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喘息,鸿蒙内外:华为的灯塔和星光在哪里?
科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争取喘息,鸿蒙内外:华为的灯塔和星光在哪里?

图:图虫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即将到来的美国时间9月15日,将在平静中被记录进华为的历史,也将载入世界半导体的史册。巧合的是,华为公司的成立时间为1987年9月15日,33周岁,将是一次特殊的生日。

这一天,“断供”已经一步步成为现实,从高通台积电,到联发科三星SK海力士,都无法为华为提供芯片,而EDA巨头、谷歌和华为的合作也将逐步到期。在美国的超级长臂管辖之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走向分裂。

但,与外界想象不同的是,华为经历了一年多的对战后,“9月15日”已经不再成为所谓期限日。在既定的事实面前,华为继续维持日常工作,继续在困境中求生存。华为一位研发人员告诉21Tech记者,在他所在城市的华为研究院中,“今天完全没人在讨论(期限的事)。”也有华为员工向记者表示:“我们也不能左右什么,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面对供应链的巨大摇摆,华为没有退路,也不会抱有幻想,直接进行软硬件双线作战。

一边为应对芯片问题,库存、备胎、去A化、合纵连横……都在路上,只是还需要时间去培养、验证制造的新路途。在大家纷纷叩问华为硬件供应链的同时,另一边,华为的软件生态链艰难地破土而出,去年鸿蒙OS推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在询问:“华为真的要做软件了吗?”

松湖会战:生态突击

时间线回到2019年的8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当时万众瞩目的鸿蒙OS正式登场,向大家展示了华为发力软件层面的决心。而构建移动的生态,只有操作系统还远远不够,对标谷歌移动服务GMS的HMS,刚刚起步。

为了快速攻坚HMS的技术,两个月后的金秋十月,华为召集了公司全球的2000多名工程师,集结于华为的东莞松山湖园区,迅速组成新的千人团队来共同研发。如果计算面对整体软件的员工,应不止2000人。这一场持续的合作,在华为内部被称为“松湖会战”。

据悉,这是华为成立以来会战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次内部资源合作,也被视为华为构建移动应用生态平台的里程碑事件。

外部的压力、内部的技术力、强大的执行力,都使得华为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迭代到了HMS Core 5.0的能力。在2020年6月29日5.0版本开启众测后,“松湖会战”的集结告一段落,之后工程师们可以选择继续留下来,也可以选择回到原先的岗位。虽然项目人员会有变化,但是产品的基底已经打好,业务将会继续得到支持,HMS也将开启新阶段。

这场会战对于华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

首先,以往大家熟知的华为是一家硬件盒子公司,听闻华为要开发操作系统,外界的疑问是:华为的软件能力行吗?而很少人知道华为在软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只是集中在系统软件层面,和华为自己的硬件搭配,再对B端客户(运营商等)进行销售,并不单独对第三方销售。这一类型的软件在华为内部被称为工程软件,长年以来已经培养了强大的软件能力。

但是这一次,华为要挑战的是面向C端的软件,这也是在硬件之后,华为再次以B端基因挑战C端产品。从B到C,对于华为的团队管理、华为工程师的思维转换,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HMSCore平台部部长望岳在接受21Tech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谈到:“那么大一波人拉过来,相互之间不认识,以前不干这个活,语言环境又是新的。项目顺利进行,我认为得益于软件工作管理能力和生产的流水线,这个非常重要。你把代码写过来之后有规范、有持续构建和各种各样的防火墙检查代码,去每天构建、发现问题和每天做集成,这一套工程能力是华为公司多年的沉淀。”

同时他也对21Tech记者坦言,转向To C软件并非易事,比如开发和运维结合的流程,和原先开发面向企业和运营商软件走IPD流程很不一样,所以很多同事加入之后,开发流程就先要转变,这是很不容易的。

据记者了解,在“松湖会战”初期,工程师们会白天干活,晚上进行培训,来快速适应岗位。而华为全公司会写端侧安卓开发的人基本上一半在HMS,一半在鸿蒙,在全新的C端软件探索中,各自想办法克服困难。

我们自华为公司成立以来打了无数场战,但说实话打这场(生态)战,从开始打的时候,没有人确定地认为可以打赢。因为这么多公司都想建立生态系统,其实都是铩羽而归,华为搞生态能不能搞得起来,大家心里其实是打鼓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在边打鼓边奋斗的过程中,华为正在开辟新的“软”赛道,在这个赛道中,巨头地位稳固,试图挑战的巨头都未成功,华为要为此一搏。在谷歌合作受限之后,影响最大的是就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海外手机中的应用无法使用,华为只能打造自己的软件生态。而软件赛道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搭建的过程中,也许就会在系统中出现优秀的软件产品,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收入来源,反过来弥补这两年受到的损伤,这也是华为重要转折的第二层意义。

