起了向大众传播汉服文化的大旗。
汉服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因为被更多人关注而得以被不断挖掘,汉服相关的新闻开始频现媒体诸端。但因为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知识普及,也曾闹过各种牵强附会甚至张冠李戴的笑话。汉服圈内还形成了“朝代形制”之别、“古墓”与“改良”之争等颇具话题性的现象,加之汉服因为对原材料的较高要求和颇为复杂的制作工序,一件品质精良的汉服往往价格不菲,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出圈后的汉服仍给人以野蛮生长、乱象丛生且并不亲民的感觉。
但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商家和爱好者的加入,近年来汉服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呈现出规范化、健康化、平民化的态势。一大批汉服相关的职业如汉服设计师、汉服模特、汉服妆娘、汉服摄影师等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
成都被不少人誉为“汉服第一城”,正在打造汉服的全产业链。2007年,号称全国首家线下汉服实体店的“汉唐文化”在成都出现。如今,在春熙路、锦里和地铁站,随时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春熙路商圈甚至还有“汉服一条街”。很多抖音、快手上的汉服达人,也来自成都。除了成都,山东曹县也正在形成大规模的汉服产业链。
在汉服文化推广方面,八岁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正在成为旗帜。今年的文化周上,不仅围绕汉服举办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活动,还发布了《汉服分类》与《汉服》两大团体标准。标准中不仅规定了汉服产品的检测标准,明确了汉服的文化意义和内涵,还提出了汉服去朝代化、去等级化的概念,主张汉服分类场合化,便于大众理解接受,进而促进汉服推广与传播。看来,当某些韩国网友还在为明制汉服和韩服纠缠不休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脱朝代和形制的限制,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推广汉服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于正老师可以放心了。
而在线上,电商平台成为汉服商家创业的主阵地。据统计显示,2019年在淘宝平台上汉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保持着每年150%左右的增速。在很多人刚准备好认识传统汉服时,淘宝商家已经开始推广居家汉服、运动汉服等新式汉服,甚至还有商家专门售卖供宠物穿着的汉服。无独有偶,在微店平台上还有为棉花娃娃制作汉服的商家,甚至还有专门的汉服妆娘圈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妆娘告诉笔者,“自己从事汉服妆娘,是因为喜欢汉服。虽然自己的外貌不能像那些汉服达人依托出众的形象来推广汉服,但通过为汉服爱好者提供妆造服务,一样是在推广汉服,还能养活自己,把兴趣和事业变成一件事,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快乐的事。而且,随着客户的要求越来越多,我也会要求自己去研究不同朝代的妆容特点,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正循环。”
除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从业者加入进来之外,汉服圈也正在孵化越来越多的红人。宫寒便是其中一位,由于皮肤白皙、轮廓俊秀且身材颀长,宫寒穿上汉服给人的印象颇为古典,他在抖音和微博上已经拥有了近100万粉丝。因为他的影响力和形象,以及长期致力于推广汉服文化方面的努力,宫寒正被更多汉服圈以外的人看到。今年10月,微店App上的电子杂志《YOURS此刻》出了一本宫寒身着汉服的电子刊,这也是国内电子潮流杂志封面首次出现汉服造型。
“汉服热”甚至“汉服运动”的兴起,其社会背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精神内核是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日益强大的民族自信。宣传汉服,宣传的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传统服饰,更多的是它背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比古代,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袭也好,改良也罢,只要能与现代生活更好地结合,承载起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个性理念主张和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与寄托,那么汉服终将会成为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而无关破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