鸿蒙和HMS到底是什么?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勇刚告诉21Tech记者:“我们最短缺的是软件,是生态,是操作系统,华为将继续前进,与全球开发者Play Together。今年的开发者大会有两大进展。第一就是Harmony2.0,第二是HMS Core 5.0,它解决了开发者在平台上做增值应用的挑战。”

他介绍道,过去一年里,HarmonyOS升级为2.0版本,并正式开源;同时,快速演进至HMSCore 5.0后,HMS Core的核心能力已经从去年发布的14个Kit增长到56个Kit,API数量从885个跃升至12981个,HMS(Huawei Mobile Service)生态高速增长,已经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

那么在手机端,鸿蒙OS和HMS到底是什么关系?又在生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简单来说,鸿蒙OS可以作为手机的操作系统,而HMS会对操作系统进行配合、支撑,帮助各种应用更好地运行在操作系统上。望岳告诉记者:“现在华为手机上跑安卓操作系统,我们就可以支持安卓,将来华为手机切换到Harmony OS(鸿蒙OS),我们就可以做HMS Harmony OS版。”

但是要打造一个生态,只拥有操作系统和HMS还不够,它是一个非常多层次的、结构复杂的体系,操作系统和HMS固然是两大核心,向上和向下还有诸多层次的工具需要补足。

梳理一下,现在华为移动生态的三大件是:

鸿蒙OS,位于系统层面;

HMS,属于服务层;

再往上一点是开发者套件

三者共同组成了目前华为的“生态三兄弟”。但是还缺核心的应用服务套件,在这一点上,谷歌已经发展成了强者。

再看谷歌,核心三兄弟是:安卓、GMS、服务套件。

所谓服务套件包括谷歌搜索、YouTube、谷歌地图、Gmail等核心应用。这些应用是系统核心级别的服务,如果说整个生态像呈现一桌美味的菜肴,那么这些核心应用就是你最关键的食材,它甚至决定了你的烹饪方法、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谷歌搜索还是地图,这些应用都是早于安卓操作系统出现的,是Windows时代的产物发展至今,”一位软件从业者向21Tech记者表示,“可以说是他们扶植了安卓,没有这些应用场景,安卓的故事可能都不存在。”

当年,安卓一开始并不成功,谷歌花了不大的价钱收购安卓后,最初用于数码相机,在iPhone的玩法问世后,才学习苹果应用到手机中,由此在手机端爆发。

这也意味着,就算今天谷歌的手机市场完全丧失,在汽车市场上也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为什么?因为这些应用软件的服务是真正强悍的支撑,他们为安卓带来了发展机会。再造一个安卓操作系统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再造一个谷歌搜索。而操作系统的各种智能功能,如果没有应用,也无法得到发展,比如语音搜索,如果没有谷歌搜索这个载体,智能化从何而来?

图:图虫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也在力推自己的核心应用,包括搜索、地图、视频等等。而搜索、地图、视频、再加上社交软件,正是海外市场上,最大的流量聚集地。华为的征程肯定是全球市场,这也是华为要面对的应用世界的现实。

当然,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使出浑身解数,招揽全球开发者,来繁荣生态的应用层。在朱勇刚看来,华为有两方面的吸引力,其一是现在鸿蒙OS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强调的是全场景、分布式;第二,开发者对数字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当然业内都有约定俗成的分成,华为也推出了耀星计划,出海计划等激励,来扶持开发者。

会是下一个三星Tizen、阿里OS吗?

在移动端操作系统的发展道路上,并非没有人挑战谷歌和苹果,微软Windows、三星Tizen、阿里OS,都没有成功,当然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

华为,是否会改写现有格局?华为有何不同之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鸿蒙意在开天辟地,它的征程是物联网、跨终端,是一款战略性产品。它真正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更像谷歌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Fuchsia。手机只是鸿蒙的一个重要场景,它的征程还在IoT领域,也即是Fuchsia针对的市场,这也是华为反复强调的鸿蒙特性:全场景。

事实上,华为高管也指出,鸿蒙并非要与安卓竞争,而从IoT切入是一个好的角度,不仅仅是海外市场,可以在国内的IoT市场中先使用起来,而不局限于手机,鸿蒙现在已经开始支持第三方硬件,这也是此次开发者大会中释放的重要讯息。

另一方面多终端互联、云网端协同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全场景、分布式的特性符合下一个时代的趋势。

但是,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仍是在原有安卓已经创建的基础上做开发。安卓和iOS都是Linux和Unix的门徒,华为鸿蒙OS内核也是基于Linux,如果华为要真正完全新造一套系统,摆脱安卓的影响,就需要在编程语言层面摆脱美国。

这就像是,一个民族要强大,需要一门自己的语言,有更多的人使用语言,用语言来沟通创造,整个生态才会繁荣。

当年谷歌的开发者突然变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找到了Java这一编程语言,可以在高通芯片和安卓上,很好地对应用进行兼容。也正如微软开发了编程语言Visual Basic、C#,苹果有编程语言Objective-C、Swift,谷歌后续推出语言Go,都是为了让开发者更好地在自家的操作系统上进行开发。

而这些差距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奠定,再往前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的产生,图灵、冯·诺依曼、贝尔实验室等等等等的基础理论、技术创新,这是一整套从硬件到软件的发展过程的差距。

“在我从事软件业2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软件业看似枝繁叶茂,实则很危险,可以瞬间凋零,原因就在于没有根,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自己像样的中间件。没根,再多的人也是一盘散沙,一盘散沙毫无价值。”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说,过去国内的软件开发人员像组装工,所有的技术、生产线和器件来自于别人。现在美国的限制,给了国内操作系统扎下根的机会,也给产业界带来了一次革新的机遇。

就从编程语言层面来看,21Tech记者从华为内部人士处了解到,为确实在开发编程语言,名为“仓颉”。

但是目前华为并未对外公布具体的情况,而开发仓颉编程语言的目的也未知,有软件行业从业者告诉21Tech记者,有可能是为了补足Java的不足,适配鸿蒙操作系统,让开发者更好地进行应用开发或兼容。因为如果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开发出的语言就像偏远小岛上的小众语言,谁会去学习使用呢?又如何召集到更多开发者来壮大这门语言派系。

而比操作系统更底层的除了编程语言,还有数据库、还有互联网世界的通信协议、底层框架。这些都离不开软件开源世界中开发者的贡献,但是国内的企业在开源世界中一席之地占的太少了,现在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也在加大开源的力度和贡献。

无论如何,可以看出,华为在软件层面的计划扎根颇深,华为的仓颉语言也值得期待,而建设这一整套繁复的庞大软件体系,是华为的新长征。

禁令下既定的事实

当然,软件离不开硬件的载体,而硬件平台也是生态中的一层。从去年开始,不论软件硬件都受到了三轮美国禁令的进围攻。

第一轮,主要针对华为的美国半导体供应商以及核心软件供应商,第二轮进一步限制美国之外的全球半导体厂商,尤其是台积电等芯片代工厂,第三轮直接在第二轮基础上堵住了包含美国软件、技术的各类产品,供应给华为的道路,最核心的还是阻断了处理器。

而最受伤的还是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手机,不论软件还是核心的芯片都遇到难题;PC方面,英特尔和微软还可以继续供应,暂时可以正常供应;同时,华为和其他IoT厂商的合作还在继续,这也是扩大终端应用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8月7日,余承东就在一场活动上说道:“华为今年秋天将会上市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Mate40,麒麟9000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

一位手机店主向记者描述道:“最近华为涨价涨得比较厉害,有部分机型甚至涨了10%的价格,有时甚至一天都会有两三次小幅的涨价调整。并且,现在拿货困难,有一些零售店还拿不到货,而拿到的也会出现一些手机颜色短缺,也拿不全。华为手机当天如果拿到货,基本上当天就可以卖掉,所以也导致了货源更加紧缺。”

图: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在手机的公开市场上,竞争也更白热化,由于芯片断供的影响,华为海外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受到蚕食,国内市场上也将面临其他品牌的激烈竞争。

Gartner数据显示,华为今年二季度依旧排在第二名。三星在今年二季度销量排名第一,卖出5470万台手机,所占市场份额为18.6%;华为第二季度共卖出5412万台手机,市场份额18.4%;苹果卖出约3839万台,占比13%。

但是欧洲市场上,已经有品牌迅速卡位,根据Counterpoint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厂商在欧洲占据35%的市场份额,OPPO和小米分别同比增长41%和55%,填补了华为销量下滑带来的空白。

即便如此,华为在国内市场上继续逆势上涨,余承东表示,在打压之下,华为上半年的手机销量仍高达到1.05亿台。

近日不少分析称,国内市场上其他品牌也将争夺华为市场。但问题在于,就算其他品牌超越华为了,接下去又要做什么呢?小米、OPPO等厂商也已经着手研发芯片,接下来美国是不是又会制裁呢?争取武林盟主的位置之后,路途也并不容易,面对复杂的历史和贸易环境,又要怎么掌舵呢?

而美国的狠招还在于只限制华为,这让态势变得很被动。因为其他手机厂商、软件厂商并不受到限制,并不需要非得使用华为的鸿蒙、HMS等生态产品,当然其中也有谷歌协议约束的影响。华为只能像开发南泥湾那样,来构建新的产业链和新的生态。

全球供应链调整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也影响到了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包括英国、日本、韩国等。

9月15日,Arm创始人在反对英伟达收购Arm的声明中称:由于美国总统在与中国的贸易战将技术优势“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国拥有自己的讨价还价武器,否则英国将成为附带受害者。

从中可以看到,此番美国极限打压的政策,令其他国家也心有余悸,另一方面,若9月15日开始,上述韩系、美系厂商停止供货华为,受伤的也不仅仅是华为,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业绩也将受到相应的伤害,技术的地缘政治愈演愈烈。

据韩媒报道称,三星电子最近拿到了美国第一通讯商的大单,但是还是无法弥补丢失华为的损失。而SK海力士的财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对华销量,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首度接近50%,达到46.6%,单华为的订单额占据海力士公司年度订单总额的9.5%,足见伤害之大。

对于华为的国内产业链而言,Morningstar 晨星报告指出,以几个厂商为例,舜禹光学、瑞声科技、大立光电对华为的业务敞口较大。据晨星估计,华为在上述三者的总销售额中分别占30~35%、20~25%和15~20%。以瑞声科技而言,其最大风险在于其金属外壳业务,该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5%,而华为占其外壳收入的80%左右,不过由于外壳利润率偏低,因此它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贡献有限。

不过这些厂商们也在寻找更多的客户,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目前不少核心企业已经在申请供应许可证,联发科和中芯都向21Tech记者表示,已经按照规定向美方提出申请,并重申将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此外,台积电、美光、三星、联咏以及旺宏等多家供应链上的重要厂商此前也向美方提交了申请。

在短期内,华为依靠库存和备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华为目前至少有一年左右的库存。

在5G业务方面,兴业证券则认为,近期市场担心华为第三季度基站供货问题,但经产业链调研,华为目前基站端7nm芯片、零部件备货充足,有望支撑数年经营发展,市场担心或与短期运营商交付节奏有关。考虑到第四季度运营商额外以及2021年海外及国内更大规模5G建设需求,再加上700M增量市场,预计国内运营商仍将持续增加2021年度SG相关资本开支,对华为等5G主设备产业链抱有信心。

从华为整体备货的情况来看,华为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底,华为整体存货达到945亿元,较年初增加34%。到了2019年年末,华为整体存货同比增长75%至1653亿元,原材料一项较2018年年末增加了65%,占所有存货比重35%,总价值达到585亿元。而原材料库存这一数字在2017年年末仅为190亿元。

“博弈”空间:争取喘息时间

尽管现实残酷,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华为和美国之间,仍存在游说空间和博弈空间。

还记得上个月高通在财报中表示,高通与华为签署了一项长期许可协议,华为将向高通支付截至2020年6月的18亿美元追补款。Counterpoint的报告指出,虽然高通技术许可业务执行副总裁Alex Rogers表示,协议条款是保密的,但该协议似乎与当前高通的许可条款大致相同。由于美国的制裁政策以及华为拥有自有的硬件解决方案,因此高通与华为在制裁政策实施后没有实质性的芯片交易。

但是这次和解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尽管华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量下滑,但仍在中国销售大量智能手机。华为将向高通支付补交和预缴许可费用。

可以看到,这并不是解不开的结,美国层层追击打压华为只是表象,表面上是主义,底下其实是生意,高通这样有弹性的传言崭露头角,说明事情是有博弈空间的,包括政治上的、经济上的考量等等,都是生意,最终来探究对方能不能放弃一些利益。美国游说空间同样存在,博弈是多方的,包括高通、联发科等企业都在向美国申请华为供应许可证。但仍需要十分值得警醒的是,在联合全球伙伴之外,自主研发也箭在弦上。

不过华为虽尚未命悬一线,但已算重创。不过,近期华为还在不断地招聘各种类型的工程师等,所以华为也很有可能采取人海战术的打法,直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也是管中窥豹,看到冰山一角。

所以,虽然现在华为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谨慎地悲观。

任正非最近在一场演讲中表示,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

除了教育人才的灯塔外,还有开发者的星光。余承东在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

而在华为求生存,应对供应链问题的过程中,软件产品中没准也能跑出巨